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让信息技术课堂更有趣

2014-01-20叶红兵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学情境生活化

叶红兵

摘要: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在本文中,笔者是从素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作业设计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素养;生活化;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往往会把一些充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境界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化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新课改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这一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我们生活中资源丰富,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可为我们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时,做个关爱生活的有心人,多读书、看报,多上网查阅资料,多关注社会舆论热点问题,追踪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最新应用情况,时刻留意我们身边有价值的信息,用敏锐的眼光去寻找、挖掘我们生活中的事物,随时搜集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帮助的信息,建立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库。

教学实践证明: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可以减少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信息技术新的课程理念也着重强调了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础,有效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或调整,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安徽省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其中有一节内容要求以“黄山旅游”为主题来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那么,作为太湖人,我们对于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熟悉。我们太湖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分别有国家“4A”级风景区五千年文博园和花亭湖旅游风景名胜区。这两个风景区学生也都很熟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以“太湖风景区旅游”为主题设计出一条旅游的路线,以供外来游客参考。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从网上搜集素材,或是自己游览时拍下的照片,或是自己的感受,把各自的“所见所闻”作为素材制作出一些精美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对外宣传太湖的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选取的素材大都是自己所熟知的,在回顾生活的同时,也获得真实体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化,充满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再现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真实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放给学生看,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生活情境,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贴近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所掌握知识就会越快。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通常会讲到计算机系统硬件部分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候使用教学课件纯理论性地讲解计算机的硬件,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一台已经打开机箱的计算机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看到电脑内部的组件,如计算机硬盘、内存、显卡、主板、电源等,并通过实物展示与教学课件相结合,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营造出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能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可是一旦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就显得有点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们应当想办法让学生的作业更加生活化,为学生架设“学”与“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安排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节日贺卡或设计个人名片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精美的节日贺卡,如元旦贺卡、教师节贺卡、春节贺卡、生日贺卡等。有部分学生奇思妙想为自己设计精美的名片,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脑小报。教学实践证明:贴近生活化的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自由展示自我才华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把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作业融合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深层记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缓解学生对单纯性操作或纯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生活化课堂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探索的理论还很多。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有意识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教师只有不断地尝试、探索有效实施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莉斌,《浅谈信息技术“生活化”》《读写算》,2013年第4期;

2.陈冬红,《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生活化》《考试周刊》,2010年第49期;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学情境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