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准入制—打通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通道
2014-01-20曹秦蓉赖宁王维令
曹秦蓉++赖宁++王维令
2008年,成都市双林小学实施班主任准入制,从制度和体制层面驱动班主任团队走上和谐、自主、高位、滚动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学校班级班主任管理焕然一新。回顾近五年来双林小学的试点历程,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改革—五项制度勾勒班主任
准入的框架轮廓
班主任准入制是强化学校育人功能的关键制度。双林小学设计班主任准入制的初衷并不仅仅是想解决一个准入门槛的问题,更多的是想要涉及职级晋升、培训提高、激励与退出等方面。它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工程,是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于是,以班主任资格准入为起点的五项制度配套出炉。
资格准入制度
也称为“班主任资格认定”,是班主任获得工作岗位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岗位的新岗教师,准入必须具备“三有”:一是有自愿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追求;二是有岗前专业培训经历与合格资质;三是有至少一年见习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准入还必须具备“四无”:一是无体罚或变相体罚情况发生;二是无学生、家长群体投诉、反映强烈事件发生;三是无重大班级管理责任事故发生;四是无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发生。其程序为:个人申报→资格审查→考核评审→名单公示→颁发证书→持证上岗。
职级晋升制度
为了调动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以班主任育人绩效为重点,在尊重个体经历经验基础上,依据班主任的学识、科研水平以及班级所获荣誉及奖励等情况,对班主任进行职级聘用和晋升的制度。其职级分为六个层次:见习→初级→中级→高级→校特级→区特级。晋升基本程序为:个人申报→资格审查→大会述职→考核评审(专家答辩)→名单公示→颁发证书→持证上岗。
岗位培训制度
依据班主任岗位的职责要求,开设班集体组建与管理、班级活动课程开发、家校协作和科任协同方法与策略、班干部培养等专业化培训课程,对有进入班主任岗位意愿和已上岗班主任进行岗前和在岗一体化培训的制度。其功能是“逼迫”班主任不断成长,使其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其专业化高位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考评激励制度
为了保障班主任准入标准的实施,专门成立准入考评机构。以考评为基础,实行职级晋升激励、职级津贴激励、进修机会激励、荣誉激励和“直通车”激励五大类激励,进而实现管理效益最优化。
有序退出制度
对因身心健康原因、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力造成重大失误或有严重师德问题、年度目标考核不合格等原因的班主任,允许或强行其退出班主任工作岗位的机制。身心健康原因:本人申请—考评领导小组研究—批准退出;年度目标考核不合格等原因:培训学习—申报考评—合格继续担任—不合格退出;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力造成重大失误或有严重师德问题原因:考评领导小组研究—强制性退出。
实施—搭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成长通道
班主任准入制怎样实施?双林小学探索出了对接的标准、跟进的机制、保障的策略,力求在体制上有所突破。
“四项标准”,确立班主任准入的标准
学校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基于促进班主任高位发展的目标诉求,力求兼顾班主任专业化最新研究成果与试点校班主任现实胜任力基础,紧扣班主任岗位特质,从任职年限(关注班主任的专业经验)标准、专业精神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四个维度架构起班主任准入制的基本标准。在基本结构框架下,研制出班主任准入的资质标准、职级标准和培训标准。
如表所示,双林小学的班主任准入标准,分为四个维度。2012年初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出台后,学校又逐项对照教师发展标准进行对照修缮,让班主任准入标准置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之下的同时,又凸显了班主任的岗位特质和双林小学的学校实情和特质。
四项机制,提升准入制的实施效能
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校准入考评委员会的执行机制,领导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德育工作委员会的保障机制,负责制度的改革、完善和试点的顺利推进;建立以教工会为核心的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建立监督机制,跟踪试点工作的阳光操作;与成都市教育学会合作,聘请市教育学会、市教科院、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作为学校改革试点的专家指导,建立由以上专家和德育处、教科室、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专题协作”常态研究小组的研究机制,聚焦改革中的难点、疑点进行专题研究,使学校班主任准入工作自始至终都处于科学方法的指导之下和可控状态,为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政策支援和智力支持,提高信度和效度。四个机制构成连续封闭回路,呈现动态循环,提高准入效能。
六项策略,保障班主任准入制顺利推进
在试点中,双林小学形成了梯级递进的班主任准入制推进策略。
深入调研。在班主任准入制实施前,学校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和开展意愿度测评,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向家长和学生发放“您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的调查问卷”,进行“目前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四个层面),引导他们描述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标准。了解改革前对班主任工作的满意度,为我们制定班主任准入制实施目标提供参考。
先行先试。我们首先制订了反映大多数“利益攸关方”共同呼声的《班主任准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确定初步的“班主任准入制”准入标准和职级标准,配套设计一整套班主任岗位规范,如班主任专业化要求、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准入程序及办法、班主任准入制工作保障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规章制度,为改革的进行提供初步的实施依据。随后,出于稳妥起见,在四年级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点,按照“个人申报、大会述职、考核评审、名单公示、颁发证书、持证上岗”的阳光程序,对该年级自愿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新岗教师和具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含副班主任)进行“资格准入”认证,对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老师进行了职级认证,开始试运作。实施一段时间后,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在其它非试点年级班主任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他们参与准入制的欲望,为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拉开序幕。
