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楼宇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2014-01-16胡瓷红沈月华
胡瓷红 沈月华
图/金川
中小型楼宇企业是楼宇经济的最重要主体,因此而衍生的楼宇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楼宇经济和楼宇社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了杭州市下城区八个街道的八个综合性商贸办公楼中的中小楼宇企业,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剖析中小楼宇企业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对策。
发展中面临的法律风险
所谓中小型楼宇企业,主要指的就是依法设立的,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的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企业。
杭州市下城区中小楼宇企业规模较小,50人以下、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楼宇企业数量占了绝大多数,知识产权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是这类企业的主要产业类型,传统商业零售业紧随其后,住宿餐饮和劳务密集型企业比例甚小;企业入驻时间较短,发展阶段各有不同。
下城区中小楼宇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企业设立过程中的风险。其中企业出资纠纷占据法律风险比例第一位,如出资不到位、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和不适当履行出资等;其次是股东和股权人结构纠纷、公司财产与家庭财产混同等;以及企业章程纠纷和设立中的合同纠纷。
二是企业治理中的法律风险。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风险意识不甚理想,37.4%的企业“无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24.8%的企业“很少召开股东会”;21%的企业没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尤其是资本规模小于50万的楼宇企业,没有常年法律顾问的比例占34%。
三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中,著作权侵权风险排名第一,有32.4%企业发生过著作权纠纷;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商业秘密侵权风险,占比26.1%;有10.9%的企业发生过专利侵权纠纷,排第三;第四是商标、名称、包装等方面的品牌侵权纠纷。
此外,中小楼宇企业还存在合同管理、行政管理、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劳动人事等方面法律风险。
增强防控意识是基础
提高法律素质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遇到法律纠纷时,首选“找熟人找关系”解决的占21.6%;找领导找上级解决的占18.3%;其他还包括找媒体曝光、信访投诉甚至于私了等方式。提高中小楼宇企业的法律防控意识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法律素质,必须将法律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静态的合同管理和动态的事务过程管理中。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教育,减少企业寻求非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行为。
要加大法律事务培训和经费投入。在对员工法律培训方面,调查显示,偶尔举办过法律培训的中小楼宇企业占37.5%,从没有举办过法律培训的中小楼宇楼宇企业占32.7%。在企业的法律事务经费投入上,不少中小楼宇企业的调查结果甚至是零投入,占本次调查的近1/5。中小楼宇企业应针对企业的行业特点,积极开展法制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和经营骨干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制度。相比法律风险发生后的事中控制和事后化解,事前防范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应聘请律师参与到企业预谈判、标书制作、合同审查等前期事务,不要等到发生纠纷了才想起请律师。要建立中小楼宇企业专职法务部门体系,在专职律师帮助下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外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御能力。鉴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对律师宜采取优化组合、联合聘请等灵活聘用机制。
创新治理机制是关键
行业类型分化中的防控管理与服务模式。中小楼宇企业外部法律环境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改和废止,以及行政执法力度的变化。据调查,中小楼宇企业认为改变自身法律风险策略管理机制的首先是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变换,占37.1%。调查显示,在企业对政府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政策的了解程度上,选择“和本企业相关的政策知道一些”的占53.7%,“了解并相对关注”相关政策的占30.8%,“从没听说过”和“了解很少”的分别占9%和6.5%。这说明,中小楼宇企业对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政策较为关注,不同行业企业的关注各有侧重,其中对税收管理法律风险和工商管理法律风险关注度最高。因此,政府在进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服务时,应区分不同产业类型楼宇企业,明确重点,对中小楼宇企业普遍关注的税收管理法和工商管理制度,应主动开展相关法律讲座和法律培训。对于不同行业各自侧重的法律领域给予专家热线、法律信息平台等公共法律服务。
建立行政管理和企业自治的双重防控机制。伴随着楼宇经济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角色由传统的“划桨”转变为“掌舵”。调查发现,在认为政府是否应该对楼宇企业相关法律风险进行管理问题上,50.6%的中小楼宇企业认为应该在“企业需要时,政府再提供相应帮助”,38.7%的中小楼宇企业认为“政府应该管理,否则市场秩序会混乱”,10.7%的楼宇企业认为“政府最好不要管,由市场决定”。而在政府是否应该提供相应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服务问题上,40.6%的企业认为应该提供,26.9%的企业认为没必要。这表明,不同类型的中小楼宇企业对外部法律环境诉求不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建立行政管理和企业自治两种不同的楼宇企业法律防控模式。行政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模式以政府管理为核心,表现出较强的行政性和控制力。政府可以在楼宇社区设置派出机构,对楼宇社区中的法律事务和纠纷进行直接和具体的干预例如在税收法、劳动法等领域。这种模式优点在于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法律风险防控的效率,特别是在楼宇社区建设的初级阶段。企业自治型法律防控模式强调政府管理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宣传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中小楼宇企业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相应法规政策自助防控自身法律风险,优点就是可以发挥企业最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在上述50.6%的中小楼宇企业选择应该在“企业需要时,政府再提供相应(法律风险防控)帮助”的调查研究中已经得到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研究中员工人数超过100人,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楼宇企业,大部分都选择了企业自治型法律防控模式。这说明稍具规模的中小楼宇企业,更愿意政府提供“柔性”法律风险防范服务。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控服务平台。下城区相关政府部门近年开展了“律师进楼宇”、“楼宇普法”、“中小企业免费法律体检”等多项公共法律服务活动。调查问卷显示,有50.6%的中小楼宇企业认为上述公共法律服务活动对企业帮助很大。而在法律服务形式上,有66.9%的中小楼宇企业倾向于选择网络法律信息平台、43.4%的中小楼宇企业选择法律热线的办法、38.7%的中小楼宇企业选择专项法律讲座、36.1%的楼宇企业选择了法律咨询办法。这说明对于中小型楼宇企业来讲,时间灵活、自由程度强的网络平台类型法律风险防控公共服务最受欢迎,具有较强权威色彩的法律热线和专项法律讲座也迎合杭州中小型楼宇企业的需求。综上,政府在楼宇经济和风险防控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应该随着政府转型、法制完善而进行适当调整,提供重点管理和自治协助两重公共法律风险防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