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丽乡愁永驻于心

2014-01-22礼闻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礼闻

2012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强调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深刻反映了公众的热切期待,更是民意在政府决策里的诗意呈现。

一、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

必由之路

毫无疑义,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已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会造成一个城乡断裂的社会,甚至连城市本身的发展也会失去支撑和依托。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逐步解决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的根本出路。

这些年来,中央多次研究“城镇化”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在中央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讲话中密集“亮相”,显示了中央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坚定决心。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中央领导多次论述新型城镇化问题。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1年的51.27%,年增长1个百分点,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正经历着世界最大规模城镇化过程,未来几十年,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就在新型城镇化。

二、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坚定

不移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面对着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解决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区差异大等许多问题和矛盾,把城镇化这张蓝图一画到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强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时,往往顾此失彼,进退两难。主要问题,一是镇域规划编制水平不高,存在村镇规划编制层次低,规划覆盖面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强等问题。二是乡镇经济实力薄弱,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三是城镇布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村镇面貌亟待改善。四是财政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城中村、旧城改造任务繁重,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五是小城镇管理落后,影响生产关系和资源集聚,致使乡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人口比例增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证明,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关键是要理清思路、分清步骤,避免走弯路。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地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虽然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51%,但是实际拥有城市户口并享有城镇居民福利的人口比例仍然不足 40%。也就是说,有大约 1.5 亿左右的人口只是实现了“半城镇化”,他们以农民工为主体,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但仍然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应注重农村人口在就近的中小城市进行转移,以利于不同区域间的发展相对平衡。中等城市的崛起和辐射作用不但将吸引大批进城人口,还能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和部分社会矛盾。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城市规模,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不能搞“摊大饼”式的城市化,不能形成新的“造城运动”,不能再精心打造新的“鬼城”。中央要求,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并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大力增强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配套性和服务性作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三是要充分考虑环境承受的巨大压力。城镇化加速阶段往往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由于中国城镇人口基数巨大,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污水、固废排放等都将带来新的巨大环境压力。必须统筹协调城镇生态建设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超前进行城镇化战略生态布局,规范指导城镇生态建设实践。四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梦”的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中央提出,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本栏编辑/白华鲜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