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件棉衣的温度

2014-01-11邓迎雪刘程民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粮票大林棉衣

文/邓迎雪 图/刘程民

一件棉衣的温度

文/邓迎雪 图/刘程民

这是40多年前的旧事了。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雪一场接一场地下。早晨起来,他穿着薄薄的单衣,踏着没膝的雪去上工,整个人都被冻得有些麻木了。

他在这家机修厂做了两个月的学徒工,辛辛苦苦攒下12元钱,本打算去买件棉衣过冬,可他的粮票竟然丢了。就这样,他买棉衣的事情又变得遥不可及。

又是下雪天,他在四面透风的厂房里干活,手和脚都被冻伤了,手上几处地方已经红肿溃烂,火辣辣的疼。这时,忽然有人在身边问:“手怎么冻成了这样?”

他抬头看去,原来是附近厂一个名叫大林的工人。他咧嘴苦笑一下,算是回答。大林捏捏他单薄的衣衫,吃惊地说:“穿得这样少?身体要紧啊!”

他自小失去双亲,少人疼爱,长到17岁,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他。他心头一热,就把丢粮票的事情告诉了大林。

快下班的时候,大林又来厂里,塞给他一个土黄色的粗布包裹,说:“这是俺娘今年给俺做的棉衣,我穿不着,就送给你吧。”

他欣喜若狂地接过来,连“谢谢”也忘了说。

那件棉衣面子是黑蓝色的粗棉布,里子是软软的白色细棉,又厚又暄,散发着新棉的芳香。

那是他记忆中最温暖的冬天,有了御寒的衣物,日子也变得轻松起来。每晚,他把棉衣叠放在枕边,带着感恩的心情,闻着棉花的香味睡去。一件棉衣,让他的生活有了阳光的味道。

从此,他和大林成了好朋友。慢慢地,他才知道大林身体不好,有心脏病,家在100多里外的乡下。每当说起家中琐事,幸福总会溢满大林的脸,他既羡慕,又为大林高兴。

他想,什么时候他也有这样的一个家就好了。他悄悄许下心愿:攒钱,攒够了就在老家盖房,像大林一样,有个温馨的家。

他省吃俭用了5年,终于攒下600块钱,这在当时北方的乡下,足够盖三间新瓦房了。想到自己很快就会有一个家,他在梦里也会笑醒。

厂里有一位工友是大林的同乡,这天在厂里说起大林家中突然发生的变故。大林的母亲和弟弟出了车祸,由于受伤严重,要转到省城的医院做手术,大林正在四处火急火燎地筹钱。

他听了,心急如焚,匆匆忙忙请了假,到银行取出全部存款,然后一路小跑找到大林,让他拿去用。大林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非要打借条,他拗不过,只好随了大林。

过了八九天,他接到大林从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母亲和弟弟已没有大碍,他这才放下心。

没想到大林却出了意外,大林在回厂里的路上突发心脏病,没抢救过来。

大林的妻子领着儿子来厂里处理后事,他陪着帮她打点。看着悲伤无助的母子俩,想到大林家今后生活的艰难,回到宿舍后,他把那张借条撕了。他想,就把它当成一个秘密吧。

后事处理完,大林的妻子用一把大铁锁锁住大林的小屋,回了乡下。

他的新房梦破灭了。不到两年,家乡宅基地上的野草已长到一米多高,媒人给他介绍的女孩也嫁作他人妇。他又一无所有了,但他从不后悔。他每年总会给大林的家中寄些钱物,一直寄了13年,直到大林的儿子大学毕业。

时光荏苒,如今的他已到了退休年龄,当年借钱的事早已沉在记忆深处。如果不是市里开始改造住房,大林当年的小屋要拆迁,那件事就要彻底掩埋在时光里了。

拆迁工人从小屋卧室的墙洞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盒子。拆迁队联系到大林的儿子,把盒子交给了他。打开一看,里面有粮票、布票和一些散币,还有一个发黄的本子,本子的最后一页记着:1976年8月7日,借李建民600元。

穿过30多年的光阴,大林的妻子和儿子满含热泪来还钱。大林的妻子说:“如果这些年没有你的帮助,两个孩子肯定上不成学了,你对我们全家有恩啊!”

“是大林对我有恩。”他说,他讲了那件棉衣的故事。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件棉衣一直陪伴着他,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大林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良,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相比这些,那些钱又算什么呢?那件棉衣里蕴含的情谊才是他最好的珍藏。

(艾艳香摘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12月)

猜你喜欢

粮票大林棉衣
棉服夹克
大林妈摆摊儿
粮票
纸棉衣
读《大林和小林》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从根本上治疗
思 念
看不见的水
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