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的“手护”传奇

2014-01-15王欣芳

齐鲁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功法手法穴位

王欣芳

从“保婴神术”到绿色疗法

1月6日临近十一点半,在山东省中医院小儿推拿科坐诊的乔建君扫了一眼记录本,上午给15位患儿进行按摩,“今天雾霾,门诊相对轻松”。

乔建君一边说,一边熟练的自桌上取了爽身粉涂在患儿手部,“前一个孩子是斜颈,推拿能‘松解粘连,活血化淤,这些天的按摩已经有了效果;这个孩子生病毒疹,之前头脸症状明显,现在已基本消失”。乔建君的手法看上去很轻盈,推、拿、按、揉、摩等一系列动作分别运用在患儿双手、前臂、背腹等位置。整个推拿过程大约持续二十分钟。

在小儿推拿中,穴位推拿的轻重和次数相当于汤药的剂量。小儿推拿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轻重缓急有严格要求,一分钟按揉多少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上推还是下运都要根据病情来定。

其实,推拿是治疗疾病的古老方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4世纪,关于按摩和儿科的知识已有文字记载。从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推拿治疗“婴儿瘈”和“癃”的记载。按摩盛于隋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用于小儿的膏摩方。

到十六世纪末,四明陈氏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小儿推拿作了总结,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保婴神术》,又称《小儿按摩经》,被收录在《针灸大成》中得以流传。从此,小儿推拿独立成科。书中记载的手法有15种(包括小儿按摩八法),穴位4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特有手法和特定穴位。书内重视望诊,提出补泻方法,“视病之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至清代,小儿推拿同时被推广到保健养生层面,熊应雄所著《小儿推拿广意》是当时最完备的专著。自后,小儿推拿相关著述层出不穷,理论的分歧衍生出不同派系。在山东,小儿推拿分三大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原山东中医学院附院的孙重三、青岛市中医院的李德修和青岛市中医院附院的张汉臣。治疗方面,孙老在辨证前提下取穴时随症加减多,手穴配伍体穴;李老认为祛邪为先,多用清法,善于根据五行生克原理选穴;张老强调扶正祛邪,清补兼施。例如补肾兼清板门,小天心兼揉一窝蜂,还对内八卦进行研究。

相对于针剂和药物治疗,推拿以无毒副作用著称,被家长当做“绿色疗法”广为接受。“辩证准确的基础上,我们一般治疗会以推拿为主,还有拔罐、脐贴、膏摩、耳穴等,必要时也配合药物治疗。”

小儿推拿能治哪些病?

乔建君1985年参加工作,早期从事成人和小儿推拿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不久后专攻小儿推拿。当年喜欢文学、英语和写作却误入针推专业的年轻人转眼已在小儿推拿事业中工作了28年。

“喜欢这项工作是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擅长古文,乔建君对医学古文和四部经典有特别的兴趣,学起来驾轻就熟;因为喜欢英语,每当遇到来学推拿的外国留学生,她总是用英语直接交流讲解,也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更令乔建君惊喜的是,小儿推拿疗效惊人,简单的手法往往能够安抚患儿哭闹,且许多病症的疗效有待观察和探索,这让乔建君乐此不疲。

据乔建君介绍,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按摩来疏通经络,适用于肺系病证(发热、咳嗽、哮喘)、脾系病证(泄泻、痢疾、呕吐、厌食、积滞、便秘)、心肝病证(夜啼、汗证、小儿抽动症)、肾系病证(遗尿、尿频)及其它如疰夏、软组织损伤、肌性斜颈、臂丛神经损伤等小儿疾病的治疗。

同时,小儿推拿有只属于小孩的推拿特定穴位和手法操作,“小孩肌肤柔嫩,脏气清灵,经脉丰富,对穴位刺激的敏感性、感知度要高于成人”。如七节骨、天柱骨、胁肋等穴位推拿12岁以下孩子才有感应,手法上有猿猴摘果、二人上马、黄蜂入洞、水底捞月、天门入虎口等,针对儿童患者,手法的取名也形象有趣。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疗法、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许多专业人士希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儿推拿加以研究。比如中医院就研发了推拿发力学信息、计算机处理系统等,可以用来测量分析推拿手法力学信息,并且研究相关的生物效应,目前已应用到教学和临床中。

但在乔建君看来,中医不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的历史即是人类的历史,但是西医的历史只有近百年,永远解释不了中医。”她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专业的扩展和探索上,治疗病种也在逐年增多,比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炎、小儿抽动症、麦粒肿和霰粒肿等。“推拿对于扁桃体炎、鼻炎、发热、腹泻等,无论年龄大小,大多都有疗效。临床上经常出现患儿和家长一起治疗的现象。”

由于小儿推拿的绿色疗效,许多家长根据所了解的碎片化信息开始“DIY”推拿。乔建君认为简单的保健推拿可以,但不能盲目依靠推拿来进行治疗。“选用推拿穴位,针对何种病症应用何种手法都是有讲究的,医生经过专业学习和临床经验才能较熟练的从事儿童推拿,家长最好不要盲目操作。”

功法推拿的“导引保健术”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自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清人也将小儿推拿推广到养生保健的层面。据了解,目前小儿推拿主要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保健功能虽然得到认可,却囿于医疗条件和认知程度等原因被忽略。在这一方面,丛日超自认走在了前列。

丛日超是乾润恒私人健康托管机构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私人医生”。他擅长“功法推拿”,对0到8岁儿童尤其有效:西医治疗幼儿黄疸,往往先用泻药以退黄疸,其后止泻往往造成患儿的肠绞痛,疗程长的能达到一个月,而丛日超推拿一天半,黄疸指数从7.2直降到0.2;急性肺炎患儿在医院吊水两周仍然高烧,送到他这里推拿两次,第三天一早便嚷饿;腹泻以致肝功能受损的幼儿,被他推拿一个小疗程,状态好得让西医们难以置信。

功法推拿不算神秘,与传统中医的“导引”极有渊源。古人认为导引即“摇筋骨、动肢节、长气血”,具有治疗和强身防病的作用,名医华佗就在“导引”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创制了五禽戏,“导引”的练功之法与中医的骨伤科、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endprint

“早期的推拿专业学生需要练气功,现在随着学科的变化,大多数的推拿演变成单纯的手法,不再以气功作支持。”自1998年后,丛日超一直坚持练功,每天晨起,陈式太极拳、易筋经和少林内功都要走一遍,寒暑未断。但功法推拿对自身功力有所耗损,用功过度对身体无益,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丛日超对每日的工作量有所控制。

“功法所产生的气能够引导血脉运行,对经络的疏通有引导作用,在起作用下,穴位的敏感度也随之上升,效果因此翻倍。”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丛日超发现,相较于成年人,8岁以下儿童抵抗力差,但自愈力强,“医典提到‘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功法推拿则能够引导患者自愈力的爆发,从而有病治病,没病‘治未病,将孩子的自愈力提升到最高程度,增强儿童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简易小儿推拿方法

摩腹改善脾胃功能

可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地顺时针移动,每次1到3分钟。通过做摩腹,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脾胃功能,起到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也可经常通过揉按足三里,起到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可以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到3分钟。

捏脊健脾胃通经络

可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用双手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到 6遍。

按揉迎香穴宣通鼻窍

当孩子感冒或鼻塞时,可以通过按揉迎香穴宣通鼻窍。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家长可以用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到 3分钟。

按揉四神聪穴助睡眠

四神聪穴位于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英寸处,共4穴。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按揉四神聪穴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状况,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法手法穴位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