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织生态学视角的战略管理有哪些特殊的内容?

2014-01-17黄佳惠

2014年48期

黄佳惠

摘 要:企业是嵌入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理解企业的竞争行为需要把企业嵌入所在的生态系统来考察。基于这种思想,战略学者们已经开始借助生态学的思维、理论和方法,把企业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共同思考企业的战略选择,并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创新战略理论的新方法和新逻辑,如商业生态、战略生态、协同进化、边缘竞争、超竞争理论等。本文主要是对商业生态系统战略、战略生态战略的综述。

关键词:企业生态系;商业生态系统;战略生态;同行

在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当今时代,为了给处于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提供富有启发的理论指导, 利用生态学理论分析战略管理已经在中外战略学界形成了共识。

企业生态系统时代,企业的思考角度是将其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考虑,分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建立和谐的适应关系。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最终体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生态环境中的企业间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强制约关系,而是一种“竞合”关系。知识经济中,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产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迅猛而深入地发展,技术创新的规模日益扩大,创新速度越来越快,难度也成倍增加,任何一个企业,现在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因此,互利共生是未来竞争的根基。企业生态文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关系,它强调合作、互惠互利和共同进化,强调优势互补的超系统整合。

一、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分析

James.F.Moore(1993)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并在1996 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中提出,企业是处在商业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一员,这个系统包括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商业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所有成员应当相互合作,每个成员不仅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战略而且也要形成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成员企业不仅要赢得自己企业的竞争更要使自己所处商业生态系统赢得与其他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英特尔、微软、沃尔玛、IBM、思科等公司很难被超越,究其原因是这些公司采用了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以自身为核心成功地构建起了强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任何企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一个或多个商业生态系统之中,这些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識建立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行组织的、甚至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偶然形成的(Moore,1993)。Moore(1996, 1999)进一步阐释运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商业运作, 用系统观点反思竞争的含义, 力求/ 共同进化0为目标。主张跳出/ 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主体0的竞争思维定势, 通过构建顾客、市场、产品或服务、经营过程、组织、利益相关者、社会价值和政府政策等七个维度的系统成员, 以合作演化为主要机制建立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Moore 强调, 企业要成功, 仅仅完善自身还不够, 还要塑造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因为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前景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Tse(2002)第一次提出了/ 网络经济的竞争框架0, 以网络经济的外部效应占主导为基本前提, 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外部效应引发动态的必然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竞争的侧重点和策略。提出/ 攫掠和握持两个较极端的形式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将会创造网络作用, 并引发正的螺旋型成长动态0, 深入地揭示了商业生态系统如何形成, 以及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动态发展。为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如何竞争, 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中关键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Lansiti andLevien(2004)倡导以商业生态系统/ 群落0应对日益动态、无限竞争的环境。认为商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重要/ 一家企业的业绩越来越依赖于能够对自己不直接控制的资产施加影响的另外一家公司0、/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技术竞赛,而是发生在生态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业务域之间的竞争。竞争的主题将不再是简单的微软对IBM, 而是它们各自所培育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一点将日益成为现实0。

Moore 虽然提出了战略思维的新理念, 但并未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层次、本质和由此衍生的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综合影响展开学理分析。其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从价值创造或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所承担的角色展开研究, 并未系统地借助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论证它对企业战略理论的影响。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分析模型。此分析框架由下述相互支撑的四大方面组成:(1)围绕价值理念, 识别关键驱动因素, 形成商业生态系统;(2)在商业生态系统中, 建立价值创造、价值分享机制;(3)吸引支持、辅助驱动因素加入商业生态系统;(4)不断根据环境变化, 审视价值理念是否改变和关键驱动因素是否改变, 根据变动情况, 重组或重构商业生态系统。

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选择目标商业生态系统时,必须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与目标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否一致。既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也要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的要求。2、根据马可·扬西蒂和罗伊·莱温(2005),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可分三类: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缝隙型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企业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定角色,以求得企业自身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共同进化。3、商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通常有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企业应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二、基于战略生态的战略分析

战略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生态学理论与工具分析企业战略,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战略是战略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 是战略生态系统的基础性结构(原型结构)的载体, 是利用生态学研究企业战略的起点和基础。Farjoun 提出有机视角的战略观, 建立了组织、环境、战略、绩效的富有生态意义的整合性理论模型。

战略生态系统是指在企业战略环境或是外部环境下, 企业战略群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个集合, 以求实现企业战略相互关系系统内各元素的共生和进化, 它具备生态系统的一般性, 是一个复杂性自适应系统。它的元素是企业的战略, 主要研究战略生态的结构、同态、稳定与平衡以及战略生态的互动关系和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中战略生态的有效嵌入等基本问题, 采用生态流、生态位、共同进化和生态演替等原则。

战略生态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即战略生态的元素及其关系、战略生态的同态、战略生态的互动、战略生态的稳定和平衡以及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中战略生态的有效嵌入等。

战略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互动性原则。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互动联系, 其中任意成分的变动, 都将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动, 自然生态系统是这样, 战略生态系统也是这样。(2)共同进化原则。新的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茨森指出, 系统内的行为都是共同进化的。(3)生态流原则。生命的各种表现都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分不开的。(4)生态位原则。(5)限制因子原则。它指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 任何接近或者超过耐性范围两端的状况都可成为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6)生态演替原则。(7)生态平衡原则。

三、同行(isomorphism)

组织生态学致力于探讨组织种群的创造、成长及消亡的过程及其与环境转变的关系。它强调组织的多样性和在组织共同体或组织种群内的适应性。这里的组织种群是指进行类似活动的一系列组织, 它们在经营中利用资源的方式类似, 其经营结果也类似, 同一种群内的组织为了类似的资源或相近的顾客展开竞争。

组织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是主宰种群命运的绝对力量, 因此生存在相同环境下而彼此条件类似的种群, 在面临着相同的环境限制与压力时, 自然会采取相似的手段, 致使彼此的形式趨于相同。这种现象在企业组织中同样存在, 一般学者将这种组织趋势与环境契合的过程称为“同形”(isomorphism)。根据Bcshko 的看法, 环境将组织推向同形的力量, 大概可分为“竞争”与“制度”两大类, 前者来源于环境中有限的资源诱发了激烈的竞争, 各个组织为了争取相同的资源, 会修正其习性(策略), 以求最有效地取得资源。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 具有必要特性的组织得以留存, 反之则被淘汰。所以, 生存的厂商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来自制度环境的同形有三: 规制同形(coercive isomor phism)、模仿同形(mimetic isomor phism)、规范同形(normative isomorphism)。(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参考文献:

[1] Farjoun M. Towards an Organ ic Pers pect ive on St rat egy[J]. Strat egi cManagement Journal, 2002(23): 561- 594.

[2] Ians iti M, Levien R. St rat egy as Ecology[J]. Har vard Bus2iness Review, 2004(3): 51- 62.

[3] Moor e J F. Predators and Pr 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 i2t 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5- 6): 75- 86.

[4] Moore, JF.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6.

[5] Tse, Edison. Grabber - Holder Dynamics and the Network Effect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Control, 2002, 26(2): 1721- 1738.

[6] 周文燕.陈辉华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7] 安索夫著.邵冲译,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