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型新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2014-01-17付敢泽邹德早
付敢泽+邹德早
比喻型新材料作文的作文材料,常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出现,多揭示人生哲理或生活智慧等。考生在构思立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准确把握喻体的特点,弄清喻体的含意。②既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抓住一点不放,又要选择最佳立意。③要善于从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或关键句)。
下面,本文结合例题来具体说明比喻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石成金
从前有一个十分贫苦的人,特别虔奉吕洞宾。吕洞宾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一天降临到他的家中,指着一块磐石喊一声“变”,立刻把它变成灿灿的黄金馈赠给他。可是,他摇头不肯接受。吕洞宾惊诧莫名,一脸困惑地问:“你要什么呢?”他回答说:“我想要你这根指头。”
这是一则比喻型新材料作文题。它以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一个普遍的道理,意蕴深刻且隐晦。考生审题时,务必发掘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与现实生活紧密地对接。
细览材料,其大意可概括为:吕洞宾为救济穷人而馈赠他黄金,但他拒而不受,想要吕洞宾的“指头”。其中“指头”可谓关键,考生可以理解为“方法”“能力”或“规律”等。穷人为什么如此做?因为他知道黄金再多,毕竟有用完的时候,而“指头”法力无边,能够产生数不清的黄金,用如今时髦的话讲,即能够“可持续发展”。拥有“指头”,才能彻底改变其贫困之境。吕洞宾赠送黄金却没交给“指头”,则只能暂时缓解穷人的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救济他的穷困,当然是错误之举。这样解读,就切中材料的肯綮,为后面的行文立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生如果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材料的题目上,从“点石成金”四字着手分析,由吕洞宾的神通广大联想引申,拓展开去,那么必然是舍本逐末,走进立意的死胡同。
因此,考生立足整体,锁定关键,发散思维,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进行类比推演,可以提炼出如下一些观点:①扶助弱小,不能越俎代庖,需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③弱者不能完全仰仗他人,应该学会自立自强。④无论办事还是求知,重要的是掌握方法。⑤做事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满足于暂时所得,而应该追求长远的目标。
然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擅长,遴选其中一项来配置材料,谋篇布局;按照“新”“深”“小”“奇”的原则寻找切口,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所谓“设问探津法”打开思路;以适合内容表达的形式来安排结构,或者一线串珠,或者正反对比,或者内心独白,或者镜头组接,或者日记缀合,或者故事新编。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难出彩。
【佳作欣赏】
孟门受教
付家宁
“你这穷汉好生无礼!我怎能断指赠送于你?”吕洞宾一脸失望,沉吟片刻,便心生一念——讨教于孟子。随即,他驾起祥云,往山东邹地飞去。
须臾,他于一间绿树掩映的庭院前按落云头,急不可待地叩响大门。但见一童子出,问过姓名后将他引见于孟子。
于是古色古香的大厅上,二人相互拱手,在一阵热情的寒暄声中,含笑相向就坐,开心写意晤谈。
“我观吕公颜色,似有不称意的隐情,敢问何故?”孟子开门见山。
“唉,行善不成啊!我馈赠一穷汉以黄金,他却拒而不受。”吕洞宾慨乎言之。
“天下竟有这等事情?”孟子大惑不解,“个中必有蹊跷。”
“实不相瞒,他向我索要这根指头。”吕洞宾下意识地伸伸右手食指,并详尽诉说了点石成金的来龙去脉。
“哈哈!”孟子听罢,仰天大笑,连连高声赞道,“好个聪明绝顶的穷汉!”
“孟老缘何称许穷汉?”吕洞宾满头雾水,“他索要指头还不近于残酷吗?”
“他哪里是索要指头,他是求取点石成金的规律和方法!”孟子一语中的。
“哦,指头贵于黄金?”吕洞宾怦然心动。
“理所当然。授之以黄金,不过数年之需;授之以指头,可是终身之用。”孟子回答。
“愿闻其详,请孟老不吝赐教。”吕洞宾情辞恳切。
孟子春风满面,言由衷发,盘根究底地追溯起学派渊源:“吕公既为道家传人,岂不明庄子‘无为而治的训导?他在《养生主》篇讲述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其刀历经十九年的宰杀‘若新发于硎,技艺高超,炉火纯青。不深谙规律,焉得游刃有余?”
“不会,不会!”吕洞宾恍然大悟。
孟子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又从道家推衍到儒家:“其实,儒道两家也不无相通之处,这就是重视规律与方法。当年我游说梁惠王,告之以如何行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掌握方法,又何以可持续发展?”
“不能,不能!”吕洞宾频频摇首。
孟子口若悬河,海阔天空,更从历史引申到现实:“所以,黄金不如指头,授鱼不如授渔。设若卫夫人不授‘指头,王羲之的书法断不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设若福楼拜不授‘指头,莫泊桑的小说断不能神出鬼没,波谲云诡;设若裘法祖不授‘指头,吴孟超的医术断不能青出于蓝,起死回生。此三人功昭日月,德配天地,将永远为世人顶礼膜拜。可惜而今偌大中华,授‘黄金者比比皆是。他们或教书,只知灌输现成知识,却不培养创新能力;或扶贫,只知发放温饱物资,却不指点致富途径;或为官,只知贪图当下小利,却不谋求未来大业……这样急功近利、扬汤止沸、竭泽而渔,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长此以往,我们炎黄子孙如何生息繁衍?华夏古国又如何繁荣富强?”
孟子悲愤之情溢于言表,目光灼灼,俨然陷入沉思。
“承蒙孟老一席指教,令我豁然开朗!”吕洞宾心折叹服,“此去我定为这番大道奔走呼号。”于是,吕洞宾揖别孟子,复乘清风向穷汉家飘然而去。
(责任编校/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