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精练
2014-01-14筠陈世萍
筠陈世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月 赋
[南朝宋]谢 庄
陈王初丧应、刘①,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②;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③警阙,朏魄④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丝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⑤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
“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⑥。”
(选自[梁]萧统编《文选》卷十三)
【注释】①陈王:曹植。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玚、刘桢的并称。②躔,音chán,日月星辰的运行。③朒朓:音nǜ tiǎo,(月亮) 不足者谓之朒,盈者谓之朓,分别指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④朏魄:音fěi pò,朏,月未成光。魄,月始生或将落时的光。⑤纡:萦绕。轸:伤痛。⑥斁:音yì,厌倦;懈怠;厌弃。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怡:和悦,愉快 B.臣东鄙幽介 介:孤独
C.君王乃厌晨欢 厌:同“餍”,满足 D.乃命执事,献寿羞璧 羞:进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临浚壑而怨遥 ②酌贪泉而觉爽
B.①菊散芳于山椒 ②访风景于崇阿
C..①降澄辉之蔼蔼 ②渺沧海之一粟
D.①君王乃厌晨欢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面几句话,全都直接描写月夜景色的一项是( ) (3分)
①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②增华台室,扬采轩宫 ③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④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⑤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⑥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赋通过虚构曹植与王粲等赏月吟诗的故事情节,借以展开对月光的清丽及沐浴在月光下的人们的情思的描写,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
B.第三段写月,多穿插神话、典故以及历史传说,这在骈赋中是很常见的,而且也深化了月的历史背景,展示了其文化意味。
C.“若夫气霁地表……雁流哀于江濑”六句,写明朗的地表,澄澈的天际,洞庭的微波,秋叶的零落,菊花的芬芳,流雁的哀鸣,远离了月的主题。
D.篇末两首歌诗,一首歌咏明月,一首歌咏落月,感叹岁月流逝,再致怨遥伤远之意,情思绵邈,韵味悠长;既总结全篇,又与篇首呼应,反映了此赋结构的精巧完整。
5.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4分)
译:
⑵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4分)
译: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释】①唐温如,晚唐诗人。②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洞庭两水相连相通。
1.诗歌前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本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山 脊
谈 歌
褐色的大山裸露着粗壮的骨胳,暴虐的山风狂笑着在绵延几十里的山脊上疯跑。
年轻的副部长,沿着崎岖的山路,攀上山来。十几个随从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两年以后,这里若再找不到新的矿点,百里之外,那座赫赫有名喧腾了半个世纪的矿山,就要弹尽粮绝,永远归于沉寂了。
年轻的副部长,仰头望去,目光焦灼。
山脊上,3座几十米高的钻塔,逼入云端。
两个月前,这3台钻机被47条汉子推上山脊,在数千米的海拔上,钻机引吭高歌。
过了一个月,钻机的歌声低哑了。这一个月见不到蔬菜,喝山涧里的泥汤汤过日子,山脊上的汉子们无法忍耐了。
请假走了一个,又走了一个,又走了……
还有人要走。年轻的分队长急哭了。
这天,年近60岁的前任分队长,从医院里跑出来,上山了。走了的7个人,也被这凶神似的老汉像逃兵一样带回来。满脸惭愧。
大队派人追到山上,央求老汉回去。
“软骨头的都走,我不走!”老汉吼。
47条汉子齐声吼:“老汉不走我们也不走!”
老汉笑了。钻机的歌声又重新雄壮起来……
年轻的副部长终于攀上了山脊,挥一把汗,检阅着他的士兵。最后,目光盯住了满身泥浆的老汉,皱一下眉,叹口气:“您的身体?”
老汉笑了:“不碍。”
“您还是下山的好。”副部长商量的口气。
老汉收住笑,摇摇头:“找不到矿我不走!”
