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姬·夏普与乔治·杜洛瓦之人物对比分析

2014-01-20康彩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相同点不同点夏普

康彩萍

摘要:《名利场》与《漂亮朋友》作为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部经典文学作品,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具有深刻代表性的社会投机者形象: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使读者对两位人物获得一个更为全面透彻的认识。

关键词:贝姬·夏普;乔治·杜洛瓦;相同点;不同点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十九世纪的欧洲世界到处都充斥着一股虚伪、浮夸之风。伴随着金钱与权利的充溢,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人们面临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与萎靡。而生活于底层社会的人们又难以忍受恶劣的生活状况,极力跻身上层社会。这些积极的社会攀援者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采取各种手段去满足其日益膨胀的欲望,费尽心机地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状况。在这种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欧洲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经典之作,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名利场》,以及法国作家莫泊桑所作的《漂亮朋友》就是其中的两部经典之作。

一、两者的相同点

总的来说,这两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浪潮中的众生万象。萨克雷和莫泊桑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分别为我们塑造了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这两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费尽心机的小人物形象。虽然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并且分别以英法两国为其生活大背景,但由于二者都是围绕着资本主义浪潮下形形色色人物为追逐名利而丑态百出的社会状况这一文学主题而展开的,所以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

1.二者活于同一时代,处于同一阶层。萨克雷和莫泊桑所塑造的两位人物都是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众生百态的一个真实映照,他们都作为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同资本主义膨胀的整个欧洲社会抗衡着。贝姬·夏普的父亲是一个以卖画为生的画家,母亲是一个法国歌女。要知道,这两个职业在当时都是不为人们所尊崇的职业,曾一度被视为是低等职业。而乔治·杜洛瓦的父母也都是法国乡村的贫苦农民。相似的生活背景,加之资本主义思潮的强烈腐蚀,共同构架了他们日后相似的奋力跻身上流社会的人生抉择。

2.为跻身上层社会,二者都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甘心成为名利的俘虏。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都凭借着自己俊俏的外表吸引着来自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物,通过与他们私通而获取自己晋升上流社会的途径。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在以一种最具风险的方式与名利做着一笔最没有价值的交易,代价就是他们唯一仅有的东西:身体与灵魂的圣洁与自由。

3.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除在客观条件方面类似之外,其性格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他们都非常得势力圆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及言语中揣度出。在《名利场》中,我们都记得当夏普初到艾米利亚(她的同窗好友)家时,极尽所能地讨好其家人,而当他们破产,家道中落时,夏普便立即改变了对待他们的态度,甚至开始取笑自己的朋友。而同样的,在《漂亮朋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杜洛瓦在经朋友提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之前,经常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来往,其中包括一个妓女。而当其凭借着自己的外表与生活与上流社会的人物扯上关系之后,便毅然、决然地与这些人划清了界线。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夏普还是杜洛瓦,他们都具备着这一资本主义横行的社会中所必备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势力圆滑。但同时,我们又可以说他们是“积极进取”,并且深谙社会交往之道的。说他们积极进取,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任何一个对其有利的因素向上攀爬,运用自己俊俏的外表和如簧的恭维来获取一个个跻身上流社会的秘钥。说他们深谙社会交往之道,是因为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卓越的眼力见风使舵,揣测他人心思,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点,我们依旧可以从夏普初到阿米利亚家时的表现看出。夏普之所以夸奖阿米利亚的哥哥约瑟夫长相英俊(实则并非如此),其目的就是为了博取阿米利亚的父母及其兄长的好感,帮助其借助与约瑟夫的婚姻跻身上流社会,其目的性是相当明确的。我们再来看乔治·杜洛瓦,作为《漂亮朋友》的主人公,他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了社会的标签,掌握高超的察言观色的本领。小说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天晚上,当杜洛瓦苦思冥想要如何与瓦尔特夫人(报纸头目的妻子)展开谈话时,正巧注意到瓦尔特夫人托着一个空杯子,不知往哪里放合适。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毫不迟疑地走上前去,接过那个空杯子,并将其放于妥善的位置。也许他的这一举动并不起眼,但我们不得不说,他的行为是极其明智的。正是凭借这一举动,他才开始了与瓦尔特夫人的交往,并成功地将其作为了自己跻身上流社会的又一步梯。

