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爱陌生人》看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特征
2014-01-13徐进等
徐进等
摘 要:笔者先从整个后现代文学背景以及该时期的英国小说创作背景为切入,对麦克尤恩的作品做出一个大致的评价;接着,以其早期代表作《只爱陌生人》为核心,探讨该作品中体现出的关于作者的写作风格及行文征候,解析麦克尤恩小说的后现代创作特点。
关键词:后现代;极端人格;象征性
作者简介:徐进(199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本科,研究方向:外国文学。王楠(1992-),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浙江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本科,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1
一、后现代文学中的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长篇小说《只爱陌生人》、《水泥花园》和《赎罪》等,常被评论界与同时代的马丁·阿米斯和巴恩斯相提并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揉入整个后现代文学的大话题中进行讨论。
且从这两个视角粗略审视伊恩:首先,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比,麦克尤恩仿佛刻意营造一种带有张力却保持通俗的创作格调,以便游走于畅销书市与严肃文坛的模糊地带;毫无疑问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和《十又二分之一世界史》、马丁·阿米斯的《伦敦荒野》和《时间箭》都是被认可为形式新颖的严肃文学作品,然而麦克尤恩的作品不时被学界质疑是否能划入纯文学领域。其次,二十世纪以来,英国文学一直以摆锤姿态往返交替于保守与突破之间,而当时占据文坛主流的美国文学和拉美文学却始终以极其迅猛的爆炸势态,向极端反叛的叙事技巧和荒诞理念深掘,相比之下,该时期的英国文学在先锋性上并不显著,直观上既没有美国文学的疯狂碎片,也没有拉美的离奇魔幻,甚至在刻画极端题材时也会显得略带含蓄。这一特征也同样体现在麦克尤恩身上,伊恩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种创作的保守性,他并未在叙述技巧与文本形式上傾注太大的心血,除了《赎罪》外,其他作品几乎不涉及“元叙述小说”成分。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他在题材和笔触上,又带有浓厚的叛逆特质,他的后现代性是通过风格而非形式体现出来的。
二、《只爱陌生人》的后现代性质
1、小说题材的极端化
畸恋与虐杀是麦克尤恩在《只爱陌生人》中重点发挥的素材,被认作早期“恐怖伊恩”的典型作品,尽管都涉及跟踪、血腥、暴力、扭曲方面的内容,但一点也不会给观赏者造成恶心反感、恐怖紧张的。相反,麦克尤恩有意将阴暗人性处理成迷狂之美,在一种清凉而淡漠的叙述口吻中,人物的展现是浓烈且模糊的:在苍白的形象中,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斑斓的不安,情节在一种保持警惕的疲惫感中推进,逐渐诱导出一种残虐的香艳、颤栗的瑰魅、狂喜的沉沦。即使是描写罗伯特夫妇奸杀科林的段落,也充满了这种迷离美感:在接下来的整个夜里,她不断听到呜咽和哀告,还有突然的喊叫,梦到几个人形扣锁在一起并且在她脚下翻滚,在血泊里翻腾,欣喜若狂得大喊大叫。
可以从看到,作者极其擅长在禁闭与释放的人物心理暗示间叠换场景,情节仿佛由独幕剧平凑而成的,充满缱绻庸碌的旅馆房间、午夜陌生城市的神秘街道、隐蔽而怪诞的小酒吧、夕阳渐暗的陈列室;在几个棱镜般相对独立的环境设置中,彼此拥呼又推诿,相互映照又割裂,反而造成了延绵不绝的整体韵调。换而言之,作者对零散片段的粘合是以基调的和谐为过渡,以自身幽灵般的介入成分作衔接而完成的,削弱了文本的跳跃性带给读者的不适感,但不免陷入情绪的单调。
2、人格化处理及互文性质
如果说现实主义擅长刻画“典型人物”,那么麦克尤恩塑造的可被称为“极端人格”。《只爱陌生人》中的人物大多并不具备一个完整且浑圆的人性全貌,作者着力展现的只是一个个象征性的人格,科林夫妇和罗伯特夫妇各自都只表现出了单一的性格色彩,如同作者手中的四张交替罗列的纸牌,分成强弱两股势力---狩猎者和猎物,两股势力之中又用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分化。文中对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的罗伯特有大篇幅的心理分析,这种分析不是直接的内心独白或作者介入,而是借人物谈论生平的话语,展现罗伯特自幼被“父权”影响及对女性暴戾的态度的成长根源,末尾也以卡罗琳的陈述交代了阴谋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
小说展现的方式既有几丝“变格派”侦探文学的诱导意味,又似乎想像法国新小说派那样维系纯粹的冷静描写,在阴森和情欲交织的气氛渲染上显示出较重的“匠气”,人物的人格特征在寥寥铺陈的情节中以一种始终带有疏离意蕴的象征感,踯躅恍惚地延伸。现实主义作家极力要博取读者的熟悉与共鸣,而麦克尤恩似乎有意要割裂常规生活与读者的距离,以陌生为新鲜源泉、以扭曲为刺激因素---不妨将这种选材和处理方式理解为对麦克尤恩“荒诞”的一种个性化发掘。
结语:近年来,麦克尤恩一直以较为显眼的地位活跃在文学界,新作也接连不断地亮相于市场。随着麦克尤恩思想的成熟、社会责任感的增进,以及整个后现代文学激进浪潮的渐去,作者在中后期也渐渐摒弃了早期的叛逆风格,笔调趋于现实化,也鲜少再触及极端、扭曲、灰暗的题材。然而,其最为人熟知,也为评论界所津津热道的作品,几乎都是早期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因为这批作品,极大程度地体现出了作家旺盛的笔墨渲染能力及充沛的创作热情,带有二十世纪后半叶文学的浓烈气息。
参考文献:
[1] [德]彼得·科斯洛 后现代文化[M]. 北京:中央编译,2006.
[2] [美]Fredric Jameson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英]伊恩·麦克尤恩 只爱陌生人[M].冯涛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