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建构,演绎课堂精彩

2014-01-21黄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考考你设计说明自学

黄艳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自主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灵动勃发。本节课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当堂训练”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分层练习深化认识,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一、复习引入,构建知识框架

1.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根据例4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并说明它的意义。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依据什么?

师(小结):依据比例的意义,可以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师:比例中有没有什么其他规律,也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呢?(揭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说明:以旧知引入新知,既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的成功率。]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指导自学方法(自学课本P43~44“练一练”前面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举例说明。

(2)算算例4中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你有什么发现?

(3)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

(4)试着完成书上的“试一试”。

自学要求:学生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有不明白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按要求先自学,再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自学指导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方法和方向上的指导。同时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和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点拨,引导知识建构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汇报第一个自学问题。

师:有补充或质疑吗?

预设问题:比例中有几个项,几个内项,几个外项?内项与外项和过去学过的前项与后项一样吗?

师:在6∶3=4∶2中,6既是6∶3这个比的前项,也是这个比例的外项。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考考你。

A.指出下面比例中的项,内项和外项。

6∶3=4∶2 ■∶■=4∶3

B.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它的内、外项。

■=■ ■=■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2.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发现性质。

师:仅凭一个例子的发现,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猜想,要想作为一般的结论,还需要怎样?(举例验证)

(2)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汇报第三个问题。

师:读一读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质疑①:3∶5=4∶6,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不等于外项积吗?(强调在比例中)

质疑②:为什么字母表示式不用a×b或c×b呢?(强调只能是内项和内项相乘,外项与外项相乘)

(3)师:写成分数形式,是怎样相乘?为什么交叉相乘呢?

生: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4)考考你:把下列比例式改写成乘法等式。

8∶2=12∶3 x∶3=y∶6 ■=■ ■∶■=■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四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3.6×0.25,1.8×1.5表示?

生:因为3.6和0.25是外项,1.8和1.5是内项。

师:这说明假设的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了,可通过计算外项积与内项积是否相等来进行验证。

(2)考考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和3∶7 8∶2和12∶3

师(小结):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验证比例?

[设计说明:相信学生,给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学成果的平台,引导全班学生点评、质疑、讨论。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及时点拨、小结,让知识在交流碰撞中精彩地生成。同时,教师有层次地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考考你”小练习,巧妙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让课堂在多样化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交流中演绎智慧的灵动。]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体系(略)

五、当堂训练,关注多维拓展

必做题:

1.判断。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2)如果a×b=c×d, 那么a∶c=b∶d 。 ( )

(3)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倒数。( )

2.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和■∶10; (2)48∶24和32∶16;

(3)1.4∶2和0.7∶10。

3.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能组成的画“√”,不能组成的画“×”。

(1)■、■、 ■和3 ( ); (2) 6、4、18和12 ( );

(3) 4、5、6和8 ( )。

选做题: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8∶( )=( )∶3

2.根据3×6=2×9,你能写出哪些比例?注意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思考题:

给你三个数,即3、4、6,你能再找一个数让它们组成比例吗?(学生先展示汇报,然后针对性讲解,再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当堂训练是保证学习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练习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低起点,多层次。教师可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重点做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在巡视中,要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将共性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难点指出来,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这种简练的分层练习,深化了知识的内涵,展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挑战。]

(责编 杜 华)endprint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自主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灵动勃发。本节课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当堂训练”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分层练习深化认识,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一、复习引入,构建知识框架

1.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根据例4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并说明它的意义。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依据什么?

师(小结):依据比例的意义,可以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师:比例中有没有什么其他规律,也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呢?(揭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说明:以旧知引入新知,既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的成功率。]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指导自学方法(自学课本P43~44“练一练”前面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举例说明。

(2)算算例4中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你有什么发现?

(3)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

(4)试着完成书上的“试一试”。

自学要求:学生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有不明白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按要求先自学,再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自学指导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方法和方向上的指导。同时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和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点拨,引导知识建构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汇报第一个自学问题。

师:有补充或质疑吗?

预设问题:比例中有几个项,几个内项,几个外项?内项与外项和过去学过的前项与后项一样吗?

师:在6∶3=4∶2中,6既是6∶3这个比的前项,也是这个比例的外项。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考考你。

A.指出下面比例中的项,内项和外项。

6∶3=4∶2 ■∶■=4∶3

B.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它的内、外项。

■=■ ■=■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2.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发现性质。

师:仅凭一个例子的发现,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猜想,要想作为一般的结论,还需要怎样?(举例验证)

(2)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汇报第三个问题。

师:读一读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质疑①:3∶5=4∶6,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不等于外项积吗?(强调在比例中)

质疑②:为什么字母表示式不用a×b或c×b呢?(强调只能是内项和内项相乘,外项与外项相乘)

(3)师:写成分数形式,是怎样相乘?为什么交叉相乘呢?

