APP下载

浙江省开化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2014-01-23余秀宏余书平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化县茶园茶文化

余秀宏,余书平

(开化县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开化 324300)

浙江省开化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余秀宏,余书平

(开化县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开化 324300)

浙江省开化县生态优势明显,茶叶的自然品质优异,多年来注重品牌建设,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产业成长中的共性问题也日益显现,资源利用率低、名优茶成本趋高、机械化程度低、经营方式单一,龙头带动力不足、品牌运作意识弱、销售方式简单,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开化县创建"二试点二旅游区"应该成为茶产业寻求突破的新机遇,要抓住机遇完善政策,从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一二三产递次跟进、培植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等方面入手,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茶产业开辟新发展之路提供有益借鉴。

开化龙顶,现状,问题,机遇,策略

茶产业是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生态农业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0年开化县被列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2007年开化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先进县。开化龙顶是开化县的主要茶产品种类,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以来,开化龙顶已获得省部级以上金奖108次,入选全国“十佳区域公用品牌”,2009年开化龙顶茶炒制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开化龙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201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开化龙顶品牌价值为12.08亿元人民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浙江省茶产业整体进入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开化县茶产业发展问题和机遇并存。本文简要阐述开化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机遇,并探讨发展对策。

1 开化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条件优异

开化县位于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据开化县气象站最近二十年的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9℃,平均稳定通过10℃的持续天数为243天,≥10℃积温5661.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18.2毫米,为浙江省第二;年日照时数1647.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7%,地貌四周高、中间低,漫射光丰富[1],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开化县及周边盛产名优绿茶(婺绿、屯绿、遂绿主产区),有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之称,茶园大多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十分适宜生产高品质茶类[1],是有机茶和绿色食品的理想产地。

1.2 产业发展迅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产业已经成为开化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8年作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以来,累计发展高山茶园8000公顷,2013年全县春茶总产量1165吨,产值4.22亿元,其中名优茶1092吨,产值4.1亿元[2]。2010年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农户有2.56万户,占比27.6%,从业人员3.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2.84%[3],带动二三产业就业近万人。

2012年开化县开始恢复红茶生产,2013年生产红茶企业增加到15家,生产红茶约为35吨(不含夏秋茶),获得了“中茶杯”(红茶类)一等奖、“浙茶杯”(红茶类)银奖。产品已形成了以“开化龙顶”为主,红茶、出口眉茶、龙井扁茶、香茶、杜仲茶、黄荆茶、速溶茶等为补充的产品种类。通过多年的努力,市场形成了以产地市场为中心,大中城市销售“窗口”为网点,以“网上市场”为补充,立足长江中下游绿茶销区,挺进北方,辐射全国,远销欧盟的网络销售体系。

1.3 管理制度完善

开化县已全面实施省级地方标准 《开化龙顶茶》,推行生产许可认证,建立卫生质量预警预报体系,对上市茶叶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预报;实行商标、质量、包装统一管理,推行证明商标管理模式,在《马德里条约》成员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和原产地标志。被列入“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先进县”以来,在农业部历次组织的全国无公害茶叶农药残留抽样检测中,均没有检出农药残留,组建了17个植保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都建立了生产操作农事和加工记录,全县建立了茶叶生产的全程可追溯制度,卫生质量生产和操作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1.4 产业发展机遇

目前开化茶产业还面临着三大机遇,开化县作为全国生态县建设的一面旗帜,一是浙江省在开化县开展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4];二是国家旅游局在开化县开展了“国家东部公园”的试点;三是浙江省在开化县新设立了钱江源旅游度假区[5],“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在此背景下,茶作为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迎来了利好机遇。开化县委县政府建设“二试点二旅游区”,既有助于保证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又有助于基地标准化建设;2013年出台了 《加快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分别从扶持生产、企业、市场、品牌等四个方面全面细化,扶持力度是往年的两倍以上,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专项投资4亿元,新发展2000公顷高标准茶园及其配套建设,茶产业面临着可喜的发展机遇。

2 开化县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茶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从市场发展方向、产业成长规律、产值增长轨迹及目前发展现状分析[6],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率不高。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主要生产名优茶,弃采夏秋茶,采摘期趋短,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2)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问题日益突出。开化县内多为山地茶园,采摘、中耕除草等机械难以施展,生产名优茶主要依靠人工,在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茶叶的用工问题日益突出。

(3)生产经营方式单一,龙头企业带动不足。虽然有15家企业通过生产许可认证,6家茶厂被列为省级示范茶厂,新建了10家大型初制茶厂,但仍有400多家企业中的近半数处在家庭作坊式水平,沿袭传统分散的农户或小茶厂等的生产经营方式,产品质量不一致,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片面追求单芽和“色绿”,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较弱,新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不足。

(4)品牌运作意识薄弱,销售渠道单一。开化县的茶叶企业主要销售渠道仍以传统的批发为主,零售则过度依赖集团购买,缺少电子商务、市场连锁、超市联网等多渠道销售。普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投入资金有限,宣传公共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的意识不够主动,对产品的定位不准,营销运作能力弱等问题。

