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丽丝·门罗短片小说的魅力

2014-01-17蔡文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神奇门罗爱丽丝

摘 要:爱丽丝·門罗以写短篇小说著称,她的故事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善用一种几乎不带感情的、很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方法,用淡然的态度、简洁的语言去掌握那些不可能掌握的现实。她以女作家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描写小镇上普通人生活中的冲突和乐趣,在平凡的故事中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达到了一种于平凡中捕捉神奇,于无序中探索理性的高度,被誉为“北美契诃夫”。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 短篇小说 平凡 神奇

爱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发给短篇小说作家,足见门罗小说的魅力。门罗的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剪裁精当,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在小说中,门罗总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与情感去理解生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读者在读她的小说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与小说的主人公们一起,去获得这种理解,从而进入到一个让读者更深入、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进入的、感受与反思的空间。所以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认为门罗的作品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她的小说使人明白短篇故事也能做到一切,她激发读者做深层次的、力透纸背的探索。①

一、平凡的故事中孕育着严肃主题

门罗善从凡人俗事中展现不平凡的哲理,把母女关系、夫妻关系、男女平等等严肃的主题孕育在一些读者熟悉的平凡故事中。这些故事让人从表面看不出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文体发生,但读到故事的后面无一不体会到一种根本性的紧张关系。正如美国版《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的封面上引用《新闻周刊》对门罗的评价一样——她有一种在平凡中揭示不平凡的一贯才能。

《匆匆》和《沉寂》两篇探讨的是母女关系。朱丽叶与自己的母亲关系不怎么好,成年后很少回去看望父母。母亲去世后,朱丽叶反思了自己对母亲的态度。《沉寂》中朱丽叶和佩内洛普是一对看似亲密的母女,她们的关系好像要比朱丽叶与母亲的关系亲热,读者一开始以为朱丽叶比自己的母亲做得更成功,同时也弥补了自己与母亲关系不好的遗憾。然而,女儿佩内洛普不辞而别,朱丽叶只能从一年一次的贺卡里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女儿的情况,可是五年后连这点消息也彻底没有了。小说中把朱丽叶对女儿消息的期盼、失望,再到无奈接受现实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自然。读者读完后不禁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母女关系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境地?自己与父母不融洽的关系会不会影响到子女与自己的关系?已为人父母的读者忍不住就会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

《逃离》和《空间》是从女性独特的感受和视角描写夫妻之间的冲突。《逃离》中的卡拉感觉自己不受丈夫尊重,被丈夫瞧不起,一直想逃离丈夫的束缚。终于在一个年长邻居的鼓励和帮助下决定逃往温哥华,去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然而,卡拉成功出逃后只走过一个小镇就半路折回。《空间》里的多丽是个安静的女子。谁会想到,这个默默辛勤工作的女人曾遭遇了丈夫无端猜测而手刃三亲子进行报复的巨大刺激和痛苦。谁又会想到,在遭到丈夫的这种残忍报复后,多丽在精神上仍然无法摆脱丈夫的影响。卡拉和多丽一样,无法摆脱男人对自己的控制。她们都是在生活中一步步失去真我,在精神上逐步被丈夫控制。

男女的社会地位和女性对平等的渴望等问题,从《太多快乐》中的索菲娅和《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露丝这两个女性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出门罗在这一问题的思索。索菲娅是个得过很多奖项的数学家,还是欧洲首位拥有大学职位的女性。但是学术界在盛赞其成就的同时,却在找工作时对她关闭了求职的大门。不仅这些男性科学家们不会雇佣她,就连他们的妻子们也不愿见她,不愿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在他们眼里,索菲娅就是只知识渊博的黑猩猩。索菲娅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希望能完美得令人满意。可是遗憾的是,她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阶梯,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宿。露丝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个经济上独立、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新女性。露丝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打破了传统社会给女性安排的社会角色的束缚,让读者看到了一种新女性的生活模式。露丝功成名就后返回家乡,回忆起许多往事,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事业有成却没有得到爱情与幸福的人,本质上和一个白痴是没有区别的。事业上再成功,感情上不如意,就谈不上完美的幸福。这是露丝对人生做的总结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男女两性关系的探讨,门罗一直没有停止。她客观地描写这种社会现实,在《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中,黛尔还是个姑娘时就已经意识到社会对男女智力反应不同,男孩子聪明能干就会受到褒奖,女孩子要是聪明则会招来猜忌甚至蔑视。《你以为你是谁?》写到露丝小小年纪就认识到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弟弟可以为所欲为,她不论多么聪明能干都不能与之相比。男孩不管多么不中用,都会当家做主,可以做他们才智不及的事情,可是女孩就不行。门罗对这个主题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纪录现实,她还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你以为你是谁?》中露丝的人生总结。

