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雅艺术格调 华莱士收藏馆

2014-01-16田恬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期
关键词:侯爵洛可可华莱士

田恬

你知道吗?我喜欢这座收藏馆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它带给我的感觉微妙而特别。我对Adrian说,从一进门看到的铺着红地毯的气派楼梯间到每一间陈列室的局部和摆设,从每个着装优雅如同贵族管家的工作人员到低声细语的参观者,都让我有一种来到某贵族家做客的错觉。一般博物馆我会用三个关键要素来形容,眼花缭乱的艺术珍品,冷冰冰的陈列布局以及人头攒动的参观者。而这里,除了艺术珍品依然让我眼花缭乱,整个氛围更多了几分温暖与人性化。也许是因为鲜艳壁纸的烘托与华贵灯光的映衬?或许你特别偏好洛可可风格装饰?Adrian问到。

应该不止是这些。我站在这间名为后陈列室的房间中央环顾四周,试图向他描绘我内心的感受,是那种如同电影般的场景感——房间内家具、器皿、壁画、陶瓷、饰品等,每一个物件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宝,就像英国时尚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所说,华莱士就像一座盛满珠宝的珠宝盒,所有的一切和谐优雅地置放在一起,构成了华莱士所特有的华丽体验。有时候让我觉得,对单一艺术品的鉴赏和风格偏好都变得不重要,只要沉浸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精湛和美好中,感受那扑面而来让人如梦似幻难以抗拒的熏陶,就足够了。他点头表示赞同,并告诉我,这也是他喜爱这家收藏馆的原因之一,每次到伦敦来,他都会来这里徜徉一番。

我们边说边往前轻轻地挪动着脚步,走过了16世纪画廊和吸烟室又进入了欧洲兵器室,对照介绍手册,发现了镇馆之宝之一——欧洲保存最完整三套盔甲中的一套,德国哥特式铠甲。马与人型的再造,让将领威风展露无遗。

再来到二楼,我们走马观花地穿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陈列室,每个风格颜色都有所不同,粉色调的是小型绘画室,绿色调的是大型绘画室。毫无疑问,法国的各种作品占主流,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画作,其中又以17世纪荷兰佛兰德斯绘画,以及18世纪的法国名家画作为最大亮点。伦勃朗、提香、弗朗索瓦·布歇的作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荷兰巴洛克时期画家弗朗茨·哈尔斯(Frans Hals)的《笑脸骑兵》(The Laughing Cavalier, 1624)和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的《秋千》(The Swing, 1767),还有法国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的重要作品《随音乐节拍起舞》(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1640),等等。

椭圆绘画室专供陈列法国18世纪的绘画珍品。在《秋千》这幅画作前,我们停了下来。

《秋千》,又一件镇馆之宝。我知道这幅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法国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标志性绘画作品,更因为它是我最爱的动画片《长发公主》场景设计的灵感来源。

你如何来解读这幅画?Adrian问我,我不是艺术行家,我只能从普通人的角度感觉到画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迷幻的场景、轻佻的姿态和情欲的意味,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的,Adrian接过话来,继续讲到,要细细品读一幅画,就要从其创作的背景所开始了解。

在18世纪的法国诞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那时的路易十五优柔寡断,昏庸执政,封建制度日益动摇,让贵族们都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隐忧,因而及时享乐就成了那时艺术的主旋律。缠绵悱恻的画风,千娇百媚的人物风格,精湛豪华的装饰艺术,用色瑰丽,绚烂之极……洛可可正是这样让人欢乐而迷惘。在那个浮华奢靡的时代,男人有情妇,女人有情夫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路易十五就有两位著名的情妇庞巴度夫人、杜巴莉夫人,她们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发展。弗拉戈纳尔就是一位受到杜巴莉夫人关照的画家,他的作品中对奢侈享乐和情欲的表达很是迎合当时贵族们的轻佻作风。《秋千》是为巴黎男爵圣朱利安绘制的,作为贵族,他并没有想掩饰这段风流韵事,而画家对他与情妇轻佻滑稽的偷情场面也是不加收敛的描绘。因此《秋千》是那个时代的折射,也成为了洛可可风格中的典型代表。

