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进入“GDP 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后的思考
2014-01-20李汝
李汝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南通 226007)
南通进入“GDP 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后的思考
李汝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南通 226007)
理性地看待2013年南通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超5 000亿元和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双跨越”,分析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确定今后南通的发展道路。通过对比分析全国27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 000亿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重点研究南通市与27市,尤其是其中7个地级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并提出发展对策措施。
“双跨越”;“5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南通;城市群
2013年,南通市生产总值首次超过5 000亿元,达到5 038.9亿元①,成为全国第25个、江苏省第4个GDP突破5 000亿元的城市,也正式进入我国“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同时,南通人均GDP达到69 050元,按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1 15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南通市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至此,南通市同时实现了GDP突破5 000亿元和人均GDP突破10 000美元的“双跨越”,标志着南通市具备了向更高目标攀升的综合实力。实现“双跨越”后站在新高度和新视角审视南通的经济社会发展,用新标准和新要求衡量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更加有力地推进南通市的进一步飞跃发展。
1 “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城市群的分类
“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是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超过5 000亿元的城市集合。全国GDP达到5 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共27个。按照城市级别分为3类(详见表1):①直辖市城市群,共4个,按照GDP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②副省级城市群,共13个,按照GDP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大连、沈阳、宁波、济南、哈尔滨、长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西安和厦门的经济总量暂未达到5 000亿元;③地级城市群(含地级省会城市),共10个,按照GDP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州、无锡、长沙、佛山、郑州、唐山、烟台、东莞、泉州、南通。根据表1数据,统计可得27市的GDP平均水平9 136.6亿元,平均常住人口1 079.3万人,一、二、三产平均增加占比分别为3.3%、45.6%、51.1%[1]。
2 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存在问题
①文中所用数据如无标注,均为2013年统计数据。文内图表的数据均根据27市的2014年统计年鉴分析、整理、计算所得。
在“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的27市中,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排序位次并不理想,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考虑到城市规模、级别等差异,为增强可比性,把分析重点放在南通与“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27市中的7个地级市间。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可以发现目前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较弱。经济社会发展是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集聚的过程,其中人口集聚是基础,维持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相应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较高[2]。 27个城市的常住人口高于均值的城市有6个,其中4个是我国的直辖市,其他2个成都市和广州市也是西南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详见表1[1]),说明人口规模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牵引作用非常显著。27市处于人口规模中位数位置的城市是泉州市,其常住人口规模也达到836万人,比南通市的常住人口规模729.8万,还高出106.2万(详见图1)。南通市常住人口规模按照由高向低排序,居27市中的第21位。不仅如此,在其中的8个地级市中,仅南通的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表现为人口净流出,即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南通市的常住人口仅相当于户籍人口的95.2%,27市中人口净流入量最高的东莞市,其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6.4倍(详见表2)。当前,南通市正在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迈进,后工业化时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变为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内生性增长。因此,人口规模是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南通人口集聚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①沿袭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是南通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南通市建筑企业944家,从业人员占比高达22.7%,增加值占比达9%,总产值达5 339.8亿元,其中省外产值2 923.8亿元,占比54.8%。建筑作业的流动性和从业人员的特点决定了每年南通市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②产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制造业一直是南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04年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始终保持在60%左右,支柱产业重化工、纺织、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占据了制造业80%以上份额。通常,制造业的就业弹性要远低于服务业,且多数相关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仅达到初中文化程度。③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南通市的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50%上下,中心城区规模不大,2009年以前中心城区面积一直维持在355平方公里。尽管南通市的经济总量在江苏省排位靠前,但作为长江以北核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扩散作用一直难以充分发挥。④城市吸引力不足。相比于长三角核心区的其他城市如苏州、无锡等来说,南通偏于长江北岸一隅,城市知名度不高,与上海及苏南等地交通上的阻隔也导致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尚未形成对高端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足够吸引力、叫得响的城市名片和城市魅力,难以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南通。
表1 2013年“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基本情况表
图1 27市常住人口规模图
2)产业结构优化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优化的过程,因此,产业结构也代表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3比较了8市的产业结构。2013年,南通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平均为6.9、52.1、41.1,“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27市的平均水平为3.3、45.6、51.1,8个地级市的平均水平为3.6、51.8、41.6。按照由高向低排序在“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的8个地级市中,南通市一产增加值占比处于第3位,高出8城市均值近一倍;二产增加值占比与无锡市并列第6位,低于均值2.7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比居第4位,低于均值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属典型的工业化后期产业特征(详见表3)。然而,南通市经济总量已经超5 000亿元,人均GDP超1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即基本迈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可见,南通市的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由该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南通市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低成本的生产要素资源以及优惠的国家政策条件,吸引大量外来资本,形成对外加工、对外贸易等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靠投资制造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自然导致在第二产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挤占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和发展空间,最终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但现阶段我国多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能源、生态环境等成本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要素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弱,继续依靠要素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推动经济上行的效果也越来越差,甚至导致了多种行业的产能过剩。