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

2014-01-13魏彩铃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课程

魏彩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1. 问答式教学。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类型。其特点是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等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 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讨论型教学方法能充分显示教师的创意造境的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其特点是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出一些背景材科,让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3. 鼓励式教学。这种教学类型是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见解或不同评价。当学生在这方面倾向性不断增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价值方面有自己较稳定的“标准”,审美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应尊重、保护、引导、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提升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特审美能力。

三、营造学习氛围,感悟艺术魅力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体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同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灵活运用影像、范画以及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他们主动检索美术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互动交流。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改变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信息技术为艺术欣赏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和多形式的评价方式,使美术欣赏的重点从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检索、获取、选择、阅读信息,对艺术作品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学生通过过程性地学习,掌握了处理艺术信息的方法,提高了鉴赏的能力,构建了自我艺术认知体系,形成了自己欣赏的方法,最终解决了因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方法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美术篇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