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
2014-01-16蔡康永
文 _ 蔡康永
说话之道
文 _ 蔡康永
开会讲废话,等于烧公司的钱
台湾娱乐界的几个大型颁奖典礼都能够做到对专业完全尊重,尽量把典礼的舞台交给应获荣耀的人。
不过我记得有一年,小S和我一起主持一场典礼,当时的某位首长要求上台致辞,典礼主办方答应了,但又担心致辞冗长。我就拜托小S用半撒娇、半开玩笑的方式,当众叮咛这位首长,致辞不要超过3分钟。
我深知“英雄难过美人关”,大人物面对美女的拜托一定会有风度地答应,何况是小S这样刁蛮又可爱的大美女。果然,小S不负所托,在这位首长上台之时,利用为他调整麦克风高度的机会,轻轻唤了声首长的名字,当时全场鼓掌大笑,大家纷纷竖起耳朵听小S接下来要说什么。
只见小S妩媚地附到首长的耳边,说了一句:“不要超过3分钟哦!”然后拎起礼服的裙摆,款款走向我。全场掌声如雷,我心中对小S真是爱到不行,怎么都想不出比这更巧妙的提醒了。当然,那位首长也很懂得配合气氛,很简洁地讲了几句话,不到一分钟就致完了辞。
确实,男生不方便开口说的话,由美女来开口,效果会有天壤之别。我当然知道,这也需要被提醒者在乎大众的感受,这样幽默的提醒才会有效。
首长可以为了讨大众欢心而控制好发言时间。可是公司开会时,碰上不受控的主管,可没人敢去干涉他的发言长度。拿捏不好,就是在捋虎须了。
其实老板们才最该在意自己公司开会的效率。大小会议都很花员工的时间,冗长会议的每分钟,都能听见老板所付的薪水随嘀嗒声化为逝水。老板应该保证每个会议都有效率。
如果公司开会时,指派一人轮值担任发言监察员,在会议前定好“每次发言不超过3分钟,3分钟以上,每分钟罚款10元充当买零食的福利基金”这样白纸黑字的规定,用轻松的态度确保精确地执行,以求大家不偏离主题,不东拉西扯,也许可以渐渐培养出大家的共识,把会议的效率当成一种专业的美德。
婚礼和葬礼
不要一想到葬礼的致辞,就认为必须沉重肃穆,很多感人的葬礼致辞讲的是逝者生前轻松风趣的小事。葬礼致辞是为了让逝者生前的个性风格重新在亲友的心中活一次。如果这位逝者在世时是轻松风趣的人,怎么可能死后反而变得沉重肃穆呢?
一说婚礼致辞,就祝人家“早生贵子”的,也是完全漠视了人各有志。在每次婚礼或葬礼上都讲同样的话的人,哪儿有把新婚者或逝者真的放在心上,又哪儿有可能让当事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有人就是喜欢把婚礼或葬礼搞得官腔官调呢?当然是因为婚礼或葬礼的主办者追求的是展示人脉,而不是真情流露啊!这也就不能责怪致辞者,他们往往是对当事人完全不熟的达官贵人,当然也就说不出动人的内容了。
只是,葬礼毕竟一生只有一次,弄得那么官腔,毫无真情,很可惜啊!不像婚礼,一生很可能不只一次,这次太官腔,下次还可以安排走真情路线……
“说话之道”的浓缩胶囊
有位爷爷发现奶奶跟自己聊天越来越少,爷爷心里嘀咕,担心奶奶是年纪大,耳朵聋了。
爷爷担心之余,决定回家时测试一下奶奶的听力。他用钥匙打开门,再用力关上,这时他看见奶奶在厨房煮饭的背影。爷爷心中一凉,认为奶奶连自己关门的声音都听不见了,都不打一声招呼。
爷爷大声喊:“我回来了!”奶奶没有回应他。
爷爷走到客厅,更大声地喊:“我回来了!”
结果奶奶还是没有回应。爷爷很着急,快步走进厨房,对着奶奶的耳朵喊:“你聋了吗?”奶奶转过脸来,对着爷爷大吼:“聋的是你!从你开门进来,我已经大声应你三次啦!”
我很喜欢这个听来的笑话,是因为这个笑话就是一粒“说话之道”的浓缩胶囊。
在说话时,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听不见,却一心以为是对方听不见。很多个性成熟、见过世面的人,当着我们的面,往往不愿意直接点破我们的无知或错误,是怕我们下不了台。然而,不知进退的我们,却都以自我为中心,嫌弃对方的糊涂、迟钝。
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却似乎怎么也听不明白的时候,我们最好冷静下来,想一下,以对方的经历或智商是真的听不明白,还是其实不明白状况的是我们自己?
我从小就有很多自以为是的荒谬想法,很幸运,大都被包容了。如果当时都一一惨遭戳破,一定会在我心里留下很多阴影。
他们没有对着我大吼“聋的是你”,他们留了台阶给我,给了我一点儿余地。我希望我也能学着把这些台阶不时地搬给别人用。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说话之道2》,蔡康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