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把小提琴
2014-01-12☉宁白
☉宁 白
60年前,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要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到了那里,你是要吃苦的啊!”袁隆平答:“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有一把小提琴带着,并不能缓解母亲的担忧。但是,母亲知道,有了这把琴,在艰难、孤独的时候,小提琴的乐声会抚慰儿子的焦灼、思念,会带给儿子生活的信心和色彩。母亲从小让儿子学琴,就是为了当儿子面临困苦的时候,可以有音乐为伴。
这使我想起邓拓的女儿邓小岚的义举。年近七旬的老人从北京到河北小山村,教那里的孩子学小提琴。那个地方是她父亲当年办晋察冀日报的旧址,她去那里教琴,有对父亲怀念的意义。而她心里还有一种想法是,“当你有痛苦的时候,只有音乐能做你最好的朋友”。有一次,那些山村孩子抱着小提琴,现身电视台,对邓妈妈的爱心和苦心,充满感激,泪流满面。
两位当母亲的,都把小提琴作为教育孩子的内容之一,却都不是为了让孩子当小提琴家,只是为了让音乐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心胸有音符飘荡,心魂便明朗、纯净、丰富。
我曾在大森林的帐篷内,感受过音乐对处于困境中人的提醒和心灵冲击。那时,已是我们下放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三个年头,前程无望。有一天中午,下雨,躺在炕上百无聊赖。突然,听到一首很抒情的歌曲在收音机里播放,男中音唱出的歌词“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是那么舒缓、那么广阔。我“嗖”的一下从坑上跳了起来:这是哪里播放的歌曲?听惯了造反歌、敬祝曲,现在犹如突然流入了清澈的泉水,我被震撼了,觉得曾经压抑太久的感动的情愫被重新拨启,疑惑着,也希望着,心开始生动了起来。
我还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二战时期,美军轰炸德国最激烈的时候,百姓们聚集到地下室,用黑布把窗户遮住,听乐团的演奏。听完音乐会,走出地下室,他们感觉还能活下去,尽管已经饿得皮包骨。音乐给他们带来生的勇气,带来希望的力量。
行走在城市的街头,经常看到,母亲带着背小提琴的孩子。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也看出大部分母亲的目光过于急切,甚或焦虑,目光中有对名誉和财富的期盼。
这些母亲们可以不了解袁妈妈在鼓励儿子学琴时,还教了他尼采的哲言,让儿子在失败中能昂扬生命的意志;也不会再有邓妈妈失去受迫害致死的父亲时所产生的绝望。但是,她们应该去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要知道音乐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与物质无关。
让音乐伴随着孩子,让他们的一生有音乐对心灵的陶冶,而不是把音乐作为得到名誉和财富的手段。否则,当你的孩子远行时,他会把小提琴任性地还给你,说:这,我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