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小娥传》与《尼妙寂》的比较分析

2014-01-17郭琦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8期

郭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谢小娥传》与《尼妙寂》两篇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具体细节的比较分析,理清改编作品《尼妙寂》与原作的异同。

关键词 文本细节 创作主题 谢小娥

李公佐的《谢小娥传》是唐传奇中“血亲复仇”类的代表作品之一,谢小娥也是唐传奇中的一个典型的“智勇型侠女”。李复言的《尼妙寂》是在《谢小娥传》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品。两者的相似之处自不必说,但看似相同的文本,实际上在主题和描写上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一、故事叙述上的差异

首先,我们可以从两部作品的篇名来认识两位女主人公《谢小娥传》,关于一个叫谢小娥的女子的传记;《尼妙寂》,一个名为妙寂的尼姑的故事。唐传奇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是十分常见的,如《任氏传》、《李娃传》、《柳毅》等等。另外,有的篇名还常常点明主人公的社会角色,如《杨倡传》、《崔书生》、《南柯太守传等。前者,只起到指明作品的主人公的作用,而后者则把与作品的立意、故事发展等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主人公的社会角色。通过一个“尼”字,读者便可以知道这篇作品,是渗透着佛道文化的。而“谢小娥”点明了女主人公的“姓名”,不是像《任氏传》、《柳氏传》那样仅仅指出姓氏,也不像《莺莺传》、《无双传》那样只点出名,这样的表述,有意无意地就透漏出这个女子非同寻常的信息。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谢小娥传》)

尼妙寂,姓叶氏,江州浔阳人也。初嫁任华,浔阳之贾也。父升,与华往复长沙、广陵间。(《尼妙寂》)

开篇的介绍是十分重要的线索,与故事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小娥八岁丧母,經商的父亲独自抚养她长大,自然比平常的父母更辛苦,她的亲情也全部维系在父亲一人身上;小娥没有了母亲也没有姊妹与父亲相依为命,这也为下文中她与父亲一同外出经商,埋下了伏笔;小娥的丈夫是个“侠士”、“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和丈夫的感情肯定是很好的,那么丧夫之痛就会更加深刻。而《尼妙寂》只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点明她父亲和丈夫的商人身份、在长沙、广陵间来往经商,只留下了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情节。文本还透露妙寂还有母亲和一个妹妹,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妙寂为何没有像谢小娥一样跟着父亲、丈夫外出经商。当然,实际上,女子跟着父亲去经商并不是常态,谢小娥除了父亲再无亲人,父亲才把她随时带在身边照顾;而妙寂则是像一般的女子一样留在家里。这种背景,也侧面反映出:谢小娥自小和父亲在外经商,经历过的事情自然就多;要帮助父亲打点事务锻炼了她的能力,复仇时,才能得到申兰的重用。同时,妙寂在遭遇变故之前只是个普通的女孩子,没有谢小娥的管理能力,所以她只能通过“勤恭执事,昼夜不离,见其可为者,不顾轻重而为之,未尝待命”、“益自勤干”这种下恭敬、勤劳的态度来谋取仇人的器重。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开篇的几句“简单”的介绍对故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谢小娥亲身经历了惨案,她可以依靠的所有人都在这次变故中被杀害,她自己也受了伤“经夕而活”,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但她要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与打击。而妙寂并没有经历变故,只是在梦中看到父亲和丈夫“被发裸形,流血满身”,通过父亲的口知道了他们被强盗所杀的事实。对梦境中妙寂父亲和丈夫的惨状的描述是为了填补妙寂没有亲历惨案的缺失,加重她丧父丧夫的痛苦,为她立志报仇,提供了合理性。

另外,有观点认为“小说中头段已述梦中的字谜,二段又再复述谜语一次,未免重赘。这是作者的败笔之点。”我们这种观点有些武断了。谢小娥为了揭开谜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揭开谜底是她报仇的第一步,对她来说,这个谜语是十分重要的。她重复那烂熟于心的谜语是十分自然和必要的,可以从这个细节中看出她对报仇这件事的态度。在李公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出现了两次,这也表明对于这是对重要信息的强调,并不是作者的失误。

二、主题立意上的差异

李公佐有意识地以写实的方式创作《谢小娥传》,在描写中他把自己写进去,而且注意从时间、地点这些方面表明事情的真实性。他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猜出谜底帮谢小娥解梦并亲眼看到她遁入空门。“至元和八年春,余罢江从事,扁舟东下,淹泊建业”、瓦官寺位于上元县;据记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的李公佐,公元813年春罢职淹留于上元、常州、苏州一带,至十三年夏,始归长安”两者在时间、地点上都是吻合的。作品最后那段话表明了他的创作意图:塑造一个沉着刚强、隐忍坚贞、坚持为夫报仇的女性形象,借以宣扬贞洁观念。这也是这篇作品被选入《新唐书.列女传》的原因。

李复言在创作《尼妙寂》时,没有从说教的角度,从他把原作中大段的说教内容删去就可以看出。另外这篇作品是收录在《续玄怪录》中的,着重强调的故事情节的“奇”、“怪”,这部作品还渗透着佛教思想,“天许复仇”、“幽冥之意”、“神告如此,当为子思之”等种种描写给整部作品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宣扬惩恶扬善的佛教思想。这与与佛道教在唐朝的盛行不无关系。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就会寻找精神的寄托,佛教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通过以上对两篇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变后的《尼妙寂》与《谢小娥传》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采用了同一个故事框架但是展示的是不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2]柳卓霞.貌合神离[J].社会科学论坛,2009(7).

[3]贾名党.唐传奇“梦”意象刍议[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王琦.唐传奇《谢小娥传》的几种方法[J].教研天地,201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