4.夏普和杜洛瓦都是被作者作为社会抨击的典型形象而树立于读者面前的。《名利场》中,夏普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三维立体人物向我们展示着资本主义膨胀时期,社会各阶层人物所表现出的令人嗤之以鼻的各种丑态。上层人士的虚伪势力,浮夸成风。下层人士如夏普之类虽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上流社会的各种丑陋现状,但仍不免极尽所能地跻身其中。《漂亮朋友》中,莫泊桑也同样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图景。在这里,作者将范围缩小到了报界和政界,以杜洛瓦的事业发展为核心,向我们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丑恶现象。由此,我们可以说,无论是贝姬·夏普还是和乔治·杜洛瓦,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代表人物向我们昭示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丑陋面目的。

二、两者的不同点

尽管同为资本主义浪潮中摸爬滚打的下层人士,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资本主义烙印。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也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

1.虽然两者之间都拥有着俊俏的外表以及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但是,相对于乔治·杜洛瓦来说,贝姬·夏普更具有真才实学。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想要跻身上流社会,成为上流社会中的淑女,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才能。贝姬·夏普恰恰就充分具备了这一优势,她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这也许还要得益于其身为法国歌女的母亲。但无论如何,她都具备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必备要素。而乔治·杜洛瓦与之相比,就要逊色得多了。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杜洛瓦从未经受过任何正规教育,自己又不学无术,除了俊朗的外表之外,他几乎一无是处。我们都知道,虽然他靠着自己旧时的战友在报社谋得一个职位,但他根本就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只能依靠女人来为自己谋得事业上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较之杜洛瓦,贝姬·夏普似乎是一个更为称职的社会攀援者。

2.尽管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浑身沾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狡诈,浮夸做作,但是相比之下,夏普还是一个更为多面,更为复杂的人物。我们都知道,当故事发展到最后,当乔治·奥斯本死于战争,天真的阿米利亚为其伤心欲绝的时候,是夏普点醒了她,告诉她奥斯本根本就不值得阿米利亚去爱,而杜宾才是阿米利亚真正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夏普尚存的友善的一面。而杜洛瓦则不尽然,他是莫泊桑笔下一个不折不扣靠出卖肉体和灵魂求得物质享受的行尸走肉。他已经完全失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养。他的感情正如他的人一样一文不值。在整部小说中,杜洛瓦一直是以一个费尽心机跻身上流社会的投机分子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成功之路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尸体上的。在他身上,我们已完全辨识不出任何近似于人的个性特征。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萨克雷为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更为真实,更为血肉相通的“奋斗者”,而莫泊桑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端、彻底的“投机者”形象。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分别作为《名利场》与《漂亮朋友》的主人公,不约而同地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民众为跻身上流社会而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的故事,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相同点。这些相同点中不仅包含着二者所生活的年代及阶级背景,同时也包含着两人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奋力挣扎的小人物所特有的性格特点:势力、圆滑、“积极”而又深谙社会交往之道。除此之外,二者还同时被作者塑造为生活于十九世纪欧洲社会的典型代表,反映着同时也抨击着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在认识了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后,我们仍应对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予以一定的关注。也许是因为两位作者的生活经历有所不同,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社会的各种肮脏龌龊现实的抨击力度也不甚相同。这一态度决定了他们所塑造出的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也并不完全一致。相对于杜洛瓦来说,萨克雷所塑造的贝姬·夏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更为合格的社会攀援者,因为她不仅具有如杜洛瓦一样的俊俏外表以及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社会本领,而且还拥有着一定的真才实学,而杜洛瓦恰恰是不具备这一点的。此外,相对于杜洛瓦来说,萨克雷将贝姬·夏普塑造成了一位虽在资本主义旋涡中奋力挣扎但却人性尚存的角色,她更为多面,更为立体。而杜洛瓦则极尽任何一个社会投机分子之所有,毫不吝惜地摈弃掉了所有人性的特征,他是一个彻底的被社会所抨击的反面人物。

因此,经过以上论述,我们在充分认识了两位人物的相同点,又透彻理解了两位人物之间的区别之后,定然会对他们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相同点不同点夏普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有意思吧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考考你
找不同
找不同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