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二胡教学的思考之——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入手

2014-01-14文/张

乐器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二胡音乐艺术

文/张 昭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音乐文化事业呈现出了绚丽多姿的发展态势。随着昆曲、古琴、蒙古长调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等艺术门类被列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植根于民族本土的文化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保护,这些原生态音乐元素的“加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无限的东方神韵。与此同时,艺术家们还将国外的音乐元素巧妙地揉进本民族音乐中,构思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不仅延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也提高了民众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品位。

作为专业院校的一名二胡教师,担当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二胡专业人才的重任。就民族器乐而言,教师也应结合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从授课观念、思路等方面与时俱进,既要秉承传统,又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学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严格要求技术技巧之余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对研习音乐产生极大的动力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针对他们学习成长的每个阶段及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积极倡导音乐的美学功能,使学生逐渐从心灵深处对音乐产生共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但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不免会将重点放在解决某个音的音准、某个高难度技法的演奏等缺少趣味性、启发性的单一模式中,从目前看来,这些授课方式似乎已经不适用于思维活跃的九零后孩子了。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在近些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就二胡的发展而言,可谓是日新月异、百花齐放,各大专业院校以及地方基层上的二胡老师们都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培养二胡事业的接班人发挥着光和热。但这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观念滞后、方法陈旧的教师,他们似乎没有搞清教学本身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除了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学生演奏时出现的音准、节奏上的问题之外别无其他,以至于无暇考虑音乐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什么,音乐陶冶情操的功能何在。虽然音乐需要从“形式”做到“精准”,可一旦脱离生活、脱离实践、脱离情感,这样的艺术教育便只剩下了机械和乏味。

所谓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其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尤其是音乐教育,就更是应该给学生创造美的艺术体验和享受。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生活上既是如此,那么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又怎能忽略掉呢?——趣味是音乐的原动力,趣味丧掉,音乐便成了无意义。令人忧虑的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正悄然蔓延,很多音乐院校的学生显然没有理解学习音乐的目的,他们正在对音乐失去热情,甚至出现了“麻木”状态,这种麻木不单单来自对音乐的不理解,更是一种从心理感知到语言行为,对生活中“美”的漠视。相比而言,一些业余爱好者对二胡的热爱、对音乐的向往却大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记得在一次考级现场,有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激动而兴奋地演奏着他们手中的二胡,她们的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不时地摇摆着,虽演奏本身还很不娴熟,但她们“美”在其中,完全静心享受着自己的音乐世界,此时此刻,音乐的功能似乎发挥出了它最大的限度。因此,我认为教师先不必在技术技巧上操之过急,或可从培养音乐审美趣味入手,等学生具备了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后,提升其音乐水准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艺术趣味的培养

在一次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多视角下的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专题讨论会上,来自北京博物馆学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鹏先生的发言令我记忆深刻。他把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术思想中的“仁”和“艺”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强调了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从而使“技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一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价值的作品时,表现出了无动于衷、不屑一顾的态度,丝毫没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生命与内涵。张鹏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尊崇感’,只有当他们怀着一种冲动、一种挚爱、一种尊敬和一种崇拜的心去体验艺术、欣赏艺术的时候,艺术才会给他们内心带来愉悦,带来‘美’的感受。”

一位美学大师曾经说过:“美学就是一种欣赏。”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找不到练琴方法,不会练琴。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及时发现作品独有的音乐语言,对每个音、每一弓的处理表现出了茫然和不解。

所谓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等,其中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不同的节奏组合会带来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大家熟知的《葡萄熟了》这首二胡作品为例,这首作品欢快、热情、喜庆,为了突出新疆少数民族本土的歌舞特色,作者多用后半拍、切分等节奏型相互交替,极富新疆舞蹈的动感。诸如此类新疆风格的二胡作品还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移植)、《天山风情》、《第三二胡狂想曲》,在拍节上更是复杂多变,2/4、3/4、6/8、7/8、10/8交替出现,正因为有了这些复合节奏,音乐才更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可见,掌握节奏的律动是演奏好这些作品的关键。但在日常的授课当中我发现,学生拿到谱子后,多数都是急于演奏音符,恰恰忽视了节奏型存在的意义,时常演奏在“律动之外”,音乐语句含糊不清。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学生盲目、机械的练琴模式造成的,他们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去注意细节和思考的方式,缺乏音乐鉴赏的能力。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为教师,应适当的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比如:

