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编”如何变为“新鲜”——浅析新编历史剧的经典之作《谢瑶环》

2014-01-13赵小军

戏剧之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历史剧评剧改动

赵小军

(辽宁省朝阳县戏剧创作室,辽宁 朝阳 122000)

近年来,以翻排复排传统剧目的新编历史剧不断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如何让“新编”变为“新鲜”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以新编历史剧《谢瑶环》为例,谈谈感想。

谢瑶环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期的御前女史。那个时候,江南权贵勾结武则天的外戚武三思一伙,欺男霸女,侵占民田,无恶不作,民怨沸腾。谢瑶环奉武则天密旨到江南微服私访,与地方恶势力斗智斗勇,最后诛杀了恶霸,惩办了权贵,并勒令他们退还了欺占百姓的农田。但是,此举却触怒了朝中奸佞,被外戚武三思一伙诬告为谋逆篡位,将谢瑶环捉拿下狱。狱中饱受酷刑,坚贞不屈,最后幸得女皇武则天明察秋毫,大义灭亲,惩恶除奸,使得谢瑶环平反昭雪。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在民间却广为流传,有的地方则被艺人用当地的民歌民谣加以传唱,所以,充其量算是野史。但是,鉴于它广泛的群众基础,国歌的作曲田汉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将民间流传有关谢瑶环传说的《女巡按》搜集整理改编为京剧版的《谢瑶环》。此剧一上演,立刻在全国引起轰动,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紧要关口,这一部好戏极大地震撼了人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凝聚了战胜困难的力量,所以,各地方院团、各剧种都纷纷翻排改编此剧。

评剧版的《谢瑶环》则是由沈阳评剧院著名导演、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茶瓶计》的改编整理者王明楼先生根据田汉先生的京剧版《谢瑶环》移植而来的,当时鉴于《茶瓶计》的影响力,花淑兰饰演了谢瑶环一角引起轰动,最后成了评剧“花派”的代表剧目。近年来,评剧名家冯玉萍继承复排了这一经典剧目。

舞台上的谢瑶环女扮男装奉旨巡视江南,体察民情,不惧强权势,严惩恶霸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江南百姓,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出于戏剧的结构需要,剧中也穿插了谢瑶环与义士袁行健的爱情纠葛。评剧的《谢瑶环》在结构、唱词上与原著保持了基本的相同之外,王明楼先生则把剧情的结尾做了较大的改动。京剧里的谢瑶环在剧中被外戚武三思一伙毒打致死狱中,评剧则修改为女皇武则天明察秋毫及时赶到,惩办了奸党武三思一伙,救下了谢瑶环,并做了件令观众戏迷大嘉褒奖的天大好事,那就是恩准了谢瑶环与公子袁行健的婚事,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鉴于结尾的改动,王明楼先生顺应剧情发展,又特别设计增加了谢瑶环面对武则天“御前陈情”的一段唱,再次表达了谢瑶环为江山为黎民的报国忠心。结尾的这一改动,多少迎合了作为地方大众口味的评剧艺术,在剧情结构上追崇圆满、注重大团圆的皆大欢喜之特点,极具现实意义,更符合当今老百姓痛恨腐败的心理。这也是这出戏能够在评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成为我们今天新编历史剧的神来之笔。

到了九十年代,传统剧进入了“新编”时期,近年来复排的京剧《谢瑶环》就吸取了这一点,京剧的结尾部分也做了改动,在谢瑶环即将奄奄一息的时刻,武则天及时出现,案情大白,谢瑶环官复原职。另外,《谢瑶环》中人物的扮相设计也很新颖,青衣与小生的扮相刚柔相济,使得两个行当的表演增加了可看性,也提升了艺术审美。动作设计则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例如在巡按府一场戏中,谢瑶环面对来俊臣、武三思等奸佞的严刑逼供,刚烈无比,大义凛然,怒斥奸党。此时,生行的“甩发”被移植到了旦行身上,增加了新鲜感,也使观众联想到了“柯香”、“韩英”、“江姐”等巾帼女杰的形象。

《谢瑶环》由“新编”变为“新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剧情的亲民、为民。谢瑶环作为朝廷命臣——中央政府的钦差大员,在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其亲民近民的为官之道让“体察民情”作风深得百姓爱戴。其剧中的台词也是耐人寻味,剧中的权贵说起自己的手腕儿,得意之处是如何用“一二百两银子买了两千余亩永业田”,说起卖田人“一个子儿也不要,把田契贴在我们府门口,举家逃走”。这些台词都能引起现场观众的动容,而当谢瑶环作为钦差官员厉声斥责权贵:“这百姓的永业田不是不准买卖的么?”这个时候观众无不拍手称快。以古喻今,此剧情反映到当今的现实中,就使我们联想到了,今天的“强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凸显,房地产业红火的背后,是征地占地的违规违法行为。

最后说到其“新鲜”,则是从主角谢瑶环的悲剧人生来看,虽是圆满的结局,但是,她在执法中触犯的是特权阶层的利益,所以屡遭对手的打击与报复。老百姓之所以喜欢看,就是看结尾部分,武则天明察秋毫为好人为清官平了反。这在当今中国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加大反腐力度,近期中央派的两批基层巡视组,就可以理解为微服私访的一个举措,这是我们广大民众所期待的。

综上所述,《谢瑶环》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迪,这也许就是现今新编历史剧舞台的发展方向,因为,只有紧密的结合现实,贴近观众,才能把历史剧的“新编”变为“新鲜”。

猜你喜欢

历史剧评剧改动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评剧《大山里》剧照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鸵鸟
爆炒米花(节选)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