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伴有盆底疝7例

2014-01-22洪子夫曲牟文何颖华智建文李国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腹疝的补片

洪子夫,曲牟文,袁 亮,何颖华,贾 菲,智建文,李国栋

手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伴有盆底疝7例

洪子夫,曲牟文,袁 亮,何颖华,贾 菲,智建文,李国栋

直肠脱垂;盆底疝;手术治疗

完全性直肠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唯一治疗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我院采用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疗法,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病例先后复发,结合检查发现多数伴有盆底疝。2010年7月—2013年4月,我们采用经腹补片修补结合直肠悬吊固定治疗7例消痔灵注射后复发者,收到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0~65岁,平均43岁。病程2~15年,平均8年。表现为不同程度肛门下坠及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需用手还纳。4例伴肛门括约肌略松弛,3例肛门功能尚可。查体均为直肠全层脱出,长度6~10 cm,诊断为完全性直肠脱垂。均为消痔灵注射后复发,其中曾在外院注射治疗5例,复发时间在消痔灵注射术后6个月~2年不等。

1.2 方法 术前行下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和排粪造影检查。术前准备同常规直肠开腹手术。

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头低足高截石位。行下腹正中或左侧旁正中切口入腹,将小肠等脏器推向头侧,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首先探查和判断乙状结肠、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充分显露直肠及盆腔。自直乙状结肠交界处始,用超声刀沿肠管两侧剪开侧腹膜及直肠系膜根部,沿Tolt筋膜,锐性游离。直肠后壁沿骶前间隙分离至尾骨水平,前壁沿Denonvillier筋膜间隙向下分离至肛提肌边缘,两侧向下切断部分直肠侧韧带。注意防止损伤肠管,保护肠管血供及直肠神经。提拉直肠,直肠指诊确定直肠悬吊及盆底腹膜上提水平。置入防黏连补片,依据肠腔的大小,修剪出内环,并包绕肠管。补片两端固定至于直肠与骶骨之间,内环固定8针。补片外环前面固定于原有直肠膀胱反折处(或直肠子宫反折处),后面固定于骶骨岬前筋膜。两侧固定于原有腹膜反折处,固定8~12针,避免有间隙过大。注意补片的防黏连面向上放置。7例均未行肛门环缩术或者括约肌折叠术等。

术后给予适当静脉补液。可早期进流食,保证排便通畅。鼓励患者早期行提肛功能训练。

2 结果

7例直肠脱垂伴有盆底疝经腹直肠悬吊、盆底补片修补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5 h,平均2 h。术中无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排便时肛门无肿物脱出,肛门下坠感症状消失。住院时间10~15 d,均痊愈出院。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等不适,均无再复发。1例出现小便时局部坠痛不适感,排尿结束后症状自行缓解。

3 讨论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机制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赞同肠套叠学说[1]。但是,所观察的病例中,术中发现直肠前陷凹的腹膜反折过低,是直肠前壁受压而逐渐向肠腔内翻下垂的结果。所以,Ahermeier认为,两者都可能导致直肠脱垂,慢性“肠套叠”为“滑动性”疝的结果[2]。

随着盆底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术、多重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及盆底动态MRI[3]的推广应用,发现重度直肠脱垂很少单独出现,常伴随着盆腔其他器官脱垂或盆底病变,而以直肠脱垂合并盆底疝最为常见。盆底疝又称盆腔腹膜膨出、直肠生殖陷窝疝或Douglas陷窝疝,指盆腔腹膜囊向下疝入到直肠阴道隔间或衬有腹膜的疝囊进入Douglas陷窝低于阴道上1/3或前列腺上缘水平以下。广义地讲,应包括盆腔腹膜反折和盆腔内器官的病理性突出。狭义地讲,仅指发生于直肠生殖陷窝的病理性突出。如果仅纠正直肠脱垂,而忽视盆底疝的存在,可能导致病变复发,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

