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施引期刊多属性描述的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

2014-01-13郭强赵瑾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郑州4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军事运筹教研室合肥300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值影响力次数

●郭强,赵瑾(.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郑州4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军事运筹教研室合肥3003)

基于施引期刊多属性描述的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研究

●郭强1,赵瑾2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郑州450001;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军事运筹教研室合肥230031)

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多属性描述

希望在论文影响力描述中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差异。在对施引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由论文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所表示的论文影响力进行了探讨,其中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及其整体影响力是建立在施引期刊影响力描述体系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应的论文影响力分值的分布情况也进行了考察。

由于论文的被引次数与学术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使被引次数成为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侧面反映,而且随着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被引次数的获取更加便捷,因而在对论文学术影响力进行描述时,论文的被引次数能够作为对其影响力进行反映的基本指标,从而使建立在被引次数基础上的相关复合指标也具有了合理性的基础,所以在指标间差异性影响的考察基础上,能够纳入如论文的下载次数等下载类指标来对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多属性描述以满足指标的全面性要求,其中在多属性描述的指标选取时,需要对论文的施引期刊的差异进行体现,因为当论文被具有不同影响力的期刊引用时,论文所获得的影响力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在被引次数绝对量的基础上纳入施引期刊的不同来对施引期刊影响力表征上的差异进行体现,还需要对考虑施引期刊差异时所选取的论文影响力表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同时也需要对建立在被引次数基础上的相关指标的分布特性进行探讨,以考察所选取的影响力表征的适用性。本文希望对施引期刊影响力表征的全面性进行探讨,或者是能否在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纳入相关的期刊影响力描述,使相应的多属性描述以及论文影响力分值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对建立在被引次数基础上的相关指标进行类似的考察,由此希望对考虑施引期刊差异时所采用的论文影响力表征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1 相关性考察

在上述考虑施引期刊差异的论文影响力描述中,经验考察的结果显示:论文与其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论文的影响力分值是利用文献[1]中的影响力指标体系以及论文的下载情况得到的,同时采用施引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来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表征。由于被引类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所以在该指标体系中,仅考虑被引次数的绝对量不会改变论文影响力分值与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此时,指标体系中的其余指标分别与论文所属期刊的影响力以及论文的下载情况相关联。如果假设这两类指标与论文的被引次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那么,由于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表征需要纳入施引期刊的数量以及施引期刊影响力的大小,或者是能够与论文的被引情况相关联。如影响因子的平均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施引期刊影响因子的取值大小相对应,那么由论文的被引次数所体现的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就具有正相关性,而且由被引次数所体现的论文影响力为零时,意味着论文的被引次数也会为零,那么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也会为零,这样就能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转化为正比例关系,即单位被引次数所体现的论文影响力能够等于