综上所述,门罗探讨的这些严肃的主题都是通过平实的故事、平凡的人物,自然地传递出来。直面社会,情节天衣无缝地反映平凡人的普通生活,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加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这正是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最大特点——真实。正是这种真实,给了读者感受和反思的空间,让读者读后会自然地做深层思索。

二、平和的故事中致力找出噬咬人们的困扰

门罗通过她的系列短篇小说,在读者心灵中培育观察生活、反思自我、从故事和人物中探寻价值观念的意识。读者在不经意中接受震撼和感悟,同时得到某种启示,好像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解开了,但随着更多故事的阅读,读者又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还有如此多的困扰等着我们。

《你以为你是谁?》探索了女性打破传统社会的束缚,独立自由后的出路。露丝从小意识到男女的不平等,于是她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经过努力,自己事业有成,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同时又是个颇受观众青睐的节目主持人,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可是她在自由独立后又怎样?许多新问题又该怎么办?门罗提出了一个多年来困扰女权主义运动的老大难问题——“娜拉出走后怎样?”门罗在小说中通过露丝的最后结局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还是认为女人会找到生活出路的。從前,结婚就是出路。近年来,离开丈夫成了出路……我没有这样的出路。在我看来,这样的出路很可笑。我的出路只是过日子,活下去……我喜欢这个观点,我们过日子,活下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自以为把一切都琢磨透了,可它们偏偏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没有一种想法是永恒的……②

读了门罗的这段话,也许每个人都会再思考一下她这本小说集的名字“你以为你是谁?”有种发人深省的效果。读者读后都会牢记门罗的“过日子,活下去”的话,凡事都要有分寸,无论男女,都应经常自问“你以为你是谁?”

女性的困扰还有很多,柔弱和坚强就是其中之一,门罗在她的小说中也在寻找解决这个困扰的方法。“弱者不弱,强者不强”是门罗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创造的文学形象辩证法。《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露丝的经历就是一个对“强者不强”的深刻反思。《我是怎样遇到我丈夫的》中的小女佣就是由强到弱、以弱显强的形象最典型的代表。《快乐幽灵之舞》中给残疾儿童教钢琴的老太太,她从弱处显示了人的精神极品。

《快乐幽灵之舞》的女主人公马萨利斯小姐是位年岁已高的老太太,毕生致力于少儿音乐教育,安贫乐道。虽然家境一般,但每年举办一次钢琴演奏会已成惯例,用以检阅教育成果。老太太的学生及其家长们都觉得她人老了,演奏会一次不如一次,越来越没意思,但大家碍于情面,每次还是去应酬。就在最后一次演奏会上,突然来了一群由老太太教导出来的弱智残疾儿童演奏钢琴,其中一个以一曲《快乐幽灵之舞》震撼了每个人的心。人们对老太太刮目相看,可马萨利斯小姐认为没有意料之外的天赋,也没有料想不到的成功。小说中的马萨利斯小姐已到了心地空明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是通过那些世俗的学生及其家长们眼中她的可怜又可笑反衬出来的,以弱显强,构思非常巧妙。

《我是怎样遇到我的丈夫的》中的“我”是个小女佣,和一个飞行员邂逅后产生爱慕之情,飞行员临走时答应来信联系。小姑娘痴情,天天到邮箱边等待,从夏等到冬,后来猛然醒悟,决定不再这么苦等下去,接受了等待中结识的邮差小伙子的求婚。一般来说,等下去,白了头,忠贞不渝,是强的表现,不等了是弱的表现,门罗告诉读者由强向弱转变,照样有掌握自身命运、避免人生悲剧的积极意义。

三、巧妙的叙事方式使读者产生共鸣

叙事巧妙的故事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特殊体验。门罗的故事大多在平实、朴素、控制得极好的叙事中展现开来,她善用现实主义手法照相般地生动再现环境和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她从不对作品中的人物做出评判,而是坚持把这一权利交给读者。所以,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人为的刻意写作手法和呈现程序,也没有“为形式而形式”的任何设计情节。

门罗极少用华丽的辞藻或过分的比喻,富有地方特色的人物对话在她的笔下自然流畅,近乎家常话的朴素语言更能传神入化。她的成名作《快乐幽灵之舞》生动逼真地绘制出一组加拿大乡村生活的田园写生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读者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的小镇生活。

