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危机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2014-01-21乔晓晓

关键词:危机价值观大学生

乔晓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18)

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危机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乔晓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18)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是大学生对自身与所属群体以及自身和社会关系的理解。面对价值观的多元选择,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成为影响其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多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认同的环境,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社会认同;认同危机;教育对策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社会认同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开始涉猎具体特殊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如农民工、大学生党员、研究生、教师、公务员等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这些研究选题新颖有趣,研究成果富有意义。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CNKI的精要检索发现,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文章很少。换言之,“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韩晓峰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切入,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状态形成的机理[1],韩李云分析了社会环境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2]。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提供了有益借鉴。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社会认同对中国未来社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社会认同理论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问题,首先要了解社会认同理论,对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本概念进行初步分析,准确把握其概念的内涵。

(一)认同的内涵

认同(identity)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3]“认同”在英文中的本义是“身份”,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身份(status)的获得,即自我认为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认同以自我为出发点,认同的一方是按照与自己的“相似”或“相异”来确定是否认同的。因此,个人对某个群体或社会认同的不同程度,就反映出他与这个群体或社会的相似的程度。此外,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认同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他人或社会确认自我身份的过程[4]。

(二)社会认同的内涵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是由泰弗尔(Tajfel)和特纳(Turner)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对群体行为(又译为集体行为)作出的新解释,并在群体行为的研究中不断发展起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泰弗尔分析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差异,认为社会认同是个体认识到自身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自身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5]它是个体与“他者”相一致,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个体产生社会认同既是个体的生理需要,即获得安全感,又是个体的心理需要,即寻找归属感和人生价值。个体如果没有获得满意的社会认同,就会产生社会认同危机。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指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特定的群体,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情感价值。他们实现社会认同大致经历两个基本的变化历程:一是由“我”到“我们”,确认“我们”的共同身份,即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认识到自己与队伍中的其他成员的普遍相似性,从而认可这个集体;二是通过比较,区分开“我们”与“他们”,即当代大学生评价自己认同的群体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的声誉和地位。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危机的表现与成因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危机就是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身份感的丧失或者说是“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6]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危机并非个别现象,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言而喻。究其根源,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危机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否定、对他人的疏远及对社会的漠视,即自我认同的危机和集体认同的危机。

1.自我认同危机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危机上。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归属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更加自由,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激烈的竞争,但纷繁复杂的选择和竞争也带来了困惑,部分大学生感觉没有奋斗的方向。“在现代社会中,认同危机恰恰表现在英雄主义的没落和悲剧感的丧失;表现在生命的英雄纬度的失落,表现在人们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7]在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针对当前人生现状的评判,14.1%的大学生选择了空虚无聊,13.7%选择了迷茫。归属感是认同的情感基础,缺乏归属感,就造成这些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另一方面,缺乏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一个人的热情、自信以及担当责任的勇气。自我价值感危机表现在部分大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容易理想化或者悲观,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清晰、理性,并且难以对社会期望他们的“应该做什么”产生积极的回应。

2.集体认同危机

集体认同危机主要是指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对当代大学生的认可与当代大学生期待的认可之间产生的不一致。当代大学生得不到社会认可和承认,觉得不被社会理解,就会产生集体的社会认同危机。过去人们对大学生有较高的评价和期望。在大众眼中,大学生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有强烈的爱国和民族情怀、引领改革和时代潮流的热血青年。部分大学生由于其对自由的追逐和张扬的个性,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受到公众的诟病,尤其是老一辈的批评。尽管有时有失偏颇,但是大学生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比以前的确是下降了。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是得到社会认同的一种标志,当代大学生渴望得到他人或社会认同他们的个性、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他们集体的认同危机。

(4)在建筑物加固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固的顺序,一般宜先加固梁,然后再加固墙,最后加固楼板。同时施工时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以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二)当代大学生产生社会认同危机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社会认同危机是由于自身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不适应的结果,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4个层面来分析。

1.我国社会转型期本身带来的道德失范和价值多元带来的迷失感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一方面,我国普遍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如相继发生“毒奶粉”、“毒生姜”、“地沟油”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彭宇案”、“小悦悦”事件,“李刚体”、“李天一案”等等,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使我国传统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质疑。加之在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结构的激烈变动下,拜金、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泛滥,使大学生迷失方向。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数据表明,“90后”大学生在理想和人生规划方面缺乏方向的占34.5%;不认为梦想和信念会对人生造成影响的占32.2%。这反映出不少“90后”大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迷茫。另一方面,大学生人数膨胀,就业形势严峻,竞争趋于白日化。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创历史新高。如此多的大学生,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从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危机感。“认同是行动者自身的意义来源”,[8]在这个多元交织和泥沙俱下的时代,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悬空的感觉,对自我和社会产生怀疑和认同上的偏差,这种怀疑和否认就是对现实自我和社会的认同危机。

