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2014-01-20王珊雯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灵性语文课堂兴趣

王珊雯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理论、观点重新构建,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全面、彻底的、系统的革新,构建一个充满灵性的新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性;兴趣;情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课堂,从而使教师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尴尬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语文课堂具有灵性美。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它还充满和人性一样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我们要呼唤“灵性语文”,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拥有灵性。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灵性美体现在听、读、说、唱、写五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在这五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激发“听”的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之坐得住,听得进,边听边思考,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富情趣,让学生想听。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倾听。

2.善评价,让学生爱听。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被鼓励、被表扬。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赞扬的语言,一定要让学生获得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应专心倾听,并及时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或许就能令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启迪“读”的快乐

一堂好课应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课堂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

1.在诵读中培养情感的灵动美。诵读是人的视听感官、言语机能和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品味语言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情感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用智慧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用心、用情,才能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

2.在解读中张扬个性的灵动美。阅读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张扬个性。语文课堂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意义,努力发挥其个性,使其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做自己所做,能够读出自我,读出见解,读出个性,读出精彩。这样才会表现出语文课堂应有的灵性美。

三、放飞“说”的翅膀

语文教学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说话,释放学生积郁在内心很久的激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的轻松与愉悦,从而在课堂上要发言,爱发言,并且有言可发。

1.寻找话题,激发说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积极构建一个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寻找能够让学生活动起来的契机。我们不要怕学生说错,说得不好。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2.安排任务,激发说的欲望。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安排活动,让学生有不说不快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语言模仿文中不同人物的对话;然后由各组推出两个代表上台进行角色表演。每个小组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而正是在这样的“说”“导”和“演”的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说得主动,说得热烈,说得尽兴,彰显了说的灵性美。

四、发挥“唱”的魅力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当代学生大都喜欢唱歌,而且唱歌能于优美的境界中陶冶人的情操,所以上语文课时如果能“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音乐的境界,发掘其中的灵性美那一定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1.先声夺人,“唱”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而“唱”恰好就是极好的导入方法之一。例如,教师应教学前可以先放与文章有关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介绍本章内容,使学生既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看似轻松简单,实则匠心独远。

2.创设氛围,“唱”出情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创设出与之相应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较快地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在教学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调动感情,“唱”起高潮。一些课文可在教学快结束时用“唱”掀起高潮,燃起火花。如在《隆中对》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与学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同时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隆中对”的剧照,想着诸葛亮智慧的人生以及刘、关、张三人可歌可泣的一生。学生一个个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唱”调动了学生的感情,从而掀起高潮。

五、解锁“写”的密码

语文教师应经常结合阅读教学进行适时的练笔活动——“写”。或依据插图驰骋想象,或在情感喷涌时抒发感受,或在空白之处着力补上一笔,如此这般丰富多彩的训练,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对“写”的重视。“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因此,语文课堂上的“写”也要具有灵性美。

1.有的写。“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乐于写。激发兴趣,乐于动笔。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感到“如骨鲠喉,不吐不快”。

3.善于写。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教师应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并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写作就能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自由大地。

让学生的心在语文课堂的灵韵中自由飞翔;让生命的活力在语文课堂的碧野中焕发光芒;让灵性之光折射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灵性语文课堂兴趣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