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喻”修辞略说

2014-01-20吕浩利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杨花回环辞格

吕浩利

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

先来看苏轼的《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上片借“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一对互喻来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季节和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记得如此分明,说明夫妻间无不时刻惦记着对方。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似雪,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飞雪似杨花”中“飞雪”为本体,“杨花”为喻体;“杨花似雪”则“杨花”为本体,“雪”为喻体。“飞雪”、“杨花”往复循环,构成互喻,可谓绝妙好词。

由于本体、喻体之间只有互相设喻才能构成互喻,这样,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在修辞效果上,互喻就既具有比喻的形象性,又具有回环辞格所产生的往复循环、回味无穷的特点。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

1.增强表达效果。将不同的两个事物彼此相互设喻,往往能使所说的这两个事物交相辉映、互为补充,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生动。

南梁时范云《别诗》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此诗通过对冬天和春天景物的不同描绘,反映节物之异与离别之久。其中“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两句脍炙人口。“雪如花”,“雪”是本体,“花”乃喻体,写离别时为冬天;“花似雪”中“花”为本体,“雪”充当喻体,意指重逢时已是繁花似锦的春天,将分别之久、之苦都融于其中,状似写景,实则写情。

2.增强语言美感。由于“互喻”前后采用相同的词语,故而兼具“回环”辞格的特点,整个句子显得回环错落、跌宕起伏,形式上对称整齐,节奏上韵律和谐。

元代钟嗣成的《吊范冰布》曲这样写道:“向歆传业振家声,羲献临池播令名。操焦桐只许知音听,售千金价不轻,有谁知父子才能?冰如玉,玉似冰,比壶天表里澄清。”其中“冰如玉,玉似冰”系互喻手法,诗人先把亮晶晶的“冰”比作晶莹剔透的“玉”,反过来,又把润泽细腻的“玉”比作清亮莹润的“冰”,通过互喻,将“冰”和“玉”巧妙融合,以此颂扬范冰布,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这样,整个句子既有词语上的前后交错,又有意义上的交相呼应,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将作者对范冰布独有的情感十分精妙地表现出来,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杨花回环辞格
风很大
嘟嘟闯关记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爱情抄底
杨花柳絮
透 月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学习“骑撑前回环”动作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基于RocketIO 高速串行回环通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