副部长从秘书手里接过挎包,取出两瓶“五粮液”,塞到老汉手里,说:“少喝点。”
老汉笑弯了眉:“找到矿再喝。”
副部长告辞下山,走下去十几步,又停住脚,回头望,老汉正含笑望他下山。
一年零9个月过去了,山脊上钻出了大矿。最后3个月,老汉瘦成一根柴,他一手按着腹部,一手扶着机台,豹子一样的眼睛,盯着旋转的钻杆。47条汉子流着泪,在老汉越来越弱的吼声里干活。终于,在新大矿发现的第二天,老汉说了句“大家喝五粮液”,便含笑倒下了。
喜报和丧讯同时发出。
大队领导来了。年轻的副部长也来了。
还未起灵。47条汉子让老汉安睡在山脊上,那两瓶酒,被47条汉子轮换拿着,洒在老汉周围,一下子温顺了的山风,默默地从老汉身上掠过,带走了浓郁的酒香。
年轻的副部长,缓缓地走到老汉身边,猛地跪下,伏在老汉身上,悲痛欲绝地哭喊着:“爹——!”
凄绝的喊声,在山脊上传得老远老远……
1.请谈谈小说标题“山脊”的含义。(4分)
2.请简单概括老汉的形象。(4分)
3.小说开头和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4.小说的结尾部分揭示了老汉和副部长之间的父子关系。对此,有人说好,有人说是败笔。你认为呢?(8分)
本月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1.C 厌;厌倦
2.B 介词,到 A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D于是/竟然
3.D ①②⑥不是直接描写月夜景色。
4.、C“若夫气霁地表……”六句,似乎远离月的主题,实际上都为月轮升空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5.⑴秋菊在长满椒兰的山径散发出幽幽香气,孤雁在急流的江滩发出哀哀长鸣。皎洁的月亮悠然地升起,洒下明净又迷蒙的清辉。⑵月落西山啊露水将晞,年岁已晚啊归乡不易。佳期难再还啊,微霜沾我衣!
古诗词阅读
1.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美丽的湘君一夜间白了头。诗人融情入景,借助一个“老”字,既写出了洞庭萧瑟之秋景,愁煞湘君,让人触目惊心,又寄予了诗人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
2.虚实结合。一、二两句,诗人先实写萧瑟秋景,再以虚幻的神话人物湘君一夜间白了头强化悲秋之情;三、四两句记梦,睡梦中诗人仿佛在银河之上荡桨,周围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写景时融情入景,记梦而兼及感情,写对梦境的留念,反衬的是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全诗虚实结合,诗境缥缈奇幻,构思新颖独特。
现代文阅读
1[解题思路]一般谈含义的题目要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入手。表面含义即较为浅显的,文中实指的,通常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深层含义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需要结合全文体会。[参考答案]山脊一方面指矿山的山脊,是人物活动的处所;一方面指老汉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伟大品格,老汉如同山脊一般,撑起了整个矿队。
2.[解题思路]概括人物形象,要注意三个方面:人物身份(归属),外部特征,内在品性。其中,内在品性是最重要的,也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其它两个方面有时可以不点出。做这类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概括”只需要归纳总结出前面说到的三个方面即可;而“分析”则要结合小说具体语句、细节进行阐述。[参考答案]老汉是一位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老钻探工人。
3.[解题思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渲染气氛,表达某种感情; (2)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或铺垫下文;(3)导引人物出场或引出下文的某个场景;(4)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5)推动情节发展等。要结合它在文中的位置和小说的人物、主旨来分析。[参考答案]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意在衬托老汉坚强、不怕苦、不认输的精神,也为工人的逃跑做了铺垫;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也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呼应,形成对照;连“暴虐”的山风也变得“温顺”,侧面表现了老汉的精神品质的可贵,感天动地;也使哀痛情绪更加浓郁。
4.[解题思路]本题是探究性试题。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但最好不要两方面都说;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好,可以从情理方面来说;不好,可以从落入俗套等方面来说。[参考答案]示例1:好。(1)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年轻部长的一声“爹”,实实出乎读者意料;但细读前文,会发现有多处伏笔,如副部长看到老汉时的“皱眉”“叹气”,就是一个儿子面对倔强的父亲时无可奈何的表现,而副部长告辞时,老汉“含笑望着他下山”,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表露无遗。(2)令读者内心为之一颤,令父子俩的形象陡然更加高大。贵为副部长的儿子不以权谋私;战斗在恶劣环境下的父亲不“父凭子贵”,抱病上山,最后死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
示例2:不好。(1)虽然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但有这种结尾的作品太多,这种方式太滥,不免俗套。(2)老汉究竟是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战斗,还是在为儿子的个人利益战斗?让人难以言表。如此结尾,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