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常怀“忧患意识”用好“问题意识”
2014-01-13萧惑之
萧惑之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新年伊始,愚以为须有两种“意识”,即“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更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如是说。孟子解读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引用杨万里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提醒自己“常怀忧患之思”。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坚定必胜信心,增加忧患意识已然成为国人的共识。
日前,习总书记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说明中,重笔强调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即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由此可见“问题意识”也是国情的客观反映,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更要善于解决主要矛盾,我们的工作才能圆满完成。当然,解决了老问题,还会有新问题,那就再解决新矛盾,如此周而复始,循序渐进,我们的生活也就日新月异。
我们必须看清楚,前进道路上还横亘诸多的问题。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亦不尽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和执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闲置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
纵观世象,政府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表现为“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国有企业积袭一些老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变化。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反腐倡廉一直是党内外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目前仍然存在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的问题。
用“忧患意识”观察世界,用“问题意识”改造现实,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美的结合。“忧患意识”让当局者头脑清醒,为实现中国梦“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问题意识”促践行者抓主要矛盾,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工作的重点。我们正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主要矛盾中破局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