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主体参与意识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014-01-21朱小朋
朱小朋
摘要: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学;参与意识;提高能力;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7-1
〖FL(K2〗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经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鲤鱼溪为什么叫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能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鲤鱼溪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条溪叫鲤鱼溪?(这两个问题,书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解决问题。)再如:查查字典,词典,了解“奇妙”的意思。(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独立完成)。这也是在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关于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这是一条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我则干脆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例如,在学习《锡林格勒大草原》时,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在锡林格勒大草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被照片中的熟悉的人和美丽的景吸引住了,此时我说:“老师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锡林格勒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同学们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起了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的美景的录像,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我希望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视大草原的美景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抢着读,读得那么令人陶醉……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景,促使学生们去发现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内涵,探索美的真谛,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必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觉得谁说的更好?”“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贴近当时的情况?”“假如你看到了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感觉他们俩谁理解得更合情理?”“你认为谁理解得更深刻?”等等。这样,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可以自由选择的内容和机会,对孩子们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讲读《林海》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句就针对哪句谈理解: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感觉对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自己最喜欢哪句,就先把那句背下来……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讨论和背诵课文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近结束,学之未尽。可见,在充分地选择和加工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在选择后,更深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并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乘上作者思想感情的帆船,在多彩的文学海洋中遨游,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认识上、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树立了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