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一起笑

2014-01-22高笑怡厉飞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西沟修路村民

高笑怡+厉飞

对每个个体而言,世界并不是地域广袤、众生芸芸的地球,而是他经常接触的地域和人际圈子。对屈广利而言,三会厂村的山山水水和朴实村民就是他的“世界”。

采访中,屈广利的笑给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就在此刻,他的笑容还在我脑海里浮现。家顺事业顺,他有笑的资本,但他的境界绝不止于“独乐乐”。2010年10月,为生存而外出拼搏多年的屈广利回到了3岁时就闻过泥土香的三会厂村,开始了人生的另外一场拼搏。他毅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世界”和他一起笑。

3年过后,屈广利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慷慨解囊改变村貌

除了屈广利的笑,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一笔账。这笔账是三会厂村前任村党支部书记韩洁荣特意抄在纸上的。她是会计出身,对数字敏感。2013年,在帮着村里清理账目时,她对屈广利为村里花的钱有了数:村委会办公条件改善87467元,西沟改造404522.37元,北大岭修路569397元,西沟铺柏油路44341元,北沟修路95375元,南沟铺柏油路79190元,收拾桥洞等153172.5元……“零敲细打的,像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有人遇到困难了,他都掏钱,这些都不算在内就已达294万元。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他现在每年工资才3万元,你说他的心多大吧,是不是比三会厂村和东风湖都大?”

韩洁荣统计的这笔巨款,主要用在了改变三会厂村的面貌上,特别是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和修路修桥上。

上任后,屈广利去看办公场所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村委会大院里杂草丛生,有村民正在里面放羊。村委会没个模样,怎么开展工作?他自掏腰包,将村委会办公楼装修了一遍,将院里的杂草清除后铺上方砖,建成了文化广场。为了让办公室看上去带样,他甚至把家里价值上万元的沙发都搬了过来。

此后,屈广利的目光就聚焦到了村路上。原来,三会厂村的路全是土路不说,还被大车压得凹凸不平,赶上雨雪天,一走一身泥,村民苦不堪言。要想富,先修路,屈广利深知这个道理。村里没钱,他就自己掏钱;需要大型机械,他就求朋友帮忙,很多时候,是硬着头皮求。“人家养机械也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少钱呢,到我这里就免费了,有时候我也不好意思,但为了村里的事,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就这样,几年下来,屈广利为村里新建了通往西沟和304国道的两条村路,新修了8座便民桥和2座载重桥,实现了村屯主干路全部硬化。其中,通往西沟和郝家沟的路,有些说道。这些年修路,屈广利从没因为资金让工程停过工,但是西沟的柏油路看上去却像是半拉子工程。2.2公里柏油路之后,是500米的水泥路。其实这是人为的。因为沿着这条水泥路走到头,就是屈广利的家。“我不能让老百姓觉得,修这条路是为了我自己。”而在柏玉梅提出修路要求时,他立刻答应了:“行。”当时,柏玉梅心里可没底:虽然路况很差,平时出行只能走河沟道,发大水时就会被困在家里,可郝家沟一共才有四五户人家,屈书记能为这几户人家忙活一回吗?如今,道路已经修好,柏玉梅高兴地说:“屈书记可真是父母官啊!”

屈广利还帮电业局“修”过路呢。2012年11月,东风变电所到山上架线,开辟的作业路占了村民的山林,却没有任何补偿,村民就将两台作业车扣了。后来,屈广利出面了。他和村民说:“你们也别计较多少了,一延长米补偿10元钱,有空就到我家领钱吧。”最后,他个人掏了10多万元。说起来可能很难让人相信,就这样一个大方人,自己外出办事的时候,饿了就要一碗面条,连小菜都不要。

无私奉献扶贫济困

屈广利3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三会厂村,由于父母是老师,种地不行,总是挨饿。村里人好,有时候给他两个鸡蛋,这种恩情,屈广利到现在都忘不了。如今自己有能力了,他开始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村民陈淑杰是幸福的,她的两个女儿,刘圆圆和刘小妹分别在长春工业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就读。在农村,这可是光耀门庭的事。但是,由于丈夫在2000年去世,生活的重担早就让她有些不堪重负了。不说别的,光两个孩子每年的学费就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没有办法,她找到了屈广利。她知道,每年村里有考上大学的,屈广利都会自掏腰包,发500元助学金。可是,这种情况,他会帮助吗?可以说,生活不只是给了她苦难,也给了她惊喜。“孩子学费掏不起了。”几年来,这话屈广利听了很多次,每次听完,都会掏出2000元给陈淑杰。这种关爱,对于依靠求学改变命运的孩子来说,真的是无价的。难怪陈淑杰的两个孩子都说:“将来有出息了,可不能忘了舅舅。”

