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转化医学 推动神经变性疾病学科发展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14-01-21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医院性病变性

重视转化医学 推动神经变性疾病学科发展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经中国微循环学会批准,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备案,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李延峰教授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并做了重要讲话: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进行性发展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我国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神经变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近年来,转化医学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这一新的模式注重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微循环研究结果和神经变性疾病临床预防和治疗之间如何转化,也就成为神经变性病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重视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为最终治愈此类疾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航天总医院戴天然院长介绍说,中国微循环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我国微循环研究在修瑞娟院士和詹启敏院士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成立的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是其二级专业分支,机构设置在北京航天总医院,是总医院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学术专业组织,标志着总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建立起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纽带,为推动神经变性病学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神经变性病的技术水平提高和平台的搭建,产生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对神经变性病的国际现状做了阐述:神经变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上对神经变性病无法早期诊断,更无有效防治措施。成熟神经细胞变性后难以再生和修复,其最大特点是其进行性损害,如何减缓或逆转其过程是神经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国内外研究者对神经变性病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另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也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并研究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均归属于神经变性病的范畴,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

北京协和医院长期从事运动神经元病研究的李晓光教授简要介绍了神经变性疾病的类型,他认为神经变性病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有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以认知障碍为主的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的有运动神经元病等;还有一些少见的与遗传代谢相关的神经变性病。临床上这些疾病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针对症状的递质补充治疗,这些治疗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患者的最终预后并无影响,患者的总体病程仍会不断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唐北沙教授补充说,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1800/10万,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为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造成多巴胺生成障碍,残存神经元胞浆中出现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目前认为PD的发病与老年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PD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10%~15%的PD患者有家族史,散发PD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2.3~3.5倍,均提示PD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李延峰教授总结: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神经变性病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通过建立新的转化医学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合作,寻求神经变性病的病因突破,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预防和治疗神经变性病的水平。李延峰教授强调: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将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广国际上新的神经变性病诊疗规范和防治指南,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推动中国神经变性疾病的学科发展。

猜你喜欢

总医院性病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征兵“惊艳”
学界泰斗 德高望重——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教授程炳权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三八”节关爱女性健康 福能总医院开展免费疼痛诊疗活动
原发性颅骨囊实性脑膜瘤1例
本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话说性病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