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选材
2014-01-21辛娥阳
辛娥阳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教学中,处处渗透着多媒体技术。如今的数学优质课中,也处处能看到多媒体课件的精彩“表演”,多媒体课件俨然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既不能一味依赖,又不能全盘否定,关键是如何科学地设计教案,合理选取素材,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达成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拟结合一年级上册“统计”的设计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巴班斯基认为:“创设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显然能有效和高质量地发挥教育教学过程的条件。”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卡通人物、小动物等生动活泼的形象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历程。如教师可以先设计三个小猫钓鱼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再让学生猜猜每只小猫各钓了几条鱼,学生跃跃欲试;课件出示小猫钓鱼结果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统计每只小猫钓鱼的情况。而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数学故事、智力游戏、闯关等形式,让学生主动融入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二、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有利于知识点的需要
素材的选择和加工一定要有利于知识点的需要。一些容易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干扰因素,需要教者在课前预设中考虑并及时调整。课件的设计一定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统计”这一课,如果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饼干的数量,由于饼干数量多,又是随机出现的,因此很多学生最后的记录并不一致。教师可以这样处理教材:
1.作好操作准备。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记录数据,因此在观看动画前就应明确观看的目的,并就记录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讨论,看完动画,记录完成后,汇报时可再将记录方法进行小结。
2.提醒学生注意协作分工。在教学本环节时,可设计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学生报,另一个学生记录。既分工合作,又不至于记录时手忙脚乱,记不完整。
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播放过快,会使学生记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第一遍放动画时,采用原速,第二遍要求学生记录时,将播放速率调整为原来的50%,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将数据很好地记录下来。
下面呈现这个环节设计。
【课堂实录】(节选)
师:机灵的小猴听说我们这里有水果吃,也赶过来了,我们就将水果送给小猴吃,好不好?(第一次播放动画)
师:小猴子吃了哪几种水果呢?
生:苹果、桃子、梨子。
师:那么你们知道小猴子每种水果各吃了多少个呢?
生:不知道,数不清楚……
师: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
生:水果太多了。
师:单靠一个人数不过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水果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
生1:分工数。我们小组每个人数一种水果。
师:小组分工数图形这倒是一种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还有不同的分工方法吗?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小朋友报,另一个小朋友记。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3:先将这三种水果画下来,然后每掉下来一个水果,就在相应的水果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号。
师:可以用哪些符号呢?
生3:“△”、“√”、“·”……
(第二次播放动画。记录完成后,学生汇报)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的统计结果。(点击课件)
……
三、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数学学科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如行程问题、轴对称图形等,这些知识点都较抽象,通常学生都不易理解,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大多数离不开形象物体的支持。借助丰富的多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但课件制作切忌眼花缭乱,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声光电”的包装,而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回归本真,因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需要“静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增知益智。如果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过程中内容过多,必然导致画面切换过快,这将大大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能让学生仔细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做一名有心人,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