我院根据“酸性固脱”的理论,使用消痔灵注射液进行直肠周围注射和黏膜下点状注射治疗[4],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形成纤维化,疗效满意。但针对部分复发病例,考虑可能原因为消痔灵注射治疗不能解决盆底疝的问题。直肠与盆壁未形成粘连或粘连范围较小,5例虽形成直肠后壁与盆壁粘连,但由于盆底腹膜松弛,直肠前凹陷较低,日积月累造成直肠脱垂复发。

临床治疗直肠脱垂和盆底疝,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经骶部[5]等多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如何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特别是对于经过临床治疗的复发病例,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有学者认为,直肠脱垂伴有盆底疝出现,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的重要临床指征[6]。开腹手术能够直观观察和判断造成直肠脱垂复发的可能原因,有针对性地通过手术消除复发因素,纠正其异常的解剖部位,关闭盆底腹膜的缺损,适当抬高加深的Douglas陷凹使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7]。

在既往传统直肠悬吊固定术中,有Repstems手术、Wells手术、Nigro手术等,均用人工合成材料条带将直肠部分包绕,与直肠前壁缝合并固定,一方面可造成肠腔狭窄,造成便秘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固定于直肠后壁和骶前筋膜,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该手术优点:(1)根据肠套叠学说将直肠加以固定,矫正了直肠脱垂解剖学的弱点。(2)悬吊了直肠侧、后壁,以达到支撑、固定松驰的直肠组织,使直肠不再脱垂。(3)修复了盆底,恢复低深的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对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的女性患者,可起到加固盆底筋膜的作用。(4)使用补片不必从自体取材,减少了手术创伤[8]。同时,聚丙烯补片(规格10 cm×10 cm,巴德公司)[9],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明显。其网眼结构易被纤维生长穿过,能够早期固定于组织中。植入后能保持较高的抗张强度。不与机体发生化学反应。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机体细胞突变或畸变。柔软、弹性好,有良好的坚韧度和机械张力,具有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促进结缔组织长入网的孔隙,以增强局部组织的应力。易于制备,可根据缺损的大小任意剪裁。并有一定的抗感染性[10]。

为保证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手术时应注意:(1)因为患者肠壁长期反复脱出,肠壁质韧、肥厚,组织间隙致密,在锐性分离时应避免出血。(2)在补片与直肠缝合固定时,缝针只能穿过浆肌层,不能穿透肠壁。(3)直肠应完全游离到盆底部,恢复正常的盆腔结构,再将其固定。(4)聚丙烯网片一定要保持防黏连面接触腹腔脏器。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生物补片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盆底疝的生物(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正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无应用于该病的报道。

[1]喻得清.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32.

[2]陈朝文.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刊,2012,47(1):23-25.

[3]熊坤林,龚水根,张伟国.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盆底疝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4):1301-1304.

[4]李国栋,寇玉明.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1-172.

[5]汪建平.直肠脱垂//张启瑜.主编.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6-522.

[6]黄大春,吴继东,周建,等.11例直肠脱垂伴盆底疝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1):24-25.

[7]杨硕,陈杰,申英末.盆底疝的诊断与治疗 [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3):207-209.

[8]徐峰.经腹直肠后补片固定悬吊治疗成人型直肠脱垂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3):75-77.

[9]秦亚东,李占元,王英,等.经腹直肠悬吊及加强盆底和消除陷凹治疗直肠脱垂23例报道[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5(1):100-101.

[10]杨波,蒲永东,何建苗,等.经腹直肠悬吊及补片固定加消痔灵液注射治疗成人型直肠脱垂[J].腹部外科,2009,22(3):174-175.

(收稿:2014-06-12 修回:2014-11-20)

(责任编辑 马东旺)

R657.1+9

A

1007-6948(2014)06-0656-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4.06.03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北京 100053)

猜你喜欢

经腹疝的补片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