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叶榕树提取物急性毒性及身体依赖性实验研究①

2014-01-13冯燕云胡银婷吴广勇赖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气根细叶药组

冯燕云,胡银婷,吴广勇,赖术

(1.右江民族医学院影像医学本科2010级学生,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bswaterair@163.com;2.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本科2010级学生,广西 百色 533000;3.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2009级学生,广西 百色 533000;4.右江民族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西 百色 533000)

榕树是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植物的总称,全世界有1 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1],细叶榕(F.microcarpa)为其中之一。文献[2]记载,细叶榕为常用中草药,以气根、树皮、叶芽入药,具有祛风活络、除湿消肿、清热解毒、抗毒消炎功效,治支气管炎、痢疾、跌打损伤、风湿、骨折等,以民间应用为主。目前主要是细叶榕化学成分研究报道[3-4],程辉等[5]报道细叶榕(叶、枝、气根混合水提物)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国外学者从小叶榕气生根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构新颖的三萜类成分,并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6]。这些研究表明细叶榕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细叶榕毒理学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本课题对其水、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身体依赖性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细叶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新鲜细叶榕树枝及树叶、气根,2012年8月采自右江民族医学院院内,经我院韦斯军主任中药师鉴定。纳洛酮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0526),95%乙醇溶液。

1.2 药物制备 细叶榕水提取物:新鲜细叶榕树枝、树叶、气根分别切细后水提取(煮沸1h,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至每1 ml溶液相当于5g生药。细叶榕醇提取物:用95%乙醇浸泡24h,滤液采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挥发至无乙醇味(检测不含乙醇),配成每1ml溶液相当于5g生药。实验时水、醇提物溶液浓度为1ml溶液相当于5g生药,能通过小鼠灌胃针头。

1.3 动物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10只,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动物及饲料均由右江民族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为:SCXK 桂2012-003。

1.4 实验方法

1.4.1 预实验 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为正式实验提供依据。将70 只小鼠随机分为7 组,每组10 只,雌雄各半,灌胃前禁食不禁水16h。给药组:以小鼠灌胃可承受的最大体积(每10g体质量0.4ml)1次灌胃给细叶榕水、醇提取物(共6组:细叶榕叶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枝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气根水及醇提取物),给药后常规饲养,观察3d。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方法同给药组。结果小鼠全部存活,因此,无法测出细叶榕提取物的LD50,提示各提取物毒性很低,是较安全的,故测定细叶榕水、醇提取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7]。

1.4.2 最大耐受量测定[7]取小鼠70只,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给药组(共6 组:细叶榕叶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枝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气根水及醇提取物)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于禁食不禁水16h后灌胃给受试药物。给药组,每次每只小鼠按0.4ml/10g 分别灌胃给予细叶榕水、醇提取物,共给药2 次(间隔8h),每次用药剂量为200g/kg(生药),2次总剂量为400g/kg(生药);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次每只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相同容积生理盐水,共给药2次(间隔8h)[8],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给药前称重,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反应情况,第1日观察3次,以后每日观察2次,连续观察14d,记录动物皮肤、毛色、呼吸、中枢神经系统、自主行为等,每隔两天称重一次。实验结束时对小鼠进行尸检,解剖观察其心、肝、脾、肺、肾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变化。

1.4.3 小鼠催促戒断试验[9]取小鼠7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给药组(共6组:细叶榕叶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枝水及醇提取物、细叶榕气根水及醇提取物)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细叶榕提取物组采用递增给药法(按0.2ml/10g,0.3ml/10g,0.4 ml/10g 递增给药)每日灌胃给药2 次(9:00,17:00),连续给药9d。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第10d仅在上午9:00给药1次,末次给药2h后给予纳洛酮(4 mg·kg-1,皮下注射)催促。观察60min内各组小鼠跳跃次数及催促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毒性反应情况 第1次给药后,立即观察,给药组小鼠在给药后4h内未出现叫声异常、震颤、惊厥、运动失调、流涎、呼吸困难、腹泻等现象;第2 次给药后给药组小鼠表现同上。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后无异常反应;继续观察14d,每天观察2次(08:00和20:00)。在观察的14d中两组小鼠均未出现叫声异常、震颤、惊厥、运动失调、流涎、呼吸困难、腹泻等现象,给药14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情况。

2.2 给药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停药后各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均正常逐渐增加,并且增加幅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细叶榕水及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反应不明显。