如南通市的宝通钢铁公司已停产两年,许多船舶修造企业开工率不到50%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摆在南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艰难任务,之所以艰难是因为: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调低第二产业占比,抑制投向制造业的生产要素,引导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向服务业集聚。然而,多年来南通市的经济增长50%以上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调整产业结构就意味着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的降低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停滞、公共服务推广迟缓等。②由于长期以来制造业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的要素资源,且受到上海和苏南等地极化效应影响,南通服务业发展基础差、欠账多、制度不健全、高端人才极度短缺,短期内南通市第三产业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引擎。③尽管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快,但是目前投资制造业获利依然可观,加之投资路径依赖以及南通沿海开发方兴未艾等因素,导致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动力不足。应该看到,南通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8市中仅东莞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其他7市,包括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南通及其他6市的苏州市,其产业结构也依然是“二三一”。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地区要素资源禀赋有所改变的前提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弱成为决定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是否顺利的关键之一。企业创新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其中,自主创新是效益最佳、附加值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创新模式。南通市2013年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4%,在“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8个地级市中排序也是第4位,说明南通市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然而,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中用于引进技术的经费为5.6亿元,用于消化吸收技术的经费仅为1.6亿元,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也仅有2.6亿元,仅达引进技术经费的46.4%。这表明南通市企业用于自主创新投入还不够,大部分研发资金是用于外来技术的引进,自主创新资金支持不足。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有许多限制,可想而知引进技术的领先程度、先进性和竞争力不会很强。导致南通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因素大致有:①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动力。南通市多数企业长期从事出口订单和加工贸易,形成了对外来设计、生产资料、营销的路径依赖。如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 107家,其中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1 500家,占比29.4%。②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研发投入较少,多数企业缺乏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没有设置专门科技机构和专项研发资金,不具备自主创新基础条件。如南通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为5.2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3人,而苏州市研发人员高达13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2人。③自主创新投融资渠道不畅通。科技研发前期投入巨大,风险较高,投资回报期较长,仅仅凭借企业自身资金投入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机制设计不理想,企业研发融资和金融机构投资之间存在很多障碍。如南通市企业科技研发资金中97.4%的资金来自企业投入。④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互通阻碍多,沟通平台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能力和实现能力不强。
表2 2013年8个地级市人口规模比较表
表3 8市产业结构比较表
4)消费动力不足,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档期,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由投资出口驱动转换为创新消费驱动,消费将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强劲的力量。但是,南通市的社会消费却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①社会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较低。南通市社会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41.5%,在8市中排第5位。②人均消费额较低。南通市人均消费额为26 406.8元,8市的平均水平为28 205元,仅达平均值的93.6%,在8市中排位第5,仅相当于第1位无锡的62.5%。③消费增长缓慢。南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2.8%,在8市中仍然排第5位。即便是在江苏省13市,消费增幅也排在最末位。此外,消费增长率还远远低于同期投资增长率20.8%,达8个百分点(详见表4)。
造成消费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投资挤占了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沿袭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中投资和出口是最主要也是最强劲的驱动力,相比之下,消费的力量非常弱。有数据表明,1979年以来我国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3.5%左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消费需求增幅则下降0.56个百分点[2]。此外,消费率长期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消费倾向下降。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消费基础薄弱。南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059元,在8市中排第7位,仅高于唐山市,与第1位的东莞市46 594元相比,低15 5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 754元,在8市中排第6位,与排第1位的东莞市27 214元相比,仅达其54.2%。③消费模式单一且层次低,居民缺乏消费积极性。长期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一直徘徊在35%上下。中心城市商圈单一、规模小、层次低,后续服务跟进不及时,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少,区域内尚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消费服务模式。④社会保障尚未全面覆盖,后顾之忧难以排除,居民消费能力弱。截至2013年底,南通市尚有21万人口未纳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范围,17.5万人口未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范围。⑤地区人口规模较小,受周边城市同城效应和极化效应影响,中心城市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人是消费主体,南通市是8市中唯一的人口净流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仅727.8万人,位于8市的倒数第2位。加之,南通市处于上海和苏南的1小时都市圈内,本地商圈的消费吸引力较弱,高端消费流失较多等因素都制约了消费规模的增长。
表4 8市人均收入与消费对比表
5)城镇化发展进展迟缓。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3],也是地区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体现,维持较高水平的城镇化率更是后工业化阶段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013年南通市城镇化率为59.9%,在8市中排第6位,低于平均水平69.3%近10个百分点(详见表5),农村人口占比较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高达23%。南通城镇化发展较为迟缓的原因有:①南通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产业比较优势显著,其中海洋渔业、水产养殖业不仅在江苏省领先,某些领域在全国也处于前茅。②南通市各级各类中心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的聚集效应尚未全面显现。③产城融合不够,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不协调、不同步,融合度差,导致城镇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口等要素不足。④公共服务发展迟缓,覆盖面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便利程度不高,相比周边的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吸引力不够。⑤全市境内尚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现代化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架构略有不足,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3 南通进入5 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后的发展思路
