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用数学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4-01-21王海林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队列式队形

王海林

案例描述:

片断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喜欢)我们班有48人,如果你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你会让同学们怎样排队?说说你的想法,并完成表格(略)。

生1:每排站4个同学,站12排。

生2:可以站2排,每排站24个同学。

生3:也可以48个同学站成1排。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体育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

……

片断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给我们班48人排队有好多种想法,这些想法都不错,但这些想法是否可行呢?我们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人,在小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说的队形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每个小组只验证一种队形就可以了。(学生小组展示)

师:每排站几人,站了几排?一共站了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生1:每排站6人,站了8排,一共站了48人,可以列式为6×8=48(人)。

生2:每排站4人,站了12排,一共站了48人,可以列式为4×12=48(人)。

生3:每排站8人,站了6排,一共站了48人,可以列式为8×6=48(人)。

师:这种方法不错,但是这种站队的方法和生1所说的队形是相同的,只是站队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可以视为同种队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

生4:每排的人数和排数是变化的,而总人数是不变的。

师:你说得真好。通过这几个算式,我们发现无论队形怎么变化,每排的人数乘排数总等于总人数(板书:每排的人数×排数=总人数)。48人排队有多少种排法,也就是看“( )×( )=48”的乘法算式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师:那如果48人站成一个方队,至少要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要增加多少人?(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师:什么样的队形才是方队呢?我们一块来看看。(课件出示方队的图片)

师:认真观察第一张图片,说说这个方队的特点。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

生5:每排的人数和排数是相同的,这个方队一共有9人。

师(课件出示算式3×3=9):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生6:两个因数是相同的。

师(课件出示第二张图片):看看这个方队,你有什么发现?

生7:每排的人数和排数是相同的,这个方队一共有25人,算式的两个因数也是相同的。

师:那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样的队形是方队吗?

生8:每排的人数和排数相同,即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相同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总结的也非常好。48人要站成一个方队,不仅要求每排的人数和排数相等,而且要求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要接近48。根据乘法口诀,哪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接近48?

生9:6×6与7×7相乘的积最接近48。如果站成6排6列,根据6×6=36,要去掉12人;如果站成7排7列,根据7×7=49,要增加1人。

……

案例反思:

1.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新知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沟通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排队开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说说48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由于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问题变成了数学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说出了各种排队的方法,使已有的经验很好地成为新知的生长点。同时,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想48人可以怎样排队,然后在学生思考之后引导他们画图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中获取数学知识。

2.注重归纳提炼,填补教材空白

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可以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和验证、比较算式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不管队形如何变化,每排的人数×排数=总人数。同时,以“48人排队有多少种排法,也就是看‘( )×( )=48这个算式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进行总结,使所学新知更易于学生理解,并在探究排方队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从图片上观察方队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方队每排的人数和排数必须相等。通过归纳提炼,使学生会用数学方法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队列式队形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每筐多装多少
无人机编队机动飞行时的队形保持反馈控制
胜利日大阅兵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