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2014-01-23王和乐王书玉孙建权殷春渊胡秀明
王和乐,王书玉,孙建权,殷春渊,胡秀明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当前沿黄粳稻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在高产、稳产、抗性及米质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水平的协调统一。常规粳稻品种在生产中一般单产(亩)稳定在500kg稻谷水平,均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米质除个别品种外都能达到国优三级米标准,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良好。
沿黄稻区多年多点大田生产示范栽培种植实践表明,根据水稻需肥、需水规律,推广应用沿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充分挖掘当前生产上应用水稻品种的生产潜力,可提高沿黄稻区产量水平10%以上。
1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一生各生育时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一般出苗期吸收量少,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营养体逐渐大量生长,营养吸收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根系活力的减退又逐渐减少。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除了氮肥、磷肥、钾肥外,尚需微量元素肥料。沿黄稻区一般土地养分都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但突破单产(亩)600kg的产量,还应适当补充一些硅肥。在沿黄稻区示范种植中,一般按2∶1∶3的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另外高产栽培时根据示范地点和目标产量,补充足量硅肥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硅的需求。
2 水稻需水规律
水稻各个生育时期的生理和生态特殊性造成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一般水稻幼苗期需水量较少,移栽后随生长发育进程呈大幅增长趋势,孕穗和抽穗阶段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灌浆结实后水稻需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到腊熟以后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或适度落干即可。
3 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3.1 整地育秧
沿黄稻区一般是稻麦轮作,小麦在5月底或6月初收获,于5月上旬整地育秧。秧地一般选择排灌方便、土质松软、杂草少、肥力较高的田块,每公顷秧地结合耙地混施22.5m3充分腐熟农家肥和450kg多元复合肥作底肥。
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浸种48h,捞出清水冲洗沥干,再进行湿润育秧。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公顷秧地浅水追施碳酸氢铵90kg,同时注意喷药防治立枯病和稻飞虱。以后视苗情酌量补施1~2次氮肥,喷药防治稻飞虱。移栽前3~5d,一般在叶色褪淡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碳酸氢铵90~120kg,同时注意喷药防治病虫害
3.2 整地移栽
5月底至6月上旬整地移栽。整地前每公顷稻田撒施腐熟农家肥30m3作底肥,整地时结合旋耕每公顷大田混施尿素225kg、过磷酸钙450~600kg和氯化钾210kg作底肥。酌情施用一定量的硅酸肥料作底肥,以增强抗性和提高产量。每公顷移栽17万穴,每穴栽插2~3棵苗。
3.3 大田管理
水稻移栽后3~7d,每公顷大田用60%丁草胺乳油1.5L+12%恶草酮乳油0.75~1.5L,或25%恶草酮375~750mL拌300kg细潮土撒施,防除稻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及一些阔叶杂草。同时每公顷大田可用碳酸氢铵180kg拌以上毒土追肥或择日按该量施分蘖肥。
拔节孕穗期每公顷追施氯化钾210kg,同时酌情追施尿素45~75kg或碳酸氢铵150kg。
见穗至齐穗期根据水稻长势和叶色浓淡确定每公顷追施30~45kg尿素或90kg碳酸氢铵,同时注意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的防治。如底肥未施硅肥可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喷施硅肥,能明显提高水稻抗性和产量。
3.4 适时收获
10月上旬收获前7d停水,一般当水稻植株90%二次枝梗籽粒变黄时收获。
沿黄稻区大多数年份光、温、水等自然条件比较适合发展水稻生产,但是水稻一生中各生育时期遭遇的环境条件年际间变化无常,病虫草害和低温寡照及旱涝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无法确定,必须随时加强田间调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协调稻田水肥,做好病虫草害防治,以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1] 殷春渊,王书玉,薛应征,等.氮肥处理对新稻18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J]. 种业导刊,2012(3):101-106.
[2]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3] 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等.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