将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表征由影响因子的平均值转换为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时,需要对此时的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由此从侧面检验这种调整的合理性。在这里,选取施引期刊的影响力指标分别为期刊在施引年度的影响因子与被引半衰期,期刊在施引年度的被引次数与下载次数,以及利用这些指标值分别与其在施引年度的平均值相除来得到的相对指标。[1]仍然选取2004年6月与2005年6月出版的图书情报类期刊论文作为考察对象。在CNKⅠ的镜像站版中能够得到期刊在某考察年度的总的被引次数,同时还能对各出版年度的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求和,将所得的被引次数按照其出版年度降序排列,并从考察年度开始对各出版年度的期刊被引次数进行求和,当该累计和达到期刊在考察年度被引总量的一半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出版年度与考察年度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假设考察年度所对应的时间间隔为1年,那么就能得到期刊在该考察年度的被引半衰期。同时,当被引次数的累计和只能与被引总量的一半相接近时,可以利用该出版年度与其相邻出版年度的被引次数的累计百分比进行线性近似,从而得到被引次数累计量达到被引总量一半时所对应的时间间隔。这样就能够得到论文施引期刊在施引年度的被引半衰期,相类似地也能够得到期刊在考察年度以及施引期刊在施引年度的影响因子。如利用期刊在某考察年度的被引文献列表,将该考察年度前两年出版的被引文献在考察年度的被引次数进行求和,并利用期刊在考察年度前两年的发文量,能够得到期刊在该考察年度的影响因子,在这里,仍然利用CNKⅠ镜像站版来得到上述各指标的取值,且获取时间为2011年10月。进一步地,需要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从而得到论文的各个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但由于上述指标的数量以及所选取的论文的施引期刊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利用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在对施引期刊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并且能够得到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8.391,同时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与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056以及0.039,且后者小于0.1,由此可以认为该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能够接受。另外,与最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243,0.143,0.074,0.030,0.251,0.151, 0.074,0.033),并将其作为上述施引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权重。由于从直观上,这些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那么不严格地,在假设所选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全面性的基础上,取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由这些指标的线性加权求和来得到,其中各指标值分别采用其均值化后的取值。进一步地,将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作为对论文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表征,同时也能够得到上述所选取的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在这里,仍然利用文献[1]所建立的论文影响力指标,并且考虑论文的下载情况。由于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以及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尝试对指标的主成分进行考察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在对指标进行均值化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根据指标间相关系数的取值情况,能够将指标分类为期刊类指标、论文类指标。提取两个主成分来对论文的影响力指标进行表征,在总方差解释表中,与前两个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分别为7.827以及1.598,同时前两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百分比为85.682%,再利用成分矩阵中指标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能够得到各指标较为接近的公因子方差。需要指出的是,论文的下载总量与年均下载量以及论文的相对年均下载量的公因子方差相对较小,且分别为0.700、0.680及0.704,而公因子方差的平均值为0.857,所以,当选取前两个主成分时会影响对论文下载情况的反映。利用与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以及各指标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能够得到这两个主成分及论文影响力分值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其中各指标值采用其均值化后的取值。由此,对于所选取的每篇论文而言,均能够得到该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以及论文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从而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能够得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如情报科学期刊在2004年6月出版的论文为例,可以得到该相关系数为0.307,并且只是在0.1水平下的这两个变量在总体上具有等级相关性。其中期刊的影响力指标值为期刊在其施引年度的相应取值,同时论文被学位、会议论文所引用的情形没有包含在对论文的施引范围内,其原因在于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影响力表示与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之间的可比性。另外,期刊影响力的相对指标值是由该指标的绝对量除以在其施引年度中图书情报领域期刊的相应指标值的平均值来得到,并利用期刊在考察年度或者是其施引年度的总的被引次数以及被引次数的年代分布能够得到期刊在其施引年度的被引半衰期。由于没有对施引期刊的出版周期进行区分,这意味着在所建立的施引期刊影响力描述中纳入了施引期刊的发文量,所以,对于出版周期不同的施引期刊意味着所选取的影响力指标,如施引期刊的总的被引次数以及下载次数之间的可比性,以及能够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进行求和,并由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来对论文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表征,同时,没有对施引期刊正刊或是增刊的引用情形进行区分,增刊文献的被引次数仍然包含在施引期刊在考察年度的总的被引次数内。另外,能够得到学位论文从出版至其施引年度的各年被引次数以及相应的被引半衰期,但是,由于与期刊在施引年度的被引半衰期之间的可比性,所以在这里,没有将由学位论文以及会议论文施引所表征的论文影响力纳入在内,由此能够得到期刊在其施引年度的被引半衰期,在此基础上来对所得到的施引期刊各指标值进行均值化,并利用上述指标权重进行求和来得到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以及每篇论文的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

