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志愿者体现着群众的文化自觉

2014-01-13游楚丹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群众

游楚丹

摘 要:文化志愿者是新形势下的新事物,是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自觉。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2

志愿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它是由一些领域“义工”演变发展而来,它一直活跃在诸如体育、展会、大型社会活动之中。但是文化志愿者这个字眼或者叫团队,却是最近几年在文化领域新出现的。如今,文化志愿者的身影与活动到处可见,文化志愿者的形象与信誉受到普遍地赞誉,文化志愿者已经成为文化领域特别是群众文化和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一支庞大而又充满活力的新军,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就社会大多数领域而言,对文化志愿者的了解还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大力地宣传文化志愿者,大力地推介文化志愿者。

一、文化志愿者,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志愿者首先是由“义工”面貌出现的,在欧洲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但早就存在而且也很普遍。在我国出现的就比较晚,特别是文化志愿者的出现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过去很长时间里,有些“志愿者”或者志愿者团队的活动,是通过“被志愿”而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和经济基础有关,也与群众的文化自觉有关。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自觉。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国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从来没有忽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促进改革开放,来确保改革开放的方向。从几个文明决议的通过,到文化产业的提出,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目标的确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形成,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文化自觉的认知。有了这个认知,就会产生文化自觉的一系列行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几个文明建设获得成效,不但经济快速地发展,各项文化事业也在快步地跟进,人们参与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等的文化自觉也在逐步提高,这就有了文化志愿者生长的环境与行动的动力。文化志愿者这个人群才能由以前的被服务变为要服务、去服务。

一个文化志愿者或者说一个文化志愿者团体,它既区别专业文化团体下基层服务,也区别于文化产业的优惠活动。它的基本宗旨当然是用团队的力量、奉献的爱心、自身的特长,无偿地、真诚地、不惧辛苦的去服务文化、去传播文化。

如今,文化志愿者行动正在蓬勃地兴起,壮阔地展开。文化志愿者的足迹已经踏遍祖国各地,他们或以“春雨工程”去送欢乐、送温暖;他们或以“传承行动”去普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意义;他们或以“义工”形式忙绿在图书馆、博物馆、少儿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志愿者正在文化服务中实现“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自身价值;文化志愿者正在文化服务中展示自己优秀的品德及艺术才华。这一内涵深刻的价值定位,这一双向共赢的志愿者理念,本身就是现代文明才能出现的事物,它当然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也当然是文化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 文化志愿行动,吸引着各界的参与

毋庸置疑,人民群众是文化的首创者、人民群众是文化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由人民创造与推动的群众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孕育、产生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厚土壤。无论是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还是其他形式的文学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群众文化的原始创造与升华之中。如果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出与不断完善更加体现了人民群众文化的主体性,人民群众有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权利。那么,文化志愿者的出现及发展就使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升华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为文化奉献的层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志愿行为已经越来越能吸引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文化志愿者的行列越来越壮观,文化志愿者的活动越来越丰富。

纵观各个地方的文化场所、文化活动,随处可见文化志愿者及文化志愿者团队的身影。你可以看到: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协调全国各省区市优秀文化资源,造福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春雨工程”既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自2011年开展以来,对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起到的积极作用。文化志愿者们通过“大舞台”“大展台”“大讲堂”的形式,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美术、摄影及其他展览、文化艺术讲座等文化志愿服务送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你可以看到:世博会、园博会以及各个展会中,文化志愿者既为广大群众送上一首首优美的歌、一个个柔曼的舞、一幅幅生动的画,也为来自各个文艺团体的艺术家细心地帮助、热情地服务;你可以看到:在一些城市的社区,文化志愿者献出自己收藏的图书、物品,腾出自己私有的房屋,为本社区创办志愿者儿童图书馆,志愿者老年文化活动室,这些过去被服务的人们变成了服务他人的人。这些文化志愿者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足,让孩子、老人及社区居民从中受益,起到活跃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文化素质的作用。

文化志愿行动,吸引着各界的广泛与积极地参与,文化志愿者越来越体现出促进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建设的价值;文化志愿者也越来越被社会承认、被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重视;文化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协会、有了自己的节日。文化志愿者已经形成了规模并以梯队形式递增。

由政府主导的“春雨工程”,由文化部门牵引的“传承行动”,由私人创办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不但搭建起内地与邊疆地区沟通的桥梁,也让广大群众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在文化志愿者各项活动中,在多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中,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事业也会得到繁荣和提升。

三、 文化志愿者,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虽然文化志愿者在兴起、在发展,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地重视的程度不同,认识的程度不等,宣传的力度不够等原因,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对文化投入相对较少,文化资源开发的较慢,文化活动也自然相对冷清,文化志愿者缺乏服务的环境及平台,文化志愿者人群的数量也就出现差异。还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地方、有些人还打着文化志愿者的招牌索取个人利益,进行损害文化环境和文化本质的事情,这就需要进一步地整合与规范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志愿者团队,也有必要改变一些地方“被志愿”、“假志愿”的现象,让文化志愿者行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如何达到上述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其一,加强文化志愿者活跃地区与薄弱地区的交流,让活跃地区更多的文化志愿者走近薄弱地区,送方法、送经验,去影响那里。其二,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让有热情、有奉献精神但缺乏文化素养的志愿者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三,规范建立文化志愿者注册系统、电子档案和文化志愿者服务数据库,以此来实现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与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完善文化志愿者体系,把人们的热情与文化自觉转化为有效的资源,更好地推动和传播文化的力量。

总之,文化志愿者是新形势下文化领域的新事物,是群众的文化自觉。相信它会鲜活地存在、逐渐地壮大,它会有力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群众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