凝聚共识。准入制在全校试点铺开后,一是采用大会动员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学习《班主任准入制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宣传进行改革的舆论导向,营造改革的物化氛围和心理氛围;二是进行专题讲座,分“为什么推行班主任准入制”“班主任准入制是什么”“班主任准入制做什么”“班主任准入制怎么做”四个层面进行主题宣讲,深化理解;三是举行试点年级班主任的“试点心得畅谈会”,对全体老师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和工作引导;四是召开年级组讨论会,进一步畅谈对准入制改革的认识和看法,就如何在准入制条件下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各抒己见,进一步统一了全体老师的认识。
协同推进。在此过程中,双林小学还实施了行政推进与学术推进的方式协同推进。行政推进,即调动行政手段,建立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班主任准入岗位责任制,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班主任准入目标考核制,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班主任准入绩效奖惩制。将班主任专业化准入标准转化为班主任准入后评价执行标准,细化成与之相对接的班主任工作考评量化指标;实施表格量化和“学期加分制”,巧妙地将班主任的岗位工作业绩与自评、互评、校评(含特色评)及学生、家长、社区代表评有机融合,化难为易,形成系统完善的考评机制,解决了班主任准入制难以“操作评价”的“瓶颈”问题。学术推进,即每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班主任沙龙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班科老师协调专题沙龙,在改革推进实施效果明显阶段举行适当规模的“班主任准入制工作现场会”。这些活动均以学术研讨的形式举行,引导各级教育专家、领导和班主任、学科教师从学术研讨层面纷纷畅所欲言,广开言路,献言献策,对完善准入机制、提升准入制试点下的班主任工作的内驱力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班主任准入制的改革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引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该有专业化的引领。在实施“班主任准入制”试点过程中,把“培训与提高”作为试点工作的五大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内容之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集中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自学内容等进行硬性规定,进行逗硬考评;制定《培训标准》,在培训和学习要求上,实行了对不同职级班主任的不同要求。在培训内容上,确定必修块、选修块和自修块,设计成基本的活动模块方案,体现出梯级设计。在培训方式上,采用指令性培训(人人必须经过的培训)、指导性培训(给予培训主题,自己互动参与)和自主选择性培训(自己选择培训主题自己设计参与),突出灵活的引领性培训。
评价促进。在推进中,双林小学以评价考核为杠杆进行考核。为了考核的简便易行,采取对不同职级班主任实施“同一尺度考核、不同尺度要求”的评价方式,在确定“优秀”“合格”等次上,按照职级序列逐步提高量化分数,既体现了对高特级班主任的“优酬”,同时还要求高级特级班主任在本班班主任工作中,在对见习期和初级班主任的指导培养上付出“优劳”。还实施了班主任正常晋升制、破格晋升制、荣誉激励制、培训激励制,同时实施降级降酬制、待岗学习提高制、强行退出机制,对全体班主任实施周期为两年的资质准入制度,连续两年考评为优的班主任坐“直通车”进入下一轮聘用,建立了“可上可下、既进也出、奖优罚劣、优绩优酬”的奖惩协同评价机制。
效果—育人工作的更加精益求精
班主任准入制的实施,给双林小学的班主任队伍带来了许多明显变化。
一是观念的变化。实现了班主任团队的六大转变:班主任岗位由学校安排教师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自主申报;班主任岗位由原来的“只进不出”“随意进出”,转变为有序进出;班主任培训由原来的“要我统一学”,转变为“我要选择学”;班主任由缺乏等级认证,转变为可以实现职级晋升;班主任岗位津贴由基本无差别,转变为与岗位职级和考评结果挂钩;班主任岗位由学科垄断为各学科教师的自由竞聘。
二是结构的变化。一为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年长老师撂挑子,变成老中青老师搭配,并形成了一位青年教师结拜一位学科教师和一位高特级班主任为师的“双师型”结构。二为性别结构发生变化。试点前,班主任全是清一色娘子军;试点后,男性班主任达到了6位。三为学科结构发生了变化。试点前,班主任全是语文老师;试点后,班主任中,数学老师有4位,英语老师有2位,其它学科老师都担任了下班老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员管理全员育人。班主任准入制实施后,涌现了一大批破格晋升的班主任老师,学校还对3位老师启动了退出机制。
三是心理的变化。班主任作为独立而非附属的专业岗位,第一次进入学校管理改革的视野。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申报担当班主任的义务与权利,不同工作经历的班主任都有面临“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不同年龄的班主任都会面临“晋升”与“降级”的命运,不同职级的班主任都有“退出”的可能。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班辅队伍结构正随着准入制逐步固化,校内的教师队伍不再是“一湖净水”,“流动”与“发展”为学校人员管理打开了两扇窗。老师们第一次拥有班主任的职级认定和职级薪酬,也同时拥有了职业的归宿感、主业的认同感、专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四是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在家校沟通、科任协同、特殊学生(农民工子女、外来人口子女、留守学生、学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关注、学习负担指数关注等方面,执行力增强。各个层面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枝大叶到精雕细刻,他们更愿意从专业的育人角度去思考,用心灵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到如今,双林小学的班主任准入制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五个年头了,虽取得了一系列体制创新上的改革成果,但还依然行走在这条路上。双林教育人盼望有一天,能从更大区域甚至是国家层面,通过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式,从根本制度层面打通和完善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通道,实现“双主业”的真正落实,让班主任岗位真正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香饽饽”。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
责任编辑/杨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