能够注意到,上述论文影响力与其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较小的相关系数,且显著性水平没有达到通常选取的0.05或是0.01,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所以,需要调整论文范围来对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同时,论文的影响力分值需要建立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的基础上,从而通过对论文影响力指标体系的主成分进行考察,得到主成分与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论文影响力分值。但在考察论文的被引情况时,由于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影响力与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没有将前者的施引情形纳入进来,仅利用论文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来对施引情况的整体影响力进行近似地表示,但这种被引次数上的差异,会对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与其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产生影响。如对于上述选取的情报科学期刊论文而言,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的总的施引次数为论文被引总量的45.6%。另外还需要对利用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来对施引期刊的总体影响力进行反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如将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最大值作为对论文施引期刊的总体影响力的近似表征,那么对于所选取的情报科学期刊论文而言能够得到此时的论文影响力分值与其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66,并且在0.01水平下该两变量在总体上具有等级相关性。如果选取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进行求和来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表征,那么类似地会有相关系数为0.718,这两个变量也在0.01水平下在总体上等级相关。其中相对较多的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会相对较低,而相对较少的论文会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分值。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特别是当选取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之和或是影响力分值的最大值来对期刊整体影响力进行表示时,论文施引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也会具有类似的情形,所以在这里仍然采用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等级相关。

进一步地,对具有相同被引次数的论文的影响力与其施引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或者是希望利用论文施引期刊的差异来对具有相同被引次数的论文的影响力进行区分,如果仅利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进行体现,那么可以将上述选取的情报科学期刊论文,按照其被引次数进行降序排列,并对具有相同被引次数的论文进行分组,其中各分组的论文数应当使各分组中论文与其施引期刊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意义,从而需要对论文影响力与其施引期刊影响力的分布特性,以及分组中论文数量的最小值做进一步的探讨。在这里不严格地仍然选取分组论文数至少等于7,那么对于这些论文而言,由于论文数量较少,所以没有能够得到满足条件的分组,因此,采取对论文按照其被引次数进行布拉德福分区。如当分区数等于3时,核心区的论文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被引次数,末尾分区中的论文的被引次数会相对较低,而中间分区的论文被引次数也会相对较为居中,从而不严格地认为,所得的不同分区能够对论文被引次数的大小进行大致的划分。如果在这里,将所选取的论文分为3组,那么其中也仅有1个分组能够满足分组论文数的要求,并且由该分组得到论文的影响力与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8,且仅在0.2水平下该两变量在总体上存在等级相关性。但是,如果将施引期刊影响力表征由其影响因子调整为影响力分值,并以分值平均值表示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时,能够得到该相关系数也仅为0.090,对于这种弱相关或者是不能通过假设检验的情况,究其原因仍然是由于没有将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纳入到施引范围内,或者是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情况影响力的获得并没有建立在相同的被引次数基础上。如出现论文的影响力分值相对较高,而其施引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力分值的平均值均会具有相对靠后的排名。类似地,也会出现由于论文总的被引次数相对较低而使论文的影响力分值的排名相对靠后的情况。此时,如果施引情形均为期刊引用,那么,与被引次数相对较高但施引情形中期刊引用相对较少的论文相比,前者反而可能会具有相对较高的施引情况的影响力,由此,会有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偏低但其施引期刊影响力排序情况可能会相对较高的情形出现。除此之外,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的表征也需要进行调整,如选取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并对分值求和时能够得到的相关系数为0.437,并且在0.05水平下两变量之间在总体上等级相关。对于该分组的论文而言,如果也认为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的存在,那么,与上述仅对施引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求和时所表现出来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相比,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当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直观认识相一致。类似地,也可以进一步调整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的表征来尝试改进这种相关性,如选取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最大值来对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进行体现,但此时的相关系数仅为0.258,并且没有能够通过0.05水平下的假设检验,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影响力分值的最大值能够与施引期刊影响力的取值范围相对应,但是也需要对论文的施引期刊的数量进行反映,从而使对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的表示具有全面性;另一方面造成这里较弱的相关性的原因也是由于较少的论文数量,同时偏小的论文范围,也使得仅是选取分组中的论文来对具有相同或相近被引次数的论文情形进行近似,并对该情形下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期刊总体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侧面反映,所以需要进一步调整所选取的论文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所得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般性与有效性。

结合不分组时论文影响力与其施引期刊整体影响力之间所表现的相关性,如果能够认为这些经验考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其中选取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来作为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表征,那么,在对论文影响力与施引期刊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由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所表示的论文影响力等于r与其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之和的乘积,其中r能够取为1,并且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也能够由上述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描述来得到。而且对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进行求和,也能够与上述考察中利用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之和来对施引期刊的总体影响力进行表征相吻合,进一步地能够尝试对论文的影响力指标进行主成分考察,由此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以及对所得到论文影响力分值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2 影响力描述