生: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4)考考你:把下列比例式改写成乘法等式。

8∶2=12∶3 x∶3=y∶6 ■=■ ■∶■=■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四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3.6×0.25,1.8×1.5表示?

生:因为3.6和0.25是外项,1.8和1.5是内项。

师:这说明假设的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了,可通过计算外项积与内项积是否相等来进行验证。

(2)考考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和3∶7 8∶2和12∶3

师(小结):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验证比例?

[设计说明:相信学生,给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学成果的平台,引导全班学生点评、质疑、讨论。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及时点拨、小结,让知识在交流碰撞中精彩地生成。同时,教师有层次地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考考你”小练习,巧妙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让课堂在多样化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交流中演绎智慧的灵动。]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体系(略)

五、当堂训练,关注多维拓展

必做题:

1.判断。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2)如果a×b=c×d, 那么a∶c=b∶d 。 ( )

(3)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倒数。( )

2.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和■∶10; (2)48∶24和32∶16;

(3)1.4∶2和0.7∶10。

3.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能组成的画“√”,不能组成的画“×”。

(1)■、■、 ■和3 ( ); (2) 6、4、18和12 ( );

(3) 4、5、6和8 ( )。

选做题: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8∶( )=( )∶3

2.根据3×6=2×9,你能写出哪些比例?注意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思考题:

给你三个数,即3、4、6,你能再找一个数让它们组成比例吗?(学生先展示汇报,然后针对性讲解,再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当堂训练是保证学习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练习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低起点,多层次。教师可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重点做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在巡视中,要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将共性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难点指出来,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这种简练的分层练习,深化了知识的内涵,展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挑战。]

(责编 杜 华)endprint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自主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灵动勃发。本节课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当堂训练”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分层练习深化认识,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一、复习引入,构建知识框架

1.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根据例4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并说明它的意义。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依据什么?

师(小结):依据比例的意义,可以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师:比例中有没有什么其他规律,也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呢?(揭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说明:以旧知引入新知,既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的成功率。]

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指导自学方法(自学课本P43~44“练一练”前面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举例说明。

(2)算算例4中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你有什么发现?

(3)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怎么表示呢?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

(4)试着完成书上的“试一试”。

自学要求:学生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有不明白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按要求先自学,再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自学指导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方法和方向上的指导。同时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和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点拨,引导知识建构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汇报第一个自学问题。

师:有补充或质疑吗?

预设问题:比例中有几个项,几个内项,几个外项?内项与外项和过去学过的前项与后项一样吗?

师:在6∶3=4∶2中,6既是6∶3这个比的前项,也是这个比例的外项。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考考你。

A.指出下面比例中的项,内项和外项。

6∶3=4∶2 ■∶■=4∶3

B.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它的内、外项。

■=■ ■=■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2.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发现性质。

师:仅凭一个例子的发现,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猜想,要想作为一般的结论,还需要怎样?(举例验证)

(2)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汇报第三个问题。

师:读一读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质疑①:3∶5=4∶6,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不等于外项积吗?(强调在比例中)

质疑②:为什么字母表示式不用a×b或c×b呢?(强调只能是内项和内项相乘,外项与外项相乘)

(3)师:写成分数形式,是怎样相乘?为什么交叉相乘呢?

生:内、外项位置正好是交叉的。

(4)考考你:把下列比例式改写成乘法等式。

8∶2=12∶3 x∶3=y∶6 ■=■ ■∶■=■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生汇报第四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3.6×0.25,1.8×1.5表示?

生:因为3.6和0.25是外项,1.8和1.5是内项。

师:这说明假设的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了,可通过计算外项积与内项积是否相等来进行验证。

(2)考考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和3∶7 8∶2和12∶3

师(小结):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验证比例?

[设计说明:相信学生,给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学成果的平台,引导全班学生点评、质疑、讨论。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及时点拨、小结,让知识在交流碰撞中精彩地生成。同时,教师有层次地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考考你”小练习,巧妙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让课堂在多样化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交流中演绎智慧的灵动。]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体系(略)

五、当堂训练,关注多维拓展

必做题:

1.判断。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2)如果a×b=c×d, 那么a∶c=b∶d 。 ( )

(3)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倒数。( )

2.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和■∶10; (2)48∶24和32∶16;

(3)1.4∶2和0.7∶10。

3.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能组成的画“√”,不能组成的画“×”。

(1)■、■、 ■和3 ( ); (2) 6、4、18和12 ( );

(3) 4、5、6和8 ( )。

选做题: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8∶( )=( )∶3

2.根据3×6=2×9,你能写出哪些比例?注意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思考题:

给你三个数,即3、4、6,你能再找一个数让它们组成比例吗?(学生先展示汇报,然后针对性讲解,再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当堂训练是保证学习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练习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低起点,多层次。教师可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重点做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在巡视中,要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将共性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难点指出来,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这种简练的分层练习,深化了知识的内涵,展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挑战。]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考你设计说明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算式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