1)将引进高端人才、培育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策略与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同步。①在全市范围内做一次全面的高端人才问卷调查,掌握全市高端人才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南通市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要求,征求他们对南通市创业、投资、工作环境的改进意见等,为今后更好地完成南通市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工作奠定基础。②着力打造惜才、爱才的南通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把现有的《江海英才引进计划》和《南通市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等南通市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与塑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结合起来,深度挖掘张謇先生在创建近代第一城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的历史掌故,以纪录片、专题片、研究文章、报告文学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南通惜才、爱才的城市形象。③以产业发展导向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引导南通的高等级职业技术院校加快教学创新步伐,重点开发沿海开发和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海洋工程、海洋医药、海洋装备制造、信息网络、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以及师资队伍,加快培养适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④借助创建陆海统筹综合实验区和智慧城市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将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等产业布局在南通市区、高新区及其周边产业园区,以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以优势产业留住人力资源,扩充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⑤科学、统一地规划包括南通市区在内的5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架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城市承载能力,整合、疏通6个中心城市间,尤其是南通市区与4县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惠的交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实现人口有序、有规模的转移扩张。
2)着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与服务业整体发展同步。打破服务业发展瓶颈,根据南通市产业发展特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繁荣。①鼓励在现有的产业园区内增建生产性服务产业园,如物流园、金融产品推广园、中间产品市场等,大力推广第三方物流、长产业链金融创新产品等。②采取委培、订单培养等方式积极培养、培训和吸纳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管理和服务人才,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品质。③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和孵化园,奖励、资助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中介机构和人才,尤其要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会展、工业设计、金融创新与服务、产品推介等企业和机构,可适当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给予其优惠的发展条件。④积极发展壮大房产服务业,调整、优化、整合有关房屋买卖、房产中介和物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统一、协调的管理规则、行业服务和收费标准。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⑤优化服务业结构,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层次、水平的提升,并在“十三五”规划中体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性。
表5 8市城镇化率比较表
3)着力创新平台建设并与金融体制改革同步。①借助南通市打造智慧城市的东风,科学规划,完善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多方共享的综合创新平台,降低准入门槛,在政府的有序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要素资源流向。②制定南通市创新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布局、指导南通市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③面向不同企业和院校设计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的科技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参与网络金融产品创新和权益性融资创新,组团对外宣传和推荐金融创新产品,运用市场手段吸纳海内外风投资金,充裕南通市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资金池。④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安排和监管,鼓励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金融市场,通畅投资资金自由进出通道。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改进管理和服务,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创新企业权益。⑥建立南通市创投资金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严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4)深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与增进社会消费同步。①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制定职工工资收入提升规划,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常态机制,分行业、按比例、分步骤、分阶段地有序提升职工工薪收入。指导、规范和监督中小私营企业的薪酬协商制度的建立、实施,完善薪酬支付保障制度。②加大教改力度,让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走进高校课堂成为教学内容之一,增加学生去基层、企业的实践、实习时间,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加专门针对新市民的职业培养项目,借助社区、市民学校等机构组织新市民参加职业培训,增进新市民的职业技能。③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综合帮扶资金池,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参与资金池建设,完善慈善捐助税收减免体制,简化减免审批程序,建立慈善捐助、税收减免联网和一站式服务体系。④调整、整合城市商业设施,优化城市综合体布局,重点在市北新区、通州中心城区、南通高新区等区域打造特色商圈和立体商圈,架构中心城市多层次、多元化商圈体系,引导南通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结构。
5)加强公共服务与政府机构改革同步。①建立南通市公共服务协调和应急处置中心,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供需矛盾,处置突发公共事件。②加快精兵简政、简政放权的改革步伐,增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将政府部门精简的人员补充到基层公共服务人员队伍中,陆续将医疗保险、医药费报销等审批机构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③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覆盖面,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级别和医务人员素质,鼓励优质养老、托老机构进社区。④在产城融合进程中重点拓展公共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服务网络遍布所有各级各类沿江、沿海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内设立公共服务站点,填补公共服务盲区,尤其是增设幼儿园、青少年教育服务站以及新市民学校。⑤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团组织,试点建立社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孵化园,帮扶中介组织和社团组织发育、成长。
[1]27市2014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M].经济学动态,2014(3):4-10.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L].2013-11-15.
(责任编辑:胡梅)
Reflections on Nantong’s Entry into the“Club of Cities with GDP 500 Billion Yuan”
LI Ru
(Nantong Party Institute of CPC,Nantong 226007,China)
In the year of 2013 GDP of Nantong City has risen to 500 billion Yuan and per capital GDP has exceeded 10 000 USD.However we should take this fact rationally and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s to determine the way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27 cities with GDP over 500 billion Yuan around the nation,the paper focuses its attention on the gap between Nantong and the other 27 cities,especially the 7 prefecturelevel cities,in term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double exceeding”;“Club of Cities with GDP 500 Billion Yuan”;Nantong;urban agglomeration
F294
A
1671-6191(2014)04-0054-06
2013-12-10
李汝(1969-),女,陕西西安人,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副教授,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