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紧密联系生活,达到有效教学
2014-01-20边彩红
边彩红
生物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和大自然桴鼓相应。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使其融入自然与社会,提升生命价值的意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悟。
生活是生物学的归属,现实生活与生物学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生物学无比枯燥;离开了生物学,生活处处束手束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有了生物学的介入,有了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就会变得饶有趣味,这样就可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我没有刻板地讲述枯燥的数据和术语,而是讲了我回乡下遇到的一个案子:
大约是7月份,放假了,我回老家看望父母。离家四五里地的地方,发生了一桩杀人惨案。在村外一片玉米地里,有人发现一具年轻女尸,一时间,人心惶惶,妇女儿童晚上都不敢出门,生怕碰到杀人恶魔而出意外。罪犯显然是一个老手,因为现场经过了仔细的处理,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在2公里处,办案警察发现了一把扔在深沟里的砍刀,而这把唯一的砍刀,也被罪犯在泥土中来回摩擦过,就是这把刀,办案警察迅速将案件侦破,为死者昭雪。说到这,我停顿下来说:“同学们,警察是怎样发现凶手的呢?”
站在讲堂上,环顾教室,学生还沉浸在离奇的“故事”中,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了“DNA”,新的讲课开始了。
DNA,是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中文叫做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其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RNA所需。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在这起案件中,刀上的血迹已被犯罪嫌疑人在泥土来回摩擦,血迹已经看不出来了,这样一来,想在刀上提取血迹就极有难度了,而办案人员没有知难而退,根据刀背上的一丁点污渍,仔细查找,获取了有用的DNA分型。公安局根据数据库的资料和材料,迅速破案,将罪犯捉拿归案。过程也很简单,生物检材预处理→DNA提取→运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对图谱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检测结论。简单说,就是办案警察从案发现场得到皮肤黏膜、血液等物品中提取出DNA以后,再与公安局数据库的疑犯的DNA对证,就会发现真凶。即便是一根头发的毛囊,也可以进行DNA检测,至于误差,则仅仅是百亿分之一。”
学生瞪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我趁机提出了新的问题:
“2003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历时一年,经过地毯式的搜捕,终于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将其生擒活捉。当时,萨达姆隐匿在提克里特市郊的原野洞穴中,可能因为逃避追捕,他做了易容手术,美军无法判断其是否为萨达姆本人。现在,根据美国情报局存有萨达姆的指纹、皮屑标本、照片、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美军请你帮忙鉴别一下,你如何进行辨别?”
快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我让他们写一篇关于DNA的学习笔记,把我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回答,要求别出心裁,不落窠臼。我预料学生是会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果不其然,作业交上来,大部分学生的笔记都十分精彩,见解鲜明,我十分满意。
综上所述,生物与自然环境与人类密切联系,生物学习和生活形影不离,教学过程的展开不能只局限于教室,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要和生活结合,这样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生活中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乐在其中了。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