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由于论文影响力指标中的被引类指标会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如论文的总的被引次数与其发表后三年中的被引次数以及最大年度被引次数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17和0.943,同时后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相对年均被引次数与发表后三年中的相对被引次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能够达到0.917,所以,在对论文影响力进行描述时,能够仅考虑其中的被引次数。由此将被引次数所表示的论文影响力或者是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进行求和来对论文的影响力进行侧面反映,其余的指标仍然选取在文献[1]中所建立的论文所属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相对影响因子,以及论文的下载类指标包括总的下载次数、年均下载次数以及相对年均下载次数,其中各相对指标的取值,仍然由论文的对应指标值与在2004年6月份出版的图书情报类期刊论文的对应指标值的平均值进行相除来得到。进一步地,能够对论文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考察,并由此将这些指标大致分类为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之和、论文的下载类指标以及论文所属期刊的期刊类指标。如能够注意到,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下载类指标与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之和的等级相关系数会相对较小且仅为0.376。但是在对这些指标的主成分进行考察时,由于这些论文具有相同的所属期刊,所以在这里,没有采用对指标进行主成分考察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探讨,而仍然是利用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同样地,能够在论文影响力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基础上得到指标的判断矩阵,并且能够得到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6.350,与该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339,0.216,0.266,0.069,0.041,0.069)。同时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0.070,且一致性比率小于0.1为0.056,由此认为矩阵的不一致性能够接受。在这里,将该特征向量作为上述论文影响力指标的权重,同样地在假设这些指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由于这些指标与论文影响力之间所存在的正相关性,并且如果能够认为所选取的指标具有对论文影响力反映的全面性,那么,仍然利用指标的线性加权求和来得到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其中各指标值仍然采用其均值化后的取值,其原因是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变量之间的可比性之外,对于所选取的论文影响力指标而言,均值化也能够使得指标取值均为正数,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来对指标累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论文影响力的累计分值进行考察。如将所选取的论文按照其影响力分值进行降序排列,并对论文数与对应的影响力累计分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由于相对较少的论文会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或者是影响力分值,所以能够对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在论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验,由此对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的论文影响力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从而得到论文数与论文影响力累计分值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论文数量与论文影响力累计分值之间的关系

在图1中横轴为论文累计数量的对数,纵轴为论文影响力的累计分值。可以注意到,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在论文中会具有一定的布拉德福分布特征,如当分区数取为3时,与各分区对应的论文影响力累计分值的平均值为15.279,标准差仅为0.687;各分区论文数的相继比的平均值为1.468且标准差为0.147,同时在核心区与非核心区中影响力分值累计和与论文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分别为为=3.019 0.876 和=20.588Ln -27.46。类似地,如果选取分区数为5,相应地有各个分区的影响力累计分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9.168和0.663,而各分区中论文数的相继比的平均值为1.365且标准差为0.227。由此可以认为,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论文影响力在论文中会具有一定的布拉德福分布的特征,以及意味着较少的论文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分值。同时,在图1中也可以注意到这样的趋势,即偏多的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会相对偏低,从而使得随着论文数量的增加,论文影响力累计分值的增速会下降的情形出现。然而在这里,仍然需要对论文范围进行调整,使对论文影响力分值分布情况的考察具有一般性,并提高对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的论文影响力进行检验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也能够对不考虑施引期刊差异与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因子,以及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的论文影响力排名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当不考虑施引期刊差异或者是仅考虑论文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时,仍然选取论文所属期刊的影响因子与相对影响因子以及论文的下载类指标作为其余的论文影响力指标。类似地,由于所选取的论文均具有相同的所属期刊,所以仍然利用判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来探讨指标的权重,以及采用指标的线性加权求和来得到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其中的指标值仍然采用其均值化后的取值,从而得到在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因子情况下的论文影响力分值。在上述不同情形中,分别将论文按照其影响力分值进行降序排列,那么能够得到论文的排序值以及不同情形间的论文排序值的差值(如图2所示)。

