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致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4-01-19郝凤成
郝凤成
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神经内科,山东邹城 27350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60岁以上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达79.8%[1]。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指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中央及周围血管动脉中粥样物质的不断聚集、扩大,继发斑块溃疡和血栓形成,导致动脉血管变得狭窄甚至闭塞,造成相关器官和组织出现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脑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多见的发病原因,致残率高,预后不良。本研究分析收治的38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各种诊疗手段分析调查脑卒中的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以求为脑卒中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87例脑缺血患者,包括男性 192例,女性 195例,平均年龄(65.28±10.27)岁,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源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病因导致的脑卒中患者,确诊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3]。全部实验对象检查前均已阅读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详细询问并书面记录实验对象的一般临床特征,如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年龄、既往患病史、吸烟及饮酒史等。
1.2 方法
1.2.1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及脑血管狭窄度的分级 神经介入科医师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操作执行(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荷兰)。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法行穿刺术,然后置入5F动脉鞘,规导管及导丝经动脉鞘送入大血管,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造影范围包括主动脉弓及颅内外血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血管狭窄率计算方式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试验执行[4]。血管狭窄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狭窄率范围分别为:0%~50%,50%~69%,70%~99%,100%)。
1.2.2 实验诊断学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第二天早晨空腹采静脉血4 mL送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用AM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用LC-100PLUS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1.3 资料统计
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其中,t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χ2检验法分析计数资料(P<0.05)。
2 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研究对象男性居多,身高范围1.52~1.84m,体重范围45.1~104.4kg,血压平均值为163.6/97.3 mmHg,脉搏平均82.3次/min。其中,重度脑卒中患者比轻度、中度患者年龄偏大,高血压患者较多,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增高明显,高/低密度脂蛋白比值降低明显,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明显增高。(P<0.05,详见表 1、2)。
3 讨论
在动脉硬化性疾病当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类型,表现为局限性的动脉内膜斑块样增厚,简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该疾病发病率高并且会累及到全身的各个动脉血管,包括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和肾等肌弹力型动脉,疾病终末期的管腔狭窄严重甚至完全堵塞,相对应的供血器官缺血、缺氧,继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个体死亡[5]。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段为超过40岁的人群,包括男性、绝经期女性,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多发,是中老年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多采用超声、CT造影、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疾病分期评估[6-7],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以其展示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的超强表现力被定义为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因此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多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作为第一脑卒中分型手段,具有科学、准确的特点。
表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基础数据[n(%)]
表2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水平分析(±s)
表2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水平分析(±s)
注:正常组与重度狭窄组比较:*P<0.05;轻度狭窄组与闭塞组比较:#P<0.05。
项目舒张压(mm Hg)纤维蛋白原(g/L)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HDL/LDL比值空腹血糖(mmol/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正常组148.43±20.13 3.82±0.84 5.12±1.14 1.72±1.04 0.92±1.03 4.25±1.03 0.22±0.19*6.32±2.54*15.73±5.74轻度狭窄150.39±23.58 3.91±1.45 5.13±1.20 1.74±1.05 0.90±1.24 5.13±1.12 0.18±0.21#6.39±3.11#16.11±5.82中度狭窄152.65±21.38 3.92±1.51 5.12±1.23 1.76±1.03 0.88±1.15 5.17±1.08 0.17±0.18 6.53±3.84 16.84±5.21重度狭窄 闭塞154.66±19.41 3.99±1.23 5.14±1.31 1.80±0.98 0.87±0.93 5.21±1.06 0.17±0.22*7.40±2.75*17.25±4.76 155.84±19.36 4.12±1.01 5.28±0.81 1.81±0.77 0.84±0.83 5.24±0.95 0.16±0.18#7.55±2.10#17.41±4.92
本研究结果中,脑卒中患者不同组的高血压发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包括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之间(39例,84.78%/53例,82.81%)以及闭塞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 (25例,86.21%/56例,83.58%);不同组的高脂血症发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包括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之间(28例,60.87%/37例,57.81%)以及闭塞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19例,65.52%/39例,58.21%);实验诊断结果提示,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之间的空腹血糖和HDL/LDL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7.40±2.75)/(6.32±2.54);(0.17±0.22)/(0.22±0.19) 以及闭塞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的空腹血糖和HDL/LDL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7.55±2.10)/(6.39±3.11);(0.16±0.18)/(0.18±0.21)。结果提示,脑卒中患者随着血管堵塞的程度越来越重,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发病率及实验诊断数值都越来越高,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越来越明显。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中,年龄是首位肯定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动脉硬化的程度的影响同等重要。之前国内他人研究做过类似的报道,但没有针对致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患者详细分组,因此这是本研究的一大亮点。另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也反映了糖尿病的疾病程度,而糖尿病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8],高血糖水平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危害毛细血管循环,最终导致微血管、小血管和大血管都出现病变。在血管内膜受损时,纤维蛋白原在凝血机制作用下,沉积于血管内膜上,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形成步骤,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并大量增殖,最终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在动脉内形成。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3],单个因素无法造成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血管内粥样斑块形成,继发血栓,血管狭窄,在脑部则表现为脑组织供血不足,临床检查发现血液灌注压降低,脑功能受损。当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脱落时,随血流运行,继发动脉栓塞,则可直接导致脑卒中。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防治工作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对策性措施,综合防治,才能降低脑卒中等动脉血管狭窄及堵塞类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S].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1,3(5):42-93.
[3]董森伟.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及相应治疗观念的演变[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106-107.
[4]宋桂芹,王拥军,董可辉,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680-683.
[5]张文婷,陈茂刚,张敏,等.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3):168-171.
[7] 赵红梅,刘文华,王筱萌,等.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