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问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2014-01-21董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倍数轴对称长方形

董芳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独立探究,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使课堂充满情趣和艺术的魅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提问的随意性,例如有的问题问得过细、小、碎、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关于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联系和学生认知的特点

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教师要尽量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提问加以比对,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人数46这个数字引入,问:“46是什么数,它是几的倍数?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那它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学生立刻会进入寻找46是否是3的倍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由于有2和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在找3的倍数特征时,学生也会从同一角度去想,即从个位的数字想起。这样自然落入了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从而引发“矛盾”,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显然,通过这个角度不能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学生的思路受阻,教师又问:“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3、9、27…)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的倍数,仔细观察珠子的个数以及各个数位珠子的总和。比如拨出27,十位是2,个位是7,相加后等于9,9正好是3的倍数,让学生自己想想是不是其他的3的倍数也有这样共同点特征,并概括一下。通过教师的提问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再通过大量的验证举例,最终抽丝剥茧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成就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二、课堂提问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分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动手折纸初步知道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后,出示很多图形让学生辨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判断出来。这时提问: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论不休,我让学生举例。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菱形”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逐层深入

数学课堂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体现在师生之间灵动流畅的对话,用心灵碰撞心灵,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都要经历不懂到懂的过程,一开始学生自己从知识表面获得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走,帮助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那么怎样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又和什么有关呢?学生陷入了沉思。我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操作:“现在有1把尺和很多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选择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因为1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长方形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也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很多学生都选择用1厘米的正方形摆满长方形的方法算出面积。这时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方法是正确的,同时就学生的想法进行延伸:长摆了几行,宽摆了几行,用乘法长乘宽算出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这时只有一个小正方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如果只有一把尺你还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学生有了前面动手操作的经验,很快就可以发现面积和长、宽有关,只要知道长和宽就可以利用乘法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四、课堂上要有意追问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学生随时冒出来的新想法要敢问为什么。教师只有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追问,让他们阐述自己的理由,找到错误的缘由,并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比对。如果新学的知识与旧知发生矛盾,教师的追问是能让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产生碰撞,促使学生去思考,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结构的转换。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首先给出“16×4”,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对于出现的不同答案,我没有立刻讲解,而是让答案是“16×4=424”的学生自主检查后同桌互查并质疑,并请他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显然估一估答案,就知道应在100以内,一下就知道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可见课堂教学有时换一个角度反而会更精彩。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好的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倍数轴对称长方形
说说轴对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