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果农的柑桔梦

2014-01-18王新娟董朝菊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塔罗清流柑桔

文/王新娟 董朝菊

【导读】 荣昌县康元水果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由农民秦兆华引领成立,入社农户400余户,种植血橙333.33 hm2,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晚熟塔罗科血橙基地。从事柑桔种植20余年,将一个小果园发展成为上千亩的产业,并带动周边上千农户致富,这期间,秦兆华经历了许多,也付出了很多。

走进重庆市荣昌县血橙基地,记者顿时被漫山遍野的柑桔树所吸引,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而这一切都是因秦兆华而起。从2003年返乡创业白手起家,到现在大面积发展柑桔的家庭农场主,并因此荣获“重庆市十大柑桔大户”“重庆市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秦兆华和他的家人付出了许多。

筑梦:十年苦练金技术

秦兆华,重庆市荣昌县政协委员,荣昌县康元水果合作社理事长。199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暖华夏大地,广大农村精壮劳动力纷纷走出农村,到他乡务工谋生。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秦兆华仅抱着解决吃饭问题的想法,离开家乡重庆市荣昌县清流镇农村老家,走上了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道路。这一步,也开启了他的柑桔梦。

长寿区是重庆市柑桔重要的生产基地,有着悠久的柑桔生产历史,以夏橙为主的柑桔生产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当时,秦兆华来到长寿务工,主要从事柑桔种植生产管理。也就是在这里,他掌握了柑桔种植技术,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93—2007年,秦兆华一直在长寿湖种植柑桔,并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历程,经历了从“学生”到长寿湖农业分公司主人的角色转换,种植柑桔的兴趣越来越浓。他白手起家,曾经因为没有技术吃过亏,所以,他寻找一切机会学习柑桔种植技术,天天泡在柑桔园里。三伏天,别人都在屋内避暑休闲,他却仍在柑桔林中辛苦劳作,努力钻研;下雨天,别人休息邀约玩牌,他却冒雨进入果园研究;他甚至牺牲春节走访亲友的时间,大年三十也泡在柑桔园里。他把别人管理的果园同他自己的进行比较,经过长期观察、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问题。为了学习全面的种植技术,他买了不少书,订阅了很多报刊杂志,理论结合实践,遇到问题就记下来,寻求多种解决途径,然后记成笔记,多年前的笔记本他至今仍然保留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掌握了柑桔种植技术,形成了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他甚至自己把几吨重的农资从湖边扛到山上。

追梦:创业路上风雨兼程

十年磨一剑。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得知家乡重庆市荣昌县鼓励回乡创业。2003年,他怀着做大做强家乡柑桔的梦想,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塔罗科血橙(新系)种植。初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创收增收渠道匮乏,当地农民都不愿把土地流转,集中成片规模化种植血橙困难重重。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后,他终于把相邻农户的承包土地流转过来,并种上了血橙苗。

2003年,血橙生产基地刚刚开建,就遇上“非典”肆虐。面对随时可能被“非典”病毒感染的危险,他在长寿湖和荣昌两地来回奔波,依然如期完成了预定目标。2003年七八月,他带着妻子和年仅10岁的儿子,在老家血橙基地种植柑桔。条件极其艰苦,3个人连一张宽敞睡觉的床都没有,只有四尺五宽的“老架子床”,根本无法安睡。于是,全家3人就横着睡,把脚悬在床沿外,常因长时间悬空而麻木肿胀。夏天天气炎热,蚊虫多,晚上休息不好,但白天还得完成繁重的工作。为此,妻儿偶尔也会抱怨,他还得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不仅仅他在长寿湖的果园要抗旱,荣昌县血橙基地幼树也要抗旱。在安排好长寿湖果园的抗旱工作后,秦兆华一家人又回到荣昌,全力投入抗旱保苗的艰苦工作中。当时,山顶的蓄水池已无水,而山下水塘的水又没有动力设备抽水上山,山上是快要枯死的血橙苗,山下是快要干涸的水塘,而头顶仍是威力不减的太阳,炙烤着树苗,更炙烤着他焦灼的心。他毅然决定安装水泵,连夜购买两台大功率柴油机抽水上山,自己抱着冲水枪抗旱。苦战两个月后,他终于取得了基地无一株血橙苗枯死的胜利。

基地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没有一条水泥便道。近两公里的路程,物资进出全靠马驮运和人肩挑背扛,是名副其实的“肩背上的产业”。尽管困难重重,但秦兆华从未放弃自己的柑桔梦想,靠“滴水穿石”的韧劲、“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忘我的精神,终于迎来血橙基地的大发展。