我听得简直入了迷,Adrian以其对艺术的深刻见解,婉婉道来一段又一段故事,让我面对这些世界名作又有了新的收获。我想名作之所以成为名作,除了作者所应用的艺术技法和创新的艺术形式,更是因为他们所赋予作品的灵魂。通常名作都承载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在欧洲,达官贵人们出于对艺术的喜爱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与财富,大多喜欢将世界各地艺术珍品囊入他们的宅邸和私人陈列馆中。有些杰作作为家族传世私享,有些被后人捐赠出来让更多人欣赏,不经意间创造出了一座座的独特艺术宝库。华莱士收藏馆就是这样一间由家族捐赠出来的艺术宝库。看得越多,越让我对这些珍宝的收藏家族产生兴趣,也了解了关于这个家族一段有趣的历史。

华莱士收藏馆里面的艺术品是一个家族五代人的贡献。陈设主要是第四代赫特福德侯爵(The 4th Marquess of Hertford)和他的私生子理查德·华莱士(Richard Wallace, 1857)爵士的收藏。赫特福德侯爵是一位独具慧眼的艺术鉴赏家与收藏家,阔绰的身家使他几乎能赢得每次拍卖。让我想起了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中,举牌开天价拿下艺术品的高富帅们……侯爵可不是什么艺术品都照单全收的,他偏好赏心悦目和感性的作品,并且十分重视作品的良好条件以及出处。正是他独特的品味,奠定了当今我们看到的华莱士收藏馆的基调——优雅小资。

赫特福德侯爵在1870年去世于巴黎,临终时将遗产送给了理查德·华莱士。他是在巴黎由祖母带大的,随母姓, 一直为侯爵担任助理和顾问,一夜间他成了侯爵的私生子,继承了所有侯爵无限定继承人的财产,包括他的艺术收藏。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热衷慈善的私生子,他在法国受到人们尊敬。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也有一位情妇并生有一子……1872年他来到英国居住,向来喜欢“根正苗红”的英国上层社会因为他的出生以及妻儿对融入英式生活的拒绝使得他从未真正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接受……

但理查德一直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其品味与父亲相似,但更多的收藏了欧式盔甲、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艺术品。在他儿子英年早逝后,他回到法国,不久也与世长辞。他的遗孀Lady Wallace为了却丈夫的伟大心愿,她将这座收藏馆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现在成为一座国家博物馆,从1900年开馆至今已有 100多年历史。也是由于这个家族对艺术的热爱,让我们可以在法国之外欣赏到最为完整的法国绘画、陶瓷、家居、兵器等18世纪洛可可艺术收藏。“华莱士浓缩了法国一个世纪的艺术精髓,让我如何不爱它?”Adrian感慨道。

逛了一圈陈列室后,正值午后时分,我和他来到了位于收藏馆中庭的餐厅,高大的空间和透过玻璃天窗投射进来的阳光,让这里成为我们进行英式下午茶的绝佳地点。

由于提前订了位,不需要进行等待,服务员便为我们安排了座位。让我们的味觉也享受一下吧!我对Adrian说。他说他特别偏爱这里的下午茶,这里的思康饼味道一流。我点了一壶大吉岭茶,在等待上餐的过程中,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一个我疑惑已久的问题:Adrian,作为法国人,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的珍宝,难道没有一丝遗憾,希望它们回归本国吗?Adrian眨眨眼说:“让它们待在这里不是挺好吗?而且全年参观都是免费的,你知道我已经过了26岁……(在法国博物馆基本收费,除了对26岁以下青年有部分减免)。”“好吧,那和我看着大英博物馆里中国的珍宝的感觉还真不一样……”我也毫不忌讳地吐露了我的感受。

他表示或许能理解我的想法,但是这些珍宝不同,它们都是一个家族通过正当途径得来,最终捐献出来造福后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华莱士收藏馆有条件和能力保存并传承这些珍品,让世界各地的人来欣赏,并不断地赋予现代艺术家创作的灵感,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我点点头,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这样博大的胸怀。

如Adrian所说,这里的下午茶味道好极了,我们边吃边聊着艺术生活各类八卦,直到天色渐暗。这一次的华莱士体验由于朋友的陪伴和美味的融合变得特别。好的博物馆不能只去一次,我想我也会和Adrian一样,有机会来伦敦的话,就放慢脚步来这里感受精美优雅的艺术,收获不同的惊喜。

猜你喜欢

侯爵洛可可华莱士
鼻子
不存在的杀手
浅论《染血之室》中的意象
喂靴子吃饭
华莱士父子:将提问进行到底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大卫·华莱士《无尽玩笑》的身体叙事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洛可可风格在现代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