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中施教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014-01-20袁金霞
袁金霞
历史是人生的圭臬,回放往昔,荟萃文明,昭示不朽,鉴往知来,掌握做人处事的真谛,懂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被学生忽视其价值,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因此,教师必须知机识变,教学生面别开。下面略述心得,期待同仁指正。
一、利用历史人物教给学生为人处世
讲解历史,教师照本宣科,必然枯燥干瘪。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必使传道功成。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学科优势,艺术地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趣味浓浓。为了增加趣味,教师可以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抓住每一个机会。比如,一次我偶然听到学生谈到电视剧《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大将龙且一意孤行,不听田横之言,最后自刎而死,从而给项羽造成重大的损失。于是,我借此和学生说了许多楚汉战争之中的故事。然后,我说:“谁是真正的英雄,哪一个人有真正的智慧,我们怎样学习历史上的智者,我们利用学到的智慧怎样去辨别身边的事物。读史使人明智,每一次的学习对我们都有了怎样的启发?岳飞文武双全,他有真正的智慧吗?换成乐毅,还有风波狱吗?文天祥名垂青史,换成了冯道,还有汨罗江之悲吗?大名鼎鼎的司马迁,换成了宋玉、晏子、东方朔之流,还有宫刑之辱吗?韩信功名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要说此人贪功好大,是个杀人魔王,你们相信吗?”一连串的发问,激起了学生对历史无比巨大的兴趣。他们对历史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课本的范围,而是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让自己的智慧不断丰实。
通过大量材料的展示,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化问题,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就会使学生上课特别认真,思考问题特别投入,课堂教学效果也特别好。不仅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还使教师在轻松愉快当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导入问题进行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伊始,教师对课堂导入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开门见山地提出全课的中心问题,这样便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将成为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如在讲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时,我一开始就抛出这样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能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蒋介石、毛泽东等。如果你是这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中的某一位,你对中国的将来是何看法呢?”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气氛很热烈,然后按小组推选代表发言。这样的问题设计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掌握现代科学信息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的创立,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自我培训,自我完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我们应注意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知识的补充,加强科学性、实践性的研究工作,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打破“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应大胆尝试,施展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多媒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及时代所需,制定完备的业务进修、教研、教改计划,争取在极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历史教学要巧思经营,认真构建,不拘一格,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学得如鱼得水、兴味盎然,才能够真正地懂得学习历史的意义,了解到历史的重大价值。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