1.示范演奏,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揣摩演奏技法,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

3.提出问题,“哪遍好?哪遍不好?好在那里?不好在哪里?”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演奏的忠实听众;

4.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加深音乐感觉的体验,提高演奏的兴趣和热情。

欣赏与创造

没有喜爱就没有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诞生艺术。

二胡演奏要有二度创作,将作曲家笔下的音符幻化成为灵动的音乐是演奏家们的创新。而作为音乐教育这个课题来说,培养人才的模式也要有创新,不仅仅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不一样”,而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化、提炼,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形式。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科技要创新,文艺也要创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作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摇篮,多年来一直秉承“仁爱、诚信、博学、精益”的办学理念,把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感、富有创新精神、能够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人才,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这种“内涵式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一脉相承,没有热爱、没有欣赏,就没有创造的原动力。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其著作《我和艺术》中阐述了欣赏与创造的关系:“创造与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她瞬息万变、扣人心弦,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艺术的创造力绝不仅仅限于外部形式,更多的是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尽情品味和享受其中的美妙。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茫茫宇宙中无穷无尽的生命。而如今艺术院校里的学生,他们的艺术灵感又来自何方呢?有些学生之所以面对美丽的事物反应迟钝,正是由于他们长期封闭在技术技巧的世界里,除了专注“打磨”手中的乐器,无心顾及其他了。灵感之花得不到充分地滋养,使他们在面对音乐、面对手中的乐器时,已无法产生内心的冲动,最终只能局限在一个模仿者的位置。

艺术是阅历、情感、思维、实践的完整体现,而欣赏与创造力恰恰是在不断的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就我个人的艺术经历来说,每一次的舞台演奏都是自我锤炼、自我评价、自我创造的过程,这样看来艺术似乎触手可得,因为我会用全部的情感去塑造音乐,去展现艺术,仿佛艺术就在我的周围。而艺术又是高不可攀的,它需要一个人用毕生的精力来学习它、体验它、感悟它。我更觉得孔子“游于艺”的美学思想是一种纯粹的、广博的、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

二胡从刘天华、阿炳时代到现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光景,从众多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我们好像依稀能感受到每个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期盼,《病中吟》《二泉映月》《豫北叙事曲》《翻身歌》《长城随想》《一、二、三、四狂想曲》《火》等等,无一不是在诉说内心的渴望,达到情感与音乐的共鸣。二胡教师们不妨在教学中换个角度,尝试让学生从艺术鉴赏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力,一点点发掘其潜在的音乐感知、内心听觉、审美体验,让美的感悟激活内在的心理机能,从而达到“感于物而动”的效应。

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及培养办法

二胡的迅猛发展还要归功于二胡艺术家、教育家们超前的思维、睿智的眼光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样,二胡教学也要顺应文化的发展,历史的进程,既要保留传统民间的师徒制的授课模式,又要将开放性、发展性的眼光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理念中。教学的意义不能仅停留在“一对一上课”这一简单的概念上,而应该构建一个立体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视角、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曾经提出了“多模式教学”的观点,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多角度、多形式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内外兼修,在磨练技术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

对于专业二胡学生来说,在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极其关键的,这对于他们今后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粗浅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1.重视传统乐曲及带有地方风格特色的乐曲的学习,不仅仅学习演奏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和音乐内涵,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2.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教师应摆脱“闭门造车”的授课观念与授课模式,将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实践调动起来。比如开设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艺术课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多元音乐的大家庭中去。

3.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正确认识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例如,不同风格的作品用不同的演奏情绪、演奏力度、演奏技术,并能够加入自己的想法,让演奏出的音乐更富有生命力。

培养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优秀音乐艺术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在教学与实践中多学习,总结方法和经验。将乐器演奏与人格培养紧密结合,实现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二胡音乐艺术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思乡(二胡短曲)
纸的艺术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