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014-01-20王锁明

唯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建设工作

王锁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定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正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积极探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严重制约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迫切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来看,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执政地位是巩固稳定的,但也确实存在着影响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因素,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四个挑战”和“四个危险”上。要顺利应对挑战、化解危险,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这当然包括思想理论建设。只有运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来教育和武装全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性,也只有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性才能凝聚成全党行动上的一致性和战斗力。这是我们党在以往长期实践中得到的基本经验,也是保持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迫切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实践证明,一个社会能否和谐稳定,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取决于国家的软实力如民族凝聚力、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成就举世瞩目,其中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当前社会的和谐稳定。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解疑释惑、引领实践的作用,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社会上各个方面、各种力量统合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为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迫切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当今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排除干扰因素、保持社会合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失去统一的指导思想,整个社会就如一盘散沙。在这方面,“苏东剧变”给我们提供了深刻教训。当前,我国正步入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中诸多矛盾越来越集中出现,诸如贪污腐败、公权滥用、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维权难等问题不断涌现。这就难免在一些群众心理上产生不满、怨恨等负面情绪,进而降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此外,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变革的复杂性,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格局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多样化必然导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维持社会向心力的凝聚因素。在此背景下,通过抓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可以扩大其包容性、渗透性,必将有助于整合政治价值,凝聚社会共识,激发起13亿中华儿女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实现中国梦迫切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旗帜。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要求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中国道路,就要向广大群众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要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全体社会成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凝聚中国力量,就要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总之,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西方价值渗透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其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入全面加速阶段,随之各国文化的交流也频繁起来。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优势,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常常以民族、宗教、人权、普世价值等问题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尤其是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来没停止过。其二,伴随着我国“入世”,中西文化交流与日俱增,加之一段时间我们比较多地强调对“世贸”规则的适应和遵守,这本是必要的,但其中也使一些国人对全球化的认知出现偏差或混乱,误将“全球化”等同于“一体化”,动辄强调“与国际接轨”,缺乏民族自信自尊,更生怕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影响外资引进、贸易自由和交流扩大。这些都不能不对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念形成冲击。

利益分化发展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干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它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又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性属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日趋功利化、世俗化,进而衍生出拜金、享乐、利己、冷漠等现象。另一方面,不同地区、部门和成员之间经济差距明显拉大的现实,又使得隐藏在“根本利益一致”背后的各种利益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进而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这些都会干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来源和基础。因而,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更加需要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意识形态工作。endprint

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互联网技术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舞台。然而,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一是互联网拓展了公众对信息的发布扩散能力,扩大了公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也给意识形态引导舆论导向、整合不同价值观念的功能带来新挑战;二是人们在“海量”信息面前不再被动接受传统媒体的灌输,不再简单追随主流媒体,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一定程度降低,随之传统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也有所削弱;三是互联网的开放、多元、匿名、瞬间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人人握有“话筒”、人人可当“发言人”的角色便利,也给各种网络谣言提供了传播渠道,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导向控制和管理难度;四是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和境内极少数别有用心者,在互联网上夸大、扭曲和捏造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某些问题,借以挑拨党群干群关系,制造社会混乱。可见,如何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工作,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已成为当今“微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

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必要又迫切。笔者以为,必须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展开路径。

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但现实中我们有些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却不高,有的甚至连马克思主义ABC都不太懂,这就很难在意识形态较量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提高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意识形态建设各方面。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强大精神支柱,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当前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努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专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条件和重要途径。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从党和政府的层面来说,必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造就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从意识形态工作者个人的层面来说,必须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克服本领恐慌,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以此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总之,只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

积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方法。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应该说,这些经验依然“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有益经验继承好、弘扬好,并切合时代发展新需求,切合群众生活新要求,努力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不断“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形式统一起来,以贴近群众亲近群众的方法吸引群众,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平民风格,以催人奋进的事实情节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使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走进大众的内心世界。唯其如此,才能提升广大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信念信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渗透和整合作用,也才能开创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更加稳固、更加安全。

高度重视对网站舆论的引导管理。当今互联网已发展成具有巨大潜力的新闻媒体,也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因此,能不能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构成了“新媒体”条件下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为此,要把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要主动发出“主流声音”和“中国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主流文化的大众化,不断加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量,以此主导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二是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行业自律,积极推广健康网站、绿色网站建设,切实担负起网络言论“第一把关人”的角色,以之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三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互联网管理的新模式,加快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大V”或“意见领袖”,下功夫做好对网络“意见领袖”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有效发挥他们在网络舆论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四是在网络舆论管理方面,必须积极推进网络实名制,以促进负责任的网络舆论的形成,更好地推动互联网舆论走向正常化和建设性;同时,大力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造谣传谣行为,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净化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在本质上说,意识形态工作是为了争夺人心、赢得民心,亦即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认同。而为了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所认同,就必须从两方面加以推进。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性。宣传思想工作要把牢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相结合,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解决广大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原到广大群众生活中去,如近年来《理论热点面对面》那样,重视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呼唤,及时回应基层群众的期待要求,高度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以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还要不断更新“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而广大普通群众由于受知识体系等限制,往往更喜欢通俗易懂的文字,更易于接受生动具体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理论的规律,创新和改进基本范畴的表达方式,以感同身受的形式向广大群众阐释、宣传和普及主流意识形态,把思辨抽象的理论语言、官方语言、文件语言“翻译”成生动具体的生活语言、群众语言、口头语言,从而“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和全局,所以必须坚持“一把手”带头、全党动手,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共同给力。第一,各级党委要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原则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第二,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管部门,宣传思想部门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尤其是面对攻击党和政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给予坚决回击。第三,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者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建设工作
寒露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选工作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