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01-21雷玉峰
雷玉峰
(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264001)
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女性乳腺保健性超声检查已成为常态,使乳腺病变得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尤其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以外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部分地区现已上升为第一位[1]。本文对超声诊断78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乳腺不同疾病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提高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乳腺肿块患者为2009-03—2013-03来我院就诊女性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1.6岁,以上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组织物病理检查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GE-LOGIQ5和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 MHz。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举至头上,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当检查外侧象限时,可采用侧位或半侧位。扫查方法:以乳头为中心,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呈放射状扫查,并结合横切和纵切十字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有无后方回声衰减、侧方声影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采用Alder[2]半定量法分级为四级,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Ⅱ级:一个断面上一到两条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见几条小血管;Ⅲ级:血管丰富,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联通,交织成网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PW),测量肿块内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
2 结果
2.1 良、恶性肿块结果 本组78例乳腺肿块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肿块59例(其中乳腺纤维瘤32例,乳腺增生8例,乳腺腺病9例,乳腺囊肿8例,急性乳腺炎2例);恶性肿块19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小叶癌6例,原位癌3例)。肿块最大43 mm×39 mm×32 mm,最小9 mm×6 mm×5 mm。通过二维图像、CDFI和PW联合应用对59例良性肿块诊断正确的为53例,准确率为89.83%;对19例恶性肿块诊断正确的为16例,准确率为84.21%。良性肿块中有1例乳腺炎性肿块伴同侧淋巴结肿大,恶性肿块中有7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2.2 二维声像图特点 本组59例良性肿块中,纵横径比均≤1,43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占72.88%(43/59),16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占27.12%(16/59);良性肿块内部回声:41例呈实质低回声(分布均匀34例,不均匀7例),其中3例误诊为恶性肿块;10例为囊实混合型回声(5例内部可见不规则块状或弧形钙化),其中3例误诊为恶性肿块;8例囊肿为单纯液性暗区,内部回声均匀,后壁回声增强,4例有侧方声影。19例恶性肿块中,13例纵横径比>1,形态不规则14例,占73.68%(14/19),呈分叶状、蟹足状或锯齿状、无包膜、多数界限不清;形态规则5例,占26.32%(5/19),其中3例肿块直径<1.0 cm,误诊为良性肿块;恶性肿块内部回声:15例为实质低回声区 (其中9例为明显不均匀低回声区),4例为囊实相间的混合型回声;恶性肿块中6例内部可见簇状或散在的微小钙化点;14例后方回声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或声影,3例后方回声略增强。
2.3 肿块血流分布及血流频谱特点 59例良性肿块CDFI检测:0级为21例(包括8例囊肿内部均无血流信号),Ⅰ级35例,Ⅱ级为3例;59例RI均<0.7。19例恶性肿块CDFI检测:0级为3例,Ⅰ级为2例,Ⅱ级为12例,Ⅲ级为2例;4例RI<0.7,占21.05%;15例RI>0.7,占78.95%。
3 讨论
本组良、恶性肿块CDFI检测显示:良性肿块血流分布0~1级为56例,占94.92%(56/59),Ⅱ级3例,占5.08%(3/59);恶性肿块血流分布0~1级为5例,占26.32%(5/19),Ⅱ级以上14例,占73.68%(14/19);以此可见恶性肿块内血流较良性肿块明显丰富,以Ⅱ级以上为主,符合文献报道[2]:乳腺肿块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丰富程度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一般多于良性。PW显示:59例良性肿块RI均<0.7,恶性肿块有15例(78.95%)RI>0.7;RI值在良、恶性肿块鉴别[3]方面有显著差异,RI>0.7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率为51%,特异性为73%。二维超声图像显示:良性肿块呈膨胀性生长,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数包膜回声明显,边界整齐、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纵横径比多<1,后壁回声无衰减或增强;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蟹足状或锯齿状、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粗糙、不清晰,可见“恶晕带”(本组5例),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点(本组有6例),纵横径比多>1(本组13例),14例后方不同程度的衰减或声影;“恶晕带”一般认为是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引起的结缔组织反应,炎性渗出或组织水肿及血管新生而形成的模糊的浸润混合带,表现为肿瘤前壁侧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带包绕,是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文献报道这一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3%,特异性64%,准确性81%[4],肿块内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为50%左右,而本组病例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为31.58%(6/19);肿块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称为肿块纵横径比,可作为判断肿块良恶性的参考,纵横径比>1,提示恶性可能性大[2];微小钙化点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块的特征,是由于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而形成[5];另外,良、恶性肿块在不同阶段声像图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鉴别比较困难,有的较小恶性肿块,形态、边界规则,内部血流少、回声均匀,易误诊为良性;有的良性肿块直径较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血流丰富,易误诊为恶性,尤其是急性乳腺炎,由于炎症造成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据文献报道[6],CDF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的价值,结合国内外文献,建议:①当二维超声发现肿块后,再用CDFI观察血流才有价值。②根据肿块大小、血管数量、血流速度丰富程度来考虑良、恶性。③多处测量肿块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全面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肿块的定位准确率达100%,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成像、声学造影、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弹性成像,为乳腺肿块的鉴别、早期发现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手段,必将进一步提高超声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检查方法简便、经济、无创伤、无痛苦,可多次重复检查,准确率高,可作为筛查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02.
[2]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编著.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2.
[3]李建辉,李泉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4):238-241.
[4]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81.
[5]李建初,袁光华.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47.
[6]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