马明玉是一个独居的盲人,听说记者来采访,说什么都要来。“非亲非故的,他对我左一回右一回地帮助,非常感谢。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人。”早在几年前,马明玉开盲人按摩诊所时,为了方便他联系业务,屈广利主动给他买了一部手机。因为眼睛疼得睡不着觉,要用一种进口药水,屈广利也曾多次为他购买。马明玉感受最深的还是温暖。发现马明玉家的门呼呼透风,屈广利把自己家的被子拿来,给他做了门帘。作为盲人,烧煤不安全,而上山打柴又不方便,第一年知道马明玉的情况后,屈广利把给自己家准备的柴禾给他送了过去。从那往后,每年给马明玉送一车柴禾成了惯例。

每次见到屈广利,伍彩霞除了感激之外,还会觉得不好意思。2008年,她治病花去八九万元,偏巧第二年,她家养的第一批鸡快要下蛋了,她却连买饲料的钱都拿不出来。当时,是屈广利拿着自己家的房证给她贷了款,并让她只还本金。一晃几年了,一想到屈广利还在为自己负担着利息,她心里能没感觉吗?屈广利是个细心人,每当伍彩霞想提起这个话题,他都笑着对她说:“不用着急,有钱了再慢慢还,别想太多。”

金宝宽、腾义满……几年来,屈广利帮扶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记得当天在采访现场,陈淑杰看着记者的采访本,突然说了一句:“屈书记的事,一个本都记不完。”

多管齐下引领致富

在无私帮助困难村民时,屈广利也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让村民有事干、有钱挣。为此,他想了不少招。

屈广利回村里后,三会厂村终于有了自己的集体企业——富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并安排了150多名农民就业。这个头开得很好,屈广利说:“农忙的时候回来帮一把,农闲了出去干工程挣钱,兜里很快就有钱了。现在,到村里招工很难,连妇女一天120元都不一定雇得着。”此外,他还从朋友手中要下了一家铁矿的二次磁选权。仅此两项,3年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万元,让三会厂村由债务村变成了富裕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屈广利一直不断物色着农业科技带头人。2013年春节,开党员会的时候,屈广利和郝德旺相遇了。看着这个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心里一亮:能不能让他回到村里,带动一方产业发展呢?当时,郝德旺已经有稳定的工作,而且月收入挺高,但屈广利还是决定和他谈一次。“你是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能不能回来支持一下家乡的发展,带动大伙致富?你要是愿意,我会给你最大的支持。”郝德旺最终答应了。而他,也确实得到了全力支持:屈广利帮他建了6个冷棚,每个3万元;租地每亩6000元,屈广利负担5000元;将投资10多万元帮他建暖棚,地由屈广利无偿提供。各种投资加一起接近40万元。“我之所以这么支持他,一是他肯干,二是真想培养个带头人,带领更多人富起来。”目前,郝德旺正在研究立体化种植,如在玉米地同时栽植榛蘑,可以收获两次,增加收入。

提升村民自身素质也是屈广利很看重的事。他曾带领村民到大连、丹东、辽阳等地参观学习,引进了大叶芹、五味子和东北抗寒大榛子等新品种。参加每年的辽宁省种子展销会是村民很期待的事情。活动当天,村里统一租两台大客车,拉着100多位村民前去购买种子,开阔眼界。村民金涛发自肺腑地说:“同样的种子,在展销会上买的产量就是高。”

2013年1月22日,沈阳农业大学的许传强教授来到三会厂村,给60多名村民讲解了大棚作物种植技术。这种讲课也是每年的固定节目,效果很好。村民朱绍友说:“我73岁了,以前就是种地,最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就收入两三千元。现在,我上了大棚,7亩地能挣8万多元。”与此相对应的一个事实是,2006年三会厂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已经提高到9575元。

因为道路已经平坦,柏玉梅等村民笑了;因为困难不再可怕,陈淑梅等村民笑了;因为腰包更鼓了,朱绍友等村民也笑了……在很大程度上,屈广利做到了让“世界”和他一起笑。但他并不知足,他说,要把三会厂村建成生态小镇,借着东风湖旅游景区的资源,打造东风湖小吃一条街,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听了这话,记者仿佛听到阵阵欢乐的笑声,正不断回响在三会厂村的上空。

猜你喜欢

西沟修路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西沟:新中国乡村典型经验的历史缩影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修路》教学设计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