表1 细叶榕水、醇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前后动物体重变化 (±s,g)

表1 细叶榕水、醇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前后动物体重变化 (±s,g)

组别 n 给药前 给药后第3d 给药后第6d 给药后第10d 给药后第14d细叶榕叶水提取物组 10 26.62±2.73 28.08±2.74 30.09±2.66 31.79±2.14 33.72±1.78细叶榕叶醇提取物组 10 26.50±2.21 28.27±2.86 30.65±2.74 32.43±2.37 34.14±1.95细叶榕枝水提取物组 10 27.25±2.81 30.51±3.06 32.22±2.75 33.79±2.31 35.21±2.19细叶榕枝醇提取物组 10 25.50±3.08 28.99±3.88 30.50±3.77 32.30±3.11 34.27±2.37细叶榕气根水提取物组 10 25.39±2.16 27.87±2.84 29.91±2.80 31.66±2.41 33.52±1.97细叶榕气根水提取物组 10 26.27±1.91 28.35±2.67 30.45±2.41 32.35±2.19 34.07±1.82细叶榕生理盐水对照组 10 25.26±2.44 28.57±2.87 30.71±2.76 32.49±2.28 34.46±1.92

2.3 内脏结构观察 实验第14d称重小鼠后逐只处死并解剖,肉眼观察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卵巢、子宫、精囊、前列腺、睾丸、胃、肠及胸腔、腹腔,各器官均未出现体积、颜色、质地明显改变,说明细叶榕水及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反应不明显。

2.4 小鼠催促戒断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提示,用纳洛酮催促后各组小鼠均无跳跃反应,催促前后体重平均变化率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2。说明细叶榕水及醇提取物本身无身体依赖性。

表2 小鼠催促戒断试验结果 (±s)

表2 小鼠催促戒断试验结果 (±s)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a:t=1.17,b:t=1.15,c:t=1.70,d:t=0.19,e:t=0.11,f:t=1.44,P 均>0.05

组别 n 跳跃鼠数 跳跃次数 体重变化百分率细叶榕叶水提取物组 10 0 0-2.83±1.51 a细叶榕叶醇提取物组 10 0 0-1.36±1.90b细叶榕枝水提取物组 10 0 0-1.23±1.35c细叶榕枝醇提取物组 10 0 0-2.05±1.32d细叶榕气根水提取物组 10 0 0-2.20±0.99e细叶榕气根醇提取物组 10 0 0-1.41±1.24f 10 0 0-2.15±1.04细叶榕生理盐水对照组

3 讨论

以小鼠灌胃可承受的最大体积(每10g体质量0.4ml)1次灌给细叶榕水、醇提取物,给药后常规饲养,观察3d,结果小鼠全部存活,因此,无法测出细叶榕提取物的LD50。最大耐受量实验中细叶榕水、醇提取物每次用药剂量为400g/kg(生药),2次总剂量为800g/kg(生药),停药后各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均正常逐渐增加,并且增加幅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未见实验小鼠有毒性反应,肉眼观察主要器官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细叶榕水、醇提取物毒性低,安全性较高。纳洛酮催促后各组小鼠均无跳跃反应,催促前后体重平均变化率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即纳洛酮不能引发细叶榕水、醇提取物组小鼠的戒断症状,提示细叶榕水、醇提取物本身无身体依赖性,即无成瘾性。初步研究表明细叶榕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1] 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榕树种群变化与环境的关系[J].环境科学,2002,23(5):29-34.

[2] 张丽霞,管志斌.西双版纳药用榕树资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2):60-62.

[3] 牙启康,卢文杰,陈家源,等.榕树须活性部位的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6):995-997.

[4] 江蓓,韩伟立,张庆文,等.小叶榕气生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2,35(6):904-908.

[5] 程辉,莫石林,韦春,等.细叶榕水提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696-697.

[6] 刘力恒,王立升,王天文,等.小叶榕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90-392.

[7]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2.

[8] 易伟国,京生,杨君.心得宁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实验[J].中医学报,2013,28(12):1838-1839.

[9] 姜建萍,刘喜华,杜秀,等.滇桂艾纳香不同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J].华夏医学,2009,22(5):808-810.

猜你喜欢

气根细叶药组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紫芸英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细叶亚菊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其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杀虫活性研究
咏柳
榕树气根引导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校园里的那排树
树冠最大的树
大榕树和小果树
试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的配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