3 开化县茶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抓效用,推进茶叶资源利用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破除单一生产经营方式,推行多模式经营和立体化经营,综合利用资源。春季产名优茶,春后做优质茶、红茶,夏季为速溶茶提供原料,秋季生产红茶,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鲜叶原料。除了利用鲜叶之外,还利用茶树花,制售干花,推行“茶+茶树花”模式,浙江益龙芳茶业有限公司每年秋冬季要生产近10吨的干花,收入可观;利用茶果榨油,推行“茶+果”模式;利用茶园空间套种经济树种、名贵观赏树种,种小苗卖大树效益也好,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白渡茶园近三年来每年出售有近20万元的绿化大树,效益可观;也可以采取“上层吊瓜+中层茶树+下层养鸡”的模式,全方位拓展变资源为效益。

3.2 抓活力,推进茶产业由单纯的“一产”向“三产”拓展

走进开化,茶园是最优美的景色,茶企业完全可以从“做好茶、画好画,喝好茶”多路径拓展产业,“做好茶”就是要配合“国家东部公园”的建设,做多绿茶、做好红茶、做优白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画好画”就是要美化茶园,山顶有绿树戴帽,山脚有绿树翠竹穿鞋,山腰要花草树林系带,配套采摘游、茶园观光游等项目设施,以游园、赏景、农家乐为亮点吸引客人,让游客一边享受农家乐,一边观赏美丽茶园的“五线谱”。“喝好茶”是要喝出个性化来,可以开展自采、自炒、自品的方式,让游客“当一天茶农”,满足游客自己创作的需求,做活“三产”,助推国家东部公园建设。

3.3 抓集聚,推进产业主体由“散小”向“规模”扩张

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对新发展连片的茶园,开化县财政给予补助,鼓励农户通过开发山地资源,改造山垅田、低产田发展新的名茶基地;培育茶青市场,细化社会分工;鼓励合并“散小”作坊式企业,使产业主体走向规模化。

3.4 抓主动,推进品牌经营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建立适合证明商标管理特点,既有利于做响“母商标”(公共品牌),又有利于做大“子商标”(企业品牌)的双商标管理激励政策,将主品牌利益与企业和茶农利益挂钩,激发企业和茶农创牌、保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分工合作机制,政府负责公共品牌的打造,企业在享有公共品牌利益的同时打造企业品牌,把主体的经营理念向“主动”型转化。

3.5 抓带动,推进名优茶市场由国内为主向国内国外迈进

开化县每年有1万余吨的眉茶销往海外,要建立以国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出口茶带动名优茶的引导政策,鼓励出口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鼓励出口企业收购本地原料茶,打通出口与本地两个市场通道。

3.6 抓培育,推进茶文化由“传统”向“多元”升华

浙西茶文化起源在民间,“豆米茶”、“上梁茶”都代表了传统的地方茶文化。在新时代,既要挖掘、传承龙顶茶文化,又得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提升精髓。举办开茶节、斗茶会、品茗会、新春茶会等特色活动是开化县历年来宣传品牌的主流形式,要继续在大中城市举办活动和参加展会。在“二试点二旅游区”的建设中,要植入茶的文化元素,积极谋划各类博览园的主题功能,扩大茶文化在二三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建设茶叶观光、生产加工体验园,开化县菊莲茶业有限公司的“茗博园”要有宣传“非遗”的特色,挖掘龙顶茶发祥地文化的宣传;5A级景区内的“茶博园”要宣传地方特色茶文化,把民间斗茶活动办起来,弘扬龙顶斗茶等民间茶艺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把斗茶活动作为开化的保留节目来办,丰富民间茶文化。浙江云翠茶业有限公司、开化县萌芽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茶企开设的品茗馆要形成一条街,营造浓厚的喝茶氛围;鼓励文化产业深入到喝茶一条街上,或以沙龙形式,向外地客人免费放映电影《龙顶》,展映反映浙西茶文化的《小镇茶楼》、《家乡有支飘香的歌》等浙江省文化汇演节目,还有丰富的龙顶茶艺、农家茶艺等。同时要创新形式,比如2013年举办的第四届“龙顶仙子”选拨大赛等,拓展文化外延,实现茶文化的多元化。

[1] 金志凤.基于C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J].茶叶, 2006,32(1):7-10.

[2]2013年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17)[2014-03-30]http://khnews.zjol.com.cn/khnews/system/ 2014/02/17/017688565.shtml.

[3] 开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化统计年鉴(2010)[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

[4]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开化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的通知 [EB/OL].(2014-01 -28)[2014 -03 -30]http://www.zj.gov.cn/art/2014/1/28/ art_12461_135861.html.

[5]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开化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批复[EB/OL].(2013-02-05)[2014-03-30]http: //www.zj.gov.cn/art/2013/4/11/art_13012_81981.html.

[6] 俞燎远.浙江省十大名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J].茶叶, 2004,30(4):195-196,2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Tea Industry in Kaihua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YU Xiu-hong,YU Shu-ping
(Station of Kaihua special local product(tea),Kaihua 324300,China)

As the ecological advantages,excellent quality of tea and brand building for years,tea industry in Kaihua is developed rapidly.However,there are a few common issues still existed in tea industry,such as low utilization rate,high costs of famous tea,low mechanization level,etc.Those issues are required highest atten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Two pilots&Two tourist areas”i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ea industry.Tea industry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by seizing opportunities,improving policies,increasing tea resource utilization,cultiva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marketing domestic and overseas business.That woul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Kaihua Longding,Actuality,Problems,Opportunity,Strategy

F326.12

A

2095-0306(2014)01-0013-04

中国茶叶加工 2014,(1):13~15,34

2013-06-27,修改日期:2014-03-30

余秀宏(1966-),男,浙江开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开化龙顶品牌的宣传与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开化县茶园茶文化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周宁生态茶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