图2 排序值差值与论文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

在图2中,横轴为论文的被引次数,纵轴为对应的被引次数范围中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与仅考虑论文被引次数绝对量时的论文排序值的差值的平均值,其中的排序值是按照论文的影响力分值对论文进行降序排列来得到。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排序值差值的变化幅度会随着论文被引次数的减小而增加,当论文的被引次数较高时,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不会对论文的排序情况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在被引次数相对居中的区域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会使得论文的排序值有所上升;当被引次数相对较低时则会使得论文的排序值有所下降。如果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仅考虑论文被引次数的绝对量,相应的论文排序值的差值与论文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也会具有类似的情形。当论文的被引次数相对较低时,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对于论文的排名会具有提升作用;当论文的被引次数相对较高时,其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在总体可能也会相对较高。而且在论文影响力较高的区域,由于相对较少的论文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论文影响力分值,所以不严格地,在该区域中会具有论文影响力分值的分散性,因此,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不会对论文的排名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当论文的被引次数相对居中时,论文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在总体上会具有其分布特性,因此,当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时,具有相同被引次数的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会出现差异,那么,对于原先按照仅考虑被引次数绝对量进行排序时具有相近排名的论文而言,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对于论文的排名会具有降低作用。此外,在被引次数相对居中的区域,论文的影响力分值与在被引次数相对较高的区域中相比,也会相对较为密集,所以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变化情况会对论文影响力的排名产生较大的影响。类似地,这也能够使得论文排名的变化幅度会随着论文被引次数的减小而增加。

在这里,仍然需要改进论文施引情形的影响力表征以及调整论文的考察范围,如对于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以及仅考虑被引次数的绝对量而言,前者没有将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的引用情形包含在内,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立在被引次数基础上的不同论文影响力分值及分值排序情况之间的可比性,因此需要对施引情况的整体影响力进行体现,而不只是利用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来对施引情况的影响力进行近似地表示。同时,由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所表示的论文影响力的改变,会使论文影响力的排序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所选取的论文范围进行调整,从而使对这种排序变化情况的考察能够尽可能地具有一般性。另外也应注意到,分别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考虑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时,对于所选取的论文而言,论文影响力分值的排序情况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原因是由于在施引期刊的影响力描述中,施引期刊影响因子的权重相对较高,并且由于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是由指标的线性加权来得到,所以,在所得的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分值中,施引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会较为明显。而且在论文影响力描述中,由论文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所体现的论文影响力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权重,因此,分别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因子及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时得到的论文影响力的变化情况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而能够考虑调整施引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权重以及调整施引期刊与论文影响力指标的合成方式,从而对分别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力分值时的论文影响力的排序差异进行体现。

[1]金晶,等.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279-284.

动态·资料

苏图为小读者建“悦读园”

经过近半年的装修和筹备,2月15日,江苏省苏州图书馆“悦读园”正式对外开放。

“悦读园”是苏州图书馆专门为0至6岁的小读者设计建造的活动空间,是该馆实施“悦读宝贝”计划、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园地。“悦读宝贝”计划引进国际上成熟的亲子阅读理念,参照英国“阅读起跑线”的做法,由公共图书馆为新生幼儿及父母提供阅读帮助,开展亲子阅读,让儿童在尽可能早的年龄就开始喜欢图书并从中受益。2013年,苏州图书馆的“悦读宝贝”计划被“阅读起跑线”英国总部承认,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阅读起跑线”的成员馆。

“悦读园”由3间活动室组成,随处可见卡通桌椅、卡通玩具和儿童图画书等。馆方表示,今后在“悦读园”里将陆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听故事姐姐讲故事”、“家长沙龙”、“儿歌时间”等。

——摘自2014年2月21日《中国文化报》

G252.8

A

1005-8214(2014)04-0053-06

郭强,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理论分析及绩效评估、系统复杂度评价,已发表EⅠ检索及核心期刊文章多篇;赵瑾,男,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军事运筹教研室讲师,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多篇,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分析。

2013-04-12[责任编辑]阎秋娟

猜你喜欢

分值影响力次数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天才影响力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