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进得好,他上了《新闻联播》

2014-01-22厉飞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干妈新闻联播身份

厉飞

2013年1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有关辽宁的新闻。其中,一位民警成了主角。从19:20到20:20,他的手机成了热线,都是打来祝贺的:“做得好啊,都上中央台了。”这位民警就是沈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张苏涛。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光荣待遇,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10年6月,沈阳市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四进四建”活动,沈阳市委向全市在职党员发出号召,在居住地亮出党员身份,服务社区群众。张苏涛所居住的沈河区滨河街道双路社区党委及时发出了致全社区在职党员的一封信,里面这样写道:“请您亮出身份,回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加入我们和谐社区建设的队伍……社区党委诚邀社区在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

当张苏涛看到这封信时,内心顿时升腾出一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被社区党委的呼唤深深打动,另一方面还带有一丝隐忧,担心这个活动又是扫扫雪、扫扫垃圾,一阵风之后就结束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张苏涛最终选择了在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在那里,他发现,双路社区党委“致在职党员一封信”发出后,最初响应的党员还是少数,持观望态度的居多。当时,张苏涛心想:“虽然自己的党员身份已经亮出来了,但下一步还应该主动做工作,带动更多的党员亮出身份。”于是,他主动找到社区,希望能在搞好宣传方面做一些工作。当时,恰逢社区党委准备开展“楼道亮身份、党员亮专长”活动,张苏涛便主动加入其中,利用业余时间在楼道单元里悬挂党员公示板。从那时起,他开始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区活动,慢慢成了社区大家庭中的一员。后来,按照社区党委的要求,张苏涛结合自身的专长,担任了社区的法律顾问,为社区千余名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和援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苏涛对社区工作的参与越来越深入,他身穿警服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一提起他的名字,社区很多人都会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一名好警察,一名好党员。”这种赞誉,是张苏涛用实际行动换来的。

在张苏涛的心里,一直装着几位社区居民。他们都是在某方面有困难的人。对他们,张苏涛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用真诚的关怀,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社区有个贫困户叫马桂生,本人残疾,妻子患癌症,儿子智障。得知情况后,张苏涛主动登门,热情地表示要帮助他,没想到,被自尊心很强的马桂生泼了冷水:“我能养活家人,不用你管!”即使这样,张苏涛还是坚持登门看望,终于用诚意打动了马桂生。近期,张苏涛又协调多个部门,为马桂生的儿子办了低保,让他家的生活更加宽裕。

张苏涛家楼下原来有个小卖店,几年前是一家三口经营,生意尚可。但从前年开始,男主人王振德染上了赌博和酗酒恶习,致使生意冷清,夫妻失和。去年,他的妻子与其离婚,儿子也不爱回家,王振德一下子变成了孤家寡人。小卖店关了,他吃饭都成了问题。夏天时,居民们经常被王振德喝完酒后的悲嚎扰得难以入眠。邻居们都讨厌这个可怜又可恨的“酒懵子”,没人与之往来。张苏涛了解情况后,经常给他送吃的、穿的和用的,鼓励他振作精神,并为他联系了一份工作。久而久之,张苏涛成了王振德的精神支柱,每到下班时间,50多岁的王振德都会像孩子似地站在楼门口守望张苏涛,不和他聊上几句就不回家。

在帮扶的过程中,张苏涛还认了一位83岁的干妈。他的这位干妈叫丁慧贤,老伴去世早,儿女又不在身边,她本人头脑有时清醒有时糊涂,经常迷路。为防止出现意外,张苏涛特意给老人制作了一个印有她本人家庭住址和自己工作单位及电话的胸卡。有几次,张苏涛接到了好心路人打来的电话:“你妈走丢了,快来接她回家。”对这个干妈的日常琐事,张苏涛也没少忙活。水管坏了,他修;灯泡坏了,他换;生病了,他就买药送饭;每逢节假日,他都会送去生活必需品和节日菜肴,让老人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党的温暖。

三年多来,张苏涛对社区组织的活动是逢喊必到,《在职党员居住地活动证》上早就盖满了社区公章。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帮扶特困群众5人,为群众排忧解难200多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20多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50多起,开展法律知识、法律防范培训70多次。

曾有电视台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够长期坚持参加此项活动?他回答说:“把社区当成一个大家庭,为自己家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当对方问及他这样做的最大感受时,他坚定地回答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服务群众,看到社区居民满意,我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有这样觉悟的人,能上《新闻联播》真不意外。

猜你喜欢

干妈新闻联播身份
跪喊娘亲
干妈
大桥之缘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