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陵县勐糯镇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4-01-23施立科丁春华饶世刚

中国糖料 2014年4期
关键词:蔗农甘蔗

施立科,丁春华,饶世刚

(1.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2.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龙陵6783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培植和发展,不断对热区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保山市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甘蔗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较,在经济效益上显得较差,蔗农的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在新形势下,必然要研究保山市热区相适应的新的甘蔗栽培技术及对甘蔗综合效益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甘蔗糖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甘蔗糖业全面、协调、科学地走向可持续发展。

1 勐糯镇甘蔗种植现状

龙陵县勐糯镇种植甘蔗历史悠久,从1980年勐糯糖厂建厂开始,村民普遍喜欢种植甘蔗,植蔗户占总户数的55%以上,蔗农采用的是家庭个体经营模式,甘蔗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甘蔗产业是勐糯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2013年勐糯镇甘蔗种植面积2232hm2,90%以上为旱地,其中春夏植蔗479.7 hm2,冬植蔗126.2 hm2,宿根蔗1626.1 hm2,2012/2013榨季共入榨甘蔗12.1万t,每吨420元,产值5086万元。勐糯镇在2007/2008榨季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4147.5 hm2,甘蔗入榨量达到了23.3万t,创历史最高峰。以后由于连年干旱,加之水利设施缺乏等原因,导致勐糯镇的甘蔗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减少。

2 勐糯镇甘蔗产业发展因素调查

2.1 有利因素

2.1.1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热量充足,日照强有利于甘蔗的生长。10—11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2.1.2 实施了国家坡改梯项目 将原来的旱坡地经平整后改为台地,改善了土地资源状况,为提高甘蔗的增产潜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加之勐糯镇有“三库一线”和北干渠水利设施。因水源充足,完全可以实现水浇地,所以甘蔗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1.3 蔗区土壤肥沃 由于蔗地大部分进行了坡改梯工程,又用大量的滤泥进行过土壤改良,所以土壤较为肥沃,这为甘蔗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1.4 有充足的外来劳动力 每年有来自镇康、缅甸和周边乡镇等地打工人员,据了解,这些劳动力都很能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而导致劳动力缺乏的不足。

2.2 不利因素

2.2.1 糖厂付款不及时,拖欠蔗农甘蔗款 有的农户将甘蔗在上年年底就交到了糖厂,榨季在每年4月中旬结束,到8月份,还没有付款。比如有部分寨社有5000多吨甘蔗入榨只结到了一部分预支款,经过村社干部到糖厂协商也只能按时间先后结一部分农户。

2.2.2 机械化水平低,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劳动力价格飞涨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甘蔗的经营管理主要靠妇女,而大规模的甘蔗种植管理需要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加之勐糯镇山高坡陡,机械化使用水平较低,甘蔗种植管理收获主要靠人力。据了解部分家庭的青壮年,在甘蔗生长前期做好必要的中耕管理后就外出打工,到甘蔗收获季节再返回砍收,有的依靠雇佣外来劳动力。而在甘蔗生长期间无精心照料,这无疑会造成甘蔗质量和产量下降。而且近几年劳动力价格飞涨,收获1t甘蔗的劳务费从2005年时的100元涨到了现在的160元。增加了种蔗成本。

2.2.3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勐糯镇自2009年开始遭遇了4年连旱。据统计勐糯镇2013年因旱灾影响,甘蔗比上年减产42874t,造成经济损失1800.71万元。85%以上的蔗农表示是因为近几年灾害频繁,种植甘蔗的风险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和规模化栽培。

2.2.4 地形地势多样化 勐糯镇大部分地形较为平坦,但是有部分土地是后期开垦的,大多是山地,缺少水分,不利于甘蔗生长,也有部分海沟边的土地地势较为低洼,不利于排水,且还有部分甘蔗生长期被水浸泡。2.2.5 优良蔗种更新慢 蔗农种植甘蔗的技术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主要就是粤糖86-368、82-88、粤糖55号,新台糖22、25号,R6048等。缺少抗旱、高产、高糖、增产潜力大的甘蔗新品种。