圆梦:用观念引领发展

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艰苦的创业初期,如今秦兆华的血橙基地迎来了快速向好的发展新阶段。采访期间,秦兆华反复强调:“与其说是在做产业,不如说是在做观念。”做好一个产业,不但要克服生产中的困难,而且还要转变创业团队和当地老百姓的观念。创业初期,他要求果园的工人每天早上按时上班,下午按时下班。大家都觉得很可笑。农民长期以个人或家庭为生产经营单元,自由惯了,根本接受不了这种约束,但他做到了。过去是夯实提升他自己的能力,这次则是夯实提升创业团队和当地老百姓科学种植、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能力。要用新观念武装一个团队,改变一个群体,其难度可想而知。

引领、改变当地老百姓传统的生产观念,带动老百姓规模化科学种植血橙致富,是秦兆华做大柑桔产业的坚定信念。在他的努力下,经过近十年的坚持不懈,当地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农业产业化工人,为血橙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路子,坚持把标准化栽培及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作为血橙产业的核心技术,制订了荣昌县康元水果合作社 “塔罗科血橙种植园区血橙生产质量标准”。

走规模化道路是实现血橙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2009年底,秦兆华的血橙基地已由最初的几十公顷发展到200 hm2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基地和产品也渐渐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2008年,秦兆华被评为荣昌县清流镇“种植状元”;2009年,被评为镇“种植大户”;2011年,被评为镇农村产业发展工作中成绩突出“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镇农业产业发展“种植示范户”;2010年、2012年,两度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柑桔大户”。

自己致富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是一直埋藏在秦兆华心底的一个真实想法。如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呢?组建专业合作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010年,秦兆华引领创办了荣昌县康元水果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400余户,血橙种植面积达333.33 hm2余,注册资金120.5万元,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发展血橙生产。合作社积极无偿传授种植技术给参社农户,鼓励和支持他们种植血橙。合作社在其核心基地——清流镇马草村逐年推进,仅2010年一年就栽种了血橙苗133.33 hm2。周边农户对发展血橙生产也由过去的不了解、不主动发展成为“我要种”“我想种”,加入合作社、发展血橙生产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于是,血橙生产以清流镇为核心,在荣昌县各地以点、线、面的趋势向外扩散,仅清流镇马草村就有600多户农民种植血橙333.33 hm2多。合作社向农户及各镇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无偿技术服务,建成了荣昌县唯一的晚熟塔罗科血橙基地,成功注册了 “清流河”商标,所产血橙果实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合作社在荣昌县境内共带动了清流、观胜、吴家、盘龙、清升和远觉等6个镇上千户农民种植血橙。在清流镇马草村,农民从事血橙生产,户均增收4 700多元。2011年,荣昌县康元水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 “荣昌县先进专业合作社”;2012年,被荣昌县政府命名为“渝西晚熟塔罗科血橙种植园区”。

合作社组建了生产服务队,实行社会化服务,引进先进的农业现代化管理观念,对生产经营实行分级管理、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合作社成立了5个部门,即生产部、财务部、事务部、营销部和试验示范部,定期开展团队通气会,加强团队协作和凝聚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合作社坚持以科技生产力发展为第一支撑,不断掌握新的农业科技和生态循环经济技术。由秦兆华引领创办的荣昌县康元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血橙基地在2012年被荣昌县评为“渝西晚熟塔罗科血橙种植园区”,是荣昌县首个且唯一一个被命名为特色种植园区的专业合作社水果基地;2013年,合作社基地成功创建荣昌县血橙微企村。

目前,荣昌县清流镇的塔罗科血橙已成为继渝西肉产业后该镇又一农业支柱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民种植观念和种植模式,把留守劳动人口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而且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秦兆华成功探索出“标准化生产及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按照柑桔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血橙标准化生产,把血橙果实推向了高端市场,为清流镇乃至其他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树立了产品品牌,向社会提供了优质产品,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做出了他自己的努力。

2009年,秦兆华种植的第一批血橙参加“重庆市名优柑桔评选”,荣获银奖。同时,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荣昌县 “致富带头人”称号、首届“百佳荣昌人——十佳致富能手”、荣昌县 “十佳返乡创业明星”、重庆市第四届劳动模范等称号。一步步的努力,秦兆华距离他的柑桔梦越来越近,尽管他的柑桔园还存在着技术管理措施不统一、部分成员观念难扭转等问题,但他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

祝福他以及和他一样努力着的人们。

鸣谢:文中材料及部分图片由荣昌县康元水果合作社理事长秦兆华提供,在此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塔罗清流柑桔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富有地域特色的清流客家三角戏——以供坊村三角戏为例
做一股“清流”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奇幻塔罗岛之十二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奇幻塔罗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