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村”里的北京

2014-01-11文/曾图/李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老汤小豪废品

文/曾 茜 图/李 拓

“河南村”里的北京

文/曾 茜 图/李 拓

北京北五环外的东小口村是京郊最大的废品集散地,这里大部分的拾荒者来自河南,他们以村落聚居,在此繁衍生息,这个被垃圾包围的城市边缘就是他们眼中的北京。如今,这片土地难逃被拆迁的命运,而他们也即将失去在北京的立足之地。

老汪是河南信阳光山县人,2002年,两口子来北京打工,帮人装货、卸货、分拣废品,一天能赚40元到100元不等。由于收入太低,老汪买了辆组装的摩的,整日提心吊胆地拉黑活。他知道,一旦被执法人员抓到,不但几千块买的车要被没收,还要面临巨额罚款。

来自固始的老汤一家在货场做木材回收生意很多年了,听说这里将被拆迁,她并未像其他人那么惴惴不安。老汤打算将来开个小饭店,还说:“我几个孩子都是女娃,学习好,又懂事,以后在城里不愁嫁。”

老汤信佛,看到街边小贩在卖鳖,她毅然决然买回来放生。今年,她用收废品攒下的钱,在燕郊买了套大房子。她说:“一家人终于可以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

鸟巢向北、立水桥向西,就可以找到东小口村。这里遍布私人作坊式的废品回收点,最多时曾有900多个废品回收站,有超过3万人曾在东小口村谋生,由于其中大部分人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光山县和固始县,东小口村又被称为“河南村”。

2014年7月,在东小口村已完成拆迁的空地上,数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村里的孩子们在废土堆上玩游戏。由于学校也面临拆迁,这个暑假显得格外漫长。被勒令搬迁的“垃圾村”村民们,即将失去他们的工作和在北京的立足之地,这个河南村上的“北京梦”,就要醒了。

最近面临拆迁,东小口村的废品生意更加难做。老刘今年47岁,35岁那年,他怀揣3000元,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做废品生意,好的年景一年能挣十几万。如今没有活干,老刘和他雇的几个手下只能终日打牌度日。

因为河南老家人多地少,迫于生计,这些村民才来到城市讨生活。跟最底层的捡破烂的拾荒者不同,他们收集完废品之后会分类加工,然后运往唐山、保定、邯郸、杭州等地。从市民手中几分钱一个收来的饮料瓶,在这里可以翻上两到三倍的价钱。

村里的废品是这里的孩子们的玩具。由二手物品构成的生活,构造了孩子们对北京最原始的记忆。9岁的小丁香一本正经地告诉刚从河南来到北京的小伙伴:“东小口村虽然满是垃圾和大便,但你玩一天就会爱上这里。”

小京一家来自河南新县,在河南村里做着最琐碎的劳动。因为贫困,小京的玩具很多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里一个月房租只有两百块,但不幸的是,这里即将被拆迁,如今那么便宜的住处已经难觅。

由于拆迁,周边的打工子弟学校里数千名学生无辜受难。家里停电,学校停暖气,寒冷的冬天里,孩子们只能冒着严寒到操场上写作业。

小豪一家是这边为数不多的山东人,他叔叔也经常来村里串门。他的父亲开修车摊,母亲在福利院做护工,两个姐姐一个刚嫁人、一个还在上学。由于拆迁,父亲修车的生意不好做了,现在小豪的姐夫和父亲经常去地铁站做苦力。

很多人在这个“垃圾村”里圆着发财致富的“中国梦”。奥迪、大众轿车已经成了村里富裕的象征,有不少人靠着垃圾回收生意已经在北京买车、在家乡买房。村里的孩子们也借光玩上了“豪车”。

猜你喜欢

老汤小豪废品
对手
小区里的“狗”
赞美的力量
爸爸去哪里了
犟孩子的转变
帮帮“着了魔”的孩子
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
卖废品
礼品变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