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落实核安全观 确保实现持久核安全
2014-01-10本刊评论员
□ 本刊评论员
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了我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强调我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坚定不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核安全观。核安全观强调,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它从全球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清醒的判断、提出了务实的对策、明确了坚定的担当,是一种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充分体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国对核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理性的认识,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核安全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我国全力支持国际社会核安全努力的积极态度。
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核恐怖主义是全球安全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切实抓好核材料、核设施安全,严防核扩散、核恐怖主义,成为有关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是维护世界核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在核安全上作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贡献。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核恐怖主义之害,中国将继续提高自身严防核恐怖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抓好中美核安全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在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领域同相关国家的合作,全力支持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开展的各种核安全工作,一如继往发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把利用核能当成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占全世界40%以上,居全球第一位。按照发展需求和能源战略,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大力发展核能事业。发展核能事业,安全是前提。资料显示,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有关部门对全国核设施开展了全面安全检查,升级改造了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完善了国家核安保法规体系,并正在制定核安保条例。今后,围绕核电建设,国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对策,努力提高核安保技术水平和核应急能力,扎实推进核安保工作的机制化和法制化,为实现持久核安全建立起最为可靠的屏障。