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情观察
2014-01-13
科技舆情观察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Horizon2000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接下来,“罗塞塔”将开始对彗星表面进行绘图,对其质量、引力场和形态等进行探测。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科学家还将选择一个合适的着陆地点,并计划于今年11月11日,向彗星投放一个名为“菲莱”(Philae)的小型着陆器。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发射升空,曾多次飞掠火星和地球,利用行星的引力场进行加速。随后,由于远离太阳难以给太阳能板充电,“罗塞塔”探测器进入了长达31个月的“深度睡眠”状态,直到今年1月份才被唤醒,它目前距离地球大约4亿公里。
三、媒体声音和观点
“罗塞塔”是人类首个近距离环绕彗星飞行的航天器,开启了真正的科学任务,开始测量一些东西,去真正地分析彗星,了解它的历史、它在太阳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可能会破解一些奥秘,来回答多个问题,例如有关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水的来源甚至是生命的起源。
复杂而精巧的迂回借力飞行路线是“罗塞塔”号设计的精妙之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上还携带有一颗重约100公斤的小型着陆器——“菲莱”。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是一大关卡,最难的还是“菲莱”号小型着陆器在彗星表面的着陆。
“罗塞塔”跟目标彗星的近距离使得其可以清楚地拍下彗星的表面。等到探测器在彗星登陆之后,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获取更多关于该颗彗星的数据,进而了解彗星的组成成分以及太阳辐射对其产生的影响等信息。
观察二:我国决定在北上广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上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决定表示,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根据决定,不服国务院行政部门裁定或者决定而提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知识产权法院对相关案件实行跨区域管辖。在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的3年内,可以先在所在省(直辖市)实行跨区域管辖。
决定同时指出,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市的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的上诉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上诉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三、媒体声音和观点
作为改革探索的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将积极探索对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实行省(直辖市)域内集中管辖,认真总结跨区域整合审判资源和审理案件的经验,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法院职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是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需要,是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水平的需要。”早在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上就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因此,此番《决定》被视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春田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尺度不统一;二是知识产权授权和确权案件久拖不决和循环诉讼;三是高端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案件直接决定了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水平和国际形象。可以以这三个法院为基础,跨省管辖辐射周边地区,为将来设立最高司法水平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打下基础。
观察三:浙大研发“意念控制”机械手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8月25日,浙大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与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应用课题组”宣布:在前期猴子意念控制机械手等研究基础上,完成了国内首次在病人颅内植入电极用意念控制机械手的实验,病人只须动动念头,机械手就能完成高难度的“石头、剪刀、布”运动。这一在全球相关领域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意味着虚幻的意念已经可以精准捕捉,表明在全国脑机接口研究领域中浙江省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是课题组在前期动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将脑机接口成功用于人,破译人脑信号,并建立了信号对机器的准确传递的研究模型,对临床上因中风、脊髓及肢体神经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人)以及其他神经肌肉退化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运动功能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是在患有复杂性、难治性癫痫病症的患者身上进行的。医生监测发现,患者在观察屏幕上的“石头,剪刀,布”示意图时,只要用手指完成脑海中想要做的动作,机械手就会同步完成上述活动,吻合的准确度达到约80%。
三、媒体声音和观点
这一研究,使得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已基本达到世界最高层次。研究脑机接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脑机接口这一新技术,实现人脑对外部机械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临床上因中风、渐冻人、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等其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目前国际上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让人向往。一旦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可以增强和扩展正常人的生理机能。
这是中国脑机接口研究在运动功能重建应用上的重要进展,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项技术将令肢体瘫痪、截瘫、外伤截肢等多种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从中受益,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重建肢体运动功能。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提升机械手抓握精细物体、不规则形状物体的准确度。
此次研究着重于重建人体运动功能,这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类因自身活动受限(如瘫痪、肌肉萎缩、截肢等)而无法完成一些日常基本动作所带来的困扰,更可在康复医学、军事工业、智能化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观察四: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举行
一、主要内容
8月26~28日,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创造无限机会,打造新时代经济引擎”,议题涉及移动互联、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云计算、可穿戴设备、智能交通、智能电视、O2O等多个领域。闭幕式上公布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榜单,其中腾讯公司排在榜首。互联网百强榜单前5位的企业(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搜狐)收入占到所有上榜企业总收入的56%,利润占到69%,而流量占到了74%。
中国互联网大会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光芒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年度盛会。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设置和议题选定历来紧扣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围绕中国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是业内人士梳理中国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大会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作用和纽带功能,为政府官员、业界领袖、专家学者、中小企业主、草根创业者、媒体朋友以及关心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广大网友搭建交流平台。自2002年大会启动至今,中国互联网大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二、媒体声音和观点
2014年是中国正式连入国际互联网国际专线20周年,本次互联网大会意义非凡。大家对中国互联网经过20年快速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不吝赞美之词,对中国互联网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再创奇迹寄予厚望,并呼吁全体中国人做好准备迎接互联网对商业、生活、社会等方方面面即将产生的深刻变革。
近10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行业间跨界融合步伐加速,许多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影响下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缔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紧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和整体部署,互联网正掀起新一轮变革浪潮。网络安全成为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厂商最关心的话题。
新时期新形势下,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目标,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加强与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观察五:我国将开展近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
一、主要内容
科技部通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部署了“我国近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重点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计划用5年时间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项目将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海洋生物类群,如原核生物、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等,在准确形态鉴定的基础上,系统并规模化地获取DNA条形码序列。建成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形成一套海洋生物鉴定识别的标准体系。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亟需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充分认知,对物种的准确识别是其中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生物分类系统学研究的中心和基地,研究门类齐全系统,建有亚洲馆藏量最大、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了78万余号海洋生物标本。
二、媒体声音和观点
目前我国专业的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团队规模有限,依靠传统经验为主的海洋生物形态鉴定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科研、海洋经济和管理的需求。因此,DNA条形码作为新兴的物种快速准确鉴定的方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NA条形码资源库作为一个资源统合与共享的平台,其构建迫在眉睫。
对海洋物种的准确识别是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形态鉴定方法有较大局限性。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海洋生物,为每一个物种做一把“尺子”,这就是DNA条形码数据库的作用。数据库形成后,海洋生物将有自己的“分子身份证”。
项目通过DNA条形码资源库的构建,可为海洋生态学、海洋分类学和海洋生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资料,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将在海关检测、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其它科技舆情热点:
1.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启动(人民网、科技日报、凤凰网)
2.中国研制成功燃气监测系统0.05秒“嗅”出安全隐患(新华社、中国网、南方网)
3.国产卫星为地震排查提供大量科学依据抗震救灾需科学技术支撑(新华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
4.我国首个抗埃博拉病毒药物获批(人民网、光明网、科技日报)
5.河北研发出“智能快速计量充电站”助推电动汽车推广(人民网、新华网、科技日报)
6.中国成功攻克直升机风洞试验自动配平技术(新华网、参考消息、中国日报)
7.我国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枢椎置换手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凤凰网)
8.科学家首次利用体外细胞培育出完整的活体器官(人民网、科技日报、科技网)
9.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创业投资子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人民网、科技日报、中国日报)
10.我国学者提出“精灵反弹暴涨模型”解释宇宙起源(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