门罗最受欢迎的作品《姑娘们和妇女们的生活》是从已婚女作家黛尔·乔丹的视角叙述她少女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成长的演变过程:一个天真、纯朴、对人生充满好奇和幻想的小姑娘经历了孤独、苦闷及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最后成熟起来,积极寻求“真正的生活”——小说创作。小说采用断裂手法,用“插曲式”的方法写成。通过一系列有着同一主人公、同一背景、彼此互相关联的短篇小说,形成一条像由众多小环组成的长链条,各环既独立成环,又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小说不仅是黛尔·乔丹的成长过程,而且是对现代人的精神探索。小说中涉及到的有关女性的感觉、意识、心态、心理演变,微妙复杂,捉摸不定。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从心灵上与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产生了共鸣。黛尔是一代新女性的代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加拿大女性的独特之处。她不合俗流,也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与周围世界难以融合,但也不去刻意追求特殊:一方面不停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另一方面也注意增强自强自立的意识。黛尔的这些特质使她成为了一个容易为现代人认同的女性,普普通通却个性鲜明,其成长与遭遇仿佛每个人都经历过或会经历一般。正如小说结尾的“和其他地方一样”道出了门罗的洞察力,她总是擅长把普遍性寓于本土性和个性之中,这也是门罗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熊从山上来》中通过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把生活中的一些非常真实的事情写出来了。门罗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毫不煽情的、客观甚至有点冷酷的笔法,一段一段地铺写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和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中门罗用她擅长的时间跳跃法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却不会让读者觉得看到的是一个故事梗概,而是一个细节丰满的故事。门罗是通过选择性突出细节,使得那些细节能非常又耐心地展开。同时,在这种跳动中,读者目睹了男女主人公从激情四射的青年时代很快就来到了晚年,晚年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作者想烘托一种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急剧恶化的情绪。为了烘托这种气氛,作者还通过周围的景物来营造。比如故事中写了很多小镇附近的一些住宅如何退化,原来是怎样,现在又是怎样;原来很多年轻人住在里面,现在只剩下一些老人。再从门罗对医院布局的描写、对探望病人的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等等,无不在向读者展示这是一个老人的状态。

这部短篇小说的名字来自于一首非常有名的儿歌The bear went over the mountain。儿歌中讲的是一只熊想翻山越岭去看看山那边是什么,翻过山就走下坡路,看到原来山那边也就这个样,没什么了不起。小说名把The bear went over the mountain 改为了came over the mountain,熊已经越过山了,走完下坡路,来到了山的那一边,发现什么也没有。这时作者的用意就出来了:人生世界越过了山的这一面,从年轻时觉得前面很美好,过去一看,然后人老了,慢慢走下坡路往下衰落,人的整个世界就开始分崩离析——记忆丧失感情沦丧,一切都拆毁掉了。门罗没有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告诫,而是在这种冷静的讲故事中让读者感悟到其中的道理。

门罗在小说中还常使用“对立”手法展开叙述。她的小说中往往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对一件事情的两种对立的表现,人物性格的迥异、女性世界与男性世界的抗衡,或时间上过去与现在的交替等。《姑娘们与女人们的生活》中的《人死之后》描写在叔叔克雷格的葬礼上黛尔对叔叔的去世伤心难过,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恐惧。姑妈们对失去了兄弟不感到悲痛,而是对参加葬礼的人数多驚叹不已;邻居妇女们不是来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属而是津津有味地品尝婶婶家的咸菜。这两种对立的表现既与黛尔形成对照,同时又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门罗还善于把人物放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犹豫不决。

四、结语

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之所以有力度,是因为她的创作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门罗在她的短篇小说中,通过令人着迷的审视、考古般的挖掘、精密而细致的追忆,把那些隐藏在人性阴暗处的丑陋、隐秘的情欲、痛苦的沉溺,以及生活的多样性和完整的喜悦,一一解剖,精彩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读后静静地反省自我的人生。所以,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休·加纳(Hugn Garner)说:“从事写作的人比比皆是,可是真正的艺术家太少了,简直很难找到,爱丽丝·门罗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③

① 裘帕·拉希莉:《门罗诺奖之后的24小时》,《新京报·书评周刊》,2013年10月12日。

② George Hancock:“A Interview with Alice Munro”,Canadian Fiction Magazine 43. 1982. P.102.

③ 傅俊、严志军、严又萍:《加拿大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95页。

参考文献:

[1] [英]爱丽丝·门罗. 逃离[M]. 李文俊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2] Alice Munro.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M].New York: 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2001.

作 者:蔡文芳,文学硕士,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神奇门罗爱丽丝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花与爱丽丝
花与爱丽丝
变大变大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那些“神奇”的疗法与魏则西的死亡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