2.2.6 蔗农甘蔗种植技术水平落后 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在家种植甘蔗的蔗农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种蔗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甘蔗业的整体发展。据调查,蔗农种植甘蔗主要是依靠施用化肥量来增加单产,只能靠增加投资来提高产量。据了解,90%以上的蔗农都是自主摸索甘蔗高产的方法,企业引导蔗农科学种植甘蔗方面关注力度不够。蔗农很少到村委办公室借阅有关甘蔗种植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甘蔗种植技术,村民平时也只是靠与其他蔗农聊天时相互交流学到种蔗的经验。

2.2.7 没有形成循环产业链 甘蔗全身都是宝,除了制糖外,甘蔗是高效的能源植物。废糖蜜可生产食用酒精和燃料乙醇,酒精废醪液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和生产酵母,甘蔗滤泥可提取蔗蜡和作为有机肥使用,蔗渣可提取木糖醇和造纸,蔗梢和蔗叶是优质的牧草饲料。如果糖厂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更多的附加值高的产品,就有利于提高甘蔗收购价格和促进蔗糖的可持续发展。

3 勐糯镇甘蔗产业发展措施与前景

3.1 发展措施与建议

3.1.1 推进产业化经营 鼓励组建甘蔗合作社组织,提高种植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发挥服务和协调功能。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购价和食糖销售价的联动机制,制糖企业对签订糖料种植合同的农户,要承诺一个最低收购保护价,并实行蔗糖价格挂钩联动,并及时结清蔗款。

3.1.2 强化技术,推广甘蔗“六化”生产,深化体制改革 实施甘蔗“六化”生产,即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规模化、契约化,农民按约种蔗,蔗价与糖价挂钩。蔗农和企业由此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减员增效,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经营效率。

3.1.3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甘蔗业发展后劲 要着力抓好以蔗路、机械化、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甘蔗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甘蔗地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措施:⑴充分利用好“三库一线”和北干渠,统一修建灌溉渠道,围绕蔗地搞规划,依托水源,整村推进,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⑵由国土局、交通局、农业局围绕甘蔗地统一规划,县乡政府共同投入,蔗农投劳,修建好蔗地公路,减少生产物资运输成本。⑶协商好蔗农、糖厂、政府购买农机具的出资比例,加大购买数量,扩大机耕面积,为机械化作业做好充分准备。⑷按照信息化的要求,与电信部门合作,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方式,及时为蔗农提供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灾、收购等方面的信息。

3.1.4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将原料“吃干榨尽”,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用循环经济的眼光看甘蔗,甘蔗浑身是宝。除制糖外,蔗叶可用作饲料,蔗渣可用于造纸,废糖蜜可用于生产酒精和味精,滤泥用于生产有机肥;假设糖厂能引进一条白酒灌装生产线,用制糖时所生产的食用酒精生产白酒,用蔗渣造纸,将会极大地提高蔗糖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有一种新种法“蔗—牛—菇”循环种养,具体做法是利用蔗叶、蔗尾(梢)饲养牛,用牛粪和蔗渣种菇,用菇泥做肥料还田。若能带动蔗农采取这一新种养方法,则对于勐糯镇来说必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大飞跃。

3.1.5 奖励蔗农 勐糯镇可丰富甘蔗的文化内涵举办甘蔗节,评选出每年的甘蔗王,并设立奖金,以激发蔗农种蔗积极性,促进蔗农之间的良性竞争。甘蔗节的举办又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3.2 勐糯镇甘蔗产业的发展前景

3.2.1 国内市场需求 食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蔗糖业作为勐糯镇的经济支柱产业,且刚兴起不久,在桥头堡建设和兴滇富民的背景下,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勐糯镇应抓住这些机遇,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甘蔗产业,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甘蔗种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拉长产业链,树立甘蔗特色品牌,为甘蔗发展注入新的发展血液。

3.2.2 蔗糖业发展潜力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勐糯镇现已大面积种植甘蔗,且85%蔗户的甘蔗地至少有0.4hm2,加上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等诸多条件,非常利于甘蔗生长,若勐糯镇能将甘蔗种植规模化、销售组织化,则蔗糖业的发展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3.2.3 蔗农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据了解,95%的蔗农都认为种植甘蔗所得的收益是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蔗农会通过各种渠道设法使自己的甘蔗高产,利益的驱使将提高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将在客观上使勐糯镇的蔗糖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蔗农甘蔗
甘蔗的问题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甜甜的甘蔗
“蔗农贷”解了文山蔗农后顾之忧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吃甘蔗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吃甘蔗
黑熊吃甘蔗
泰国内阁通过总计150亿铢蔗农补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