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教育创新

2014-01-14孙春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设思维

孙春玲

孙春玲,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教育创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语文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首先,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质疑,勤于思考,开动脑筋,合理想象。语文教师不是语文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要尽可能多的研究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语文研讨活动,引导阅读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帮助、参与、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深入探索、积极合作。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教给学生预习,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善于总结和归纳,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要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要让学生随时体验到学习收获与成功的快乐。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如在教学《出师表》 一课时,运用多媒体选播《三国演义》片段,视频中的插曲刘欢苍凉悲怆的倾情演唱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内容的情境和气氛中,激发了学生急于阅读和探究的积极性。另外,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事实证明,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设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创设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创造型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比较、抽象、概括,然后对某种事物、问题和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活动发生质的飞跃,从而使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做到:首先要摆脱教材和教学参考的束缚,推陈出新,大胆改革,精心设置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其次是打破传统教学,创设学生质疑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如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训练题,引导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另外,组织主题阅读论坛活动和课外阅读辩论会,开辟论坛网站,增加交流和辩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创新,锐意改革,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新视角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创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