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苦难

2014-01-21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副主任吴晓凌

中国记者 2014年5期
关键词:编辑室诗化灾难

文/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副主任 吴晓凌

走出苦难

文/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副主任 吴晓凌

这是一张在各个媒体年度照片、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中频频得到认可的作品。

获奖的秘籍仿佛异常简单:在一年最大的灾难中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新闻来了解身外的世界。这么做有天生的缺陷。新闻不仅喜新厌旧,还偏爱坏消息。远处的灾难和离奇更适于消费,收获名利。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展现灾难与突发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个丰富的世界会不会被突发事件的雾霾所蒙蔽?

这张获奖照片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因为赤裸裸的直观再现。恰恰相反,是在于对灾难做出的诗化表现。灾难现场仅仅作为舞台,一个虚化的背景。宗教因素在这里也只是一个更宽泛更广义的符号。面对灾难,人显得渺小又伟大。即使失去一切,我们仍怀抱爱与信念活下去。

因为这样的照片,远方的苦难才不会沦为庸常生活的消费品,仅仅带来刺激和绝望,我们得以飞越突发事件的雾霾,看到残酷世界天边的亮色。

好的照片会带给人力量,并非这个世界没有灾难、战乱、悲剧,不幸、绝望。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照片,我们确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力量,在任何境遇中,都不会停止生长。

猜你喜欢

编辑室诗化灾难
雷击灾难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2017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公示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四川地震》编辑室邮箱变更通知
灾难不是“假想敌”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