2.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在全球化时代和急速变迁的社会背景下,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国大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两课”紧密结合,价值观教育被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教育的效果不佳。一份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工具;5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死板,79%的学生认为上课形式落后。调查还发现,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时都喜欢坐在教室后面的位置,第一、二排基本没人,课堂上有的同学吃零食,有的看小说的,有的聊天,还有的甚至直接睡觉,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太多。由于教育与学生实践严重脱节,致使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另一方面,当前大学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风气浓厚,一些大学片面关注学校排名等一些表面或形式的东西,直接导致了教师的实用化倾向,同时也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功利性态度。大学的实际做法与其提倡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是造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困扰的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的软弱无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起构成教育的三大支柱。一方面,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毅力和韧性,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懦弱、依赖、逆反等性格缺陷。上述“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数据还显示,依然向家里要生活费的学生占51.4%,计划自己挣生活费的学生仅占18.1%,大部分学生还是过分依赖家庭;而当遇到挫折时,心理会有阴影并怀疑自己的学生占72.3%,会一蹶不振的占5.1%,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占9.4%;“90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人堪忧。由于家庭教育的无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难以承受,由此产生自身的价值感低下和对社会的否认。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和君子文化自古就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成年人价值观的巨大改变,家庭教育的支柱地位也随之受到冲击,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感到无所适从。

4.与当代大学生自身有密切关系

与当代大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心理成熟较晚,普遍比较脆弱,由此产生心理矛盾。当代大学生普遍心理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加上他们经常把社会问题简单化、片面化,陷入想当然的境地。并且随着多元文化的传播,他们觉得自我在现实生活面前是那么无能为力,由此产生认同欲求与内心自由的矛盾。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喜爱非主流,张扬个性,追求自由;从小吃着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用可乐、奶茶代替纯净水;玩手机、上网,疯狂追星,看韩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每天报纸、电视新闻上经常出现一些“90后”离家出走、抢劫、偷窃、自杀的报道,使得老一辈的人们发出感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认同,对自我所属的群体以及自我产生怀疑和否认。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教育对策

对社会的认同是大学生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基础,要解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认同危机问题,就必须对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对症下药,重视大学生的认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一)引导核心价值观与包容多元价值并存,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一方面,既要科学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主动宣传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成员个体行为上的变化与对“事物真切、深刻的了解”紧密联系[9];只有充分认识到多元价值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来源,才能客观评价不同价值观,确保大学生不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方向,并做出正确选择。同时,社会应以最大限度的价值认同为出发点,关注人的本质的需要。应当客观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尤其是他们个人成长方面的需要,宽容地对待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而不是用一种近似独断的成见,拿老一套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他们,忽视他们内在的美好品行,过滤掉他们身上那些鲜明的时代因素和正向价值。另一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根据现实将必要的道德规范纳入法律的框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有效遏制道德失范现象,保障社会道德秩序,增强社会控制力。只有我们处理好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的关系,只有用法律作为社会道德强有力的支撑,才能使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与社会评价,培育出合理的社会认同观念,从而真正从思想深处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进心灵,凸显人文关怀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结构体系[10],“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实践性生成过程。”[11]首先,高校要解放思想,改革课程设置,使思想道德教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有学者提出学校应该设置终极关怀领域的课程,从哲学上讨论“什么是善、如何择善”的关乎人生意义的问题。还可以和心理学结合,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情绪管理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取得实效。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学生实践,回归生活。比如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公益组织中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情感与责任感意识以及奉献精神。再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老师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与学生的分享和言传身教,可以在另一个高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道路。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三)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家庭在大学生人格形成及社会信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更加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家庭还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忍耐逆境、积极协作、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和社会信任度,形成健全的品格。互联网上“问卷星”的一份关于“90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家庭教育中,教会自己有责任心、独立和诚信是首要的,学习知识是第二的。在问及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哪种品质最重要时,排名前三位的是自信、勇敢和进取精神,占20.45%;真诚待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占34.09%;富有魅力的个人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占31.82%。可见,他们内心对于这些品质的强烈认可与需要。其次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的发展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首先认同自我和社会,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家庭应该为孩子奠定优良的品格,让孩子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四)当代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积极的认同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勇气在面对多数原则和普遍遵从的习俗时,坚持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身的价值,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其次,要自觉建立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良好形象、品行和社会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认同。再次,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并与自己达成这种价值观的共识。奥运会上为金牌拼搏的运动健儿,汶川地震上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献血站前长长的大学生队伍,毕业后奔赴边疆建设的优秀人才,当代大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顽强和奉献,证明自己不是“垮掉的一代”。“90后”当代大学生群体以怎样的姿态踏入社会,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四、结 语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的思想多元,时代气息浓重,与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不同,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前辈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系统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的价值与取向、特点与表现,认真分析认同危机产生的环境与诱因等问题,科学研究他们在社会认同及认同危机上的时代性、群体性特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教育解决方案,对于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建构路径意义重大。

[1]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韩李云.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化代际特征变化的影响:以90后高校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为例[J].中国发展,2008(3):29-34.

[3]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22.

[4]李耀峰.论个体的社会认同[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李友梅.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183-186.

[6]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冯 川,陈 刚,译.贵阳:贵州人们出版社,1991:45.

[7]王学斌.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8.

[8]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夏镇九,黄丽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

[9]邹振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层次性分析[J].学术论坛,2011(2):179-182.

[10]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1.

[11]刘先进.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J].兰州学刊,2007(12):197-199.

On Social ldentity Crisi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QIAO Xiao-xiao
(School of Maxim,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Social ident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reflects 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group they belong t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society.Facing various choices of values,soci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ir learning activities.Thus,we should establish correct multiple values and core values,highlight humanistic ca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pay attention to family education,create the environment beneficial to college students'social identity,help college students construct positive self-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them to the main force to construct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college students;social identity;identity crisis;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G416

A

(责任编辑:张祖尧)

1673-3851(2014)04-0340-05

2014-04-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ZX130702323022)

乔